APP下载

浅谈廊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略

2013-04-29侯冬梅田庆轩

职业时空 2013年5期
关键词:方略廊坊非物质文化遗产

侯冬梅 田庆轩

摘要:廊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在全面构建文化强市战略和建设幸福乡村战略的背景下,充分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引领作用,加快文化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廊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分析了廊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阐明了廊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廊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略。

关键词:廊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略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那些无形的传统的民间文化遗产,具有传承性、活态性、无形性、民众性、地域性、脆弱性和文化艺术性等特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民族乃至世界的宝贵财富。物质类文化遗产是有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无形的,更容易受到破坏甚至消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迫在眉睫。

廊坊市地处河北中部,悠久的历史文化,留给了后人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多散落在乡村,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充分挖掘文化的引领作用,加快文化发展方式转变,追求文化与经济社会的交互协调发展,符合廊坊市全面构建文化强市战略和建设幸福乡村战略。

作为区域文化的地方性、民族性特色品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区域旅游的开发中理应占有一席之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留给人类的财富,然而在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现代工业、交通、媒体的迅猛发展加快了文化趋同性的脚步,人们在不断创造新文化的同时,历史传统文化逐渐在消亡。面对现代文明的持续挑战和外来文化的不断冲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方式和发展方向,一直是业界探讨和存在广泛争议的问题,静态保护还是生产式保护未曾定论。

廊坊市在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注重抢救和保护,注重非遗历史价值的开发和传承人的保护。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保护与传承的形势依然不容乐观。保护廊坊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保护文化的多样性;彰显廊坊市文化特色;促进社会和谐。

一、廊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的现状及重要意义

1.廊坊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保护措施

廊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有十类,包括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和民俗。其中列入国家级第一批的有固安笙管乐、霸州笙管乐(高桥音乐会)和霸州笙管乐(胜芳音乐会),列入国家级第二批的有秸秆扎刻技艺、胜芳花灯及元宵灯会、花丝镶嵌制作技艺、安次区笙管乐、里东庄音乐老会、葛渔城重阁会、左各庄杆会、西河大鼓、文安八卦掌、香河安头屯中幡、苏桥飞叉会、霸州笙管乐(张庄音乐会)、安次区笙管乐(南响口梵呗音乐会)、安次区义和团音乐(东张务音乐会)。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面,廊坊从建立专门保护机构、普查、申报、建立名录、保护传承人等方面,加大宣传和研究力度。建立了廊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全面完成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建立工作。全市已拥有国家级项目21项、省级68项,市级132项,县级共计278项;确定的国家级传承人6名、省级传承人34名;国家级民间文化艺术之乡4个、省级民间文化艺术之乡10个;省级民族传统节日保护示范基地1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1个。此外,还建立了“廊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网”,举办“廊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组织“廊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编制了廊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手册。

2.廊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作为文明古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文明史的见证,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百姓生活紧密相连,是在百姓生产实践中创造、凝练并积累下来的,是人们对文化的独特追求,是对生活创造的重要体现。相对于物质文化遗产,因为传承的特殊,保护的不易,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严峻的生存考验。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加大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中指出,文化多样性对于人类来讲就像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物平衡那样必不可少。同样文化多样性是中华民族文化进步的动力,也是中华民族社会进步的动力。通过传承、保护和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促进社会多种多样的创造力;通过鼓励不同文化间的对话,能够使不同国家、地区和民族,甚至不同城市得到全面而均衡的发展。因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保持一个地域和民族传统的、独特的生活氛围、人文环境和文化历程。

独特的文化品位和文化内涵是城市发展的必要条件。独特的城市文化是一种象征、一种特色、一种归属感。廊坊是一个年轻城市,但建立在一片开化较早的土地上,有着灿烂悠久的地域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在历史发展中,不仅创造了繁华的物质文明,同时也孕育出了内容十分丰富,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包括文化遗址、古城镇、古建筑、古碑题刻、古树、馆藏文物、馆藏文物、民歌和民间故事、古乐和民间花会、宗教文化等,这些文化遗产是沉积了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精髓,体现了廊坊地区人民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廊坊当地人民群众丰富多彩的精神家园。

和谐社会是人类追求的共同目标,也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和谐社会构建必须与和谐文化建设相辅相成,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建设和谐文化与和谐社会的基础。传承文化并加以创造是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全面、平衡发展,具有重要的社会和谐价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密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之间进行交流和了解的要素”。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研究和发展,可以促进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族群与族群、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的和谐,调整个体的精神世界,协调人际关系、家庭关系、族群关系、国家关系、地区关系,以及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等,从而达到社会的安定、团结、和谐。

二、廊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略

1.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是关键

非物质遗产保护工作与和谐社会建设息息相关,非物质遗产保护关系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政府在整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中,起主导作用。主要职能在于组织领导、部门协调和扶持引导,充分展示廊坊传统文化的经济社会功能,加快提升“和谐廊坊”的软实力。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扩大宣传,提高认识。政府应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工作,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迫切性和重大意义落实到每一个市民,树立起主动保护本地文化的自觉性,积极踊跃地参与廊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2)合理经费投入,加强监管。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是那些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设立“非遗”保护专项资金并列入财政预算。对一些无法产业化的“非遗”项目和一些由社会群众负责组织申报的“非遗”项目,政府必须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同时,政府还要设法拓宽渠道,吸纳民间资本。在提高投入的同时,政府还应该合理审查,避免重复性投资,尤其是避免破坏性的开发。(3)完善工作机制、落实管理职权。加强廊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机构的建设,使所有“非遗”项目都有切实负责的主管部门。政府要通过政策和资金扶持,建立一支有奉献精神和较强组织能力,且具备一定专业素质的工作队伍。

2.公众参与是根本

不断提高公众的参与意识,形成全社会主动参与保护的文化氛围,是持续做好保护工作的根本。(1)调动市民参与。广大市民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者,也是它的享有者。公众的参与,要体现以人为本,不仅让人们参与其中,关键是让人们乐在其中。广大市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只有让群众参与其中,才能不断地传承发展。(2)融入教育体系。学校教育可以结合素质教育,在中小学课程中适当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课,使学生从小就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保护意识,对廊坊地方文化产生感情;在音乐、美术、手工课中,有意识地让学生欣赏或接触一些项目。在高校中可以通过举办讲座,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较为系统、深入地介绍自己所从事的项目。(3)吸收专家学者的建设性意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定、保存、传播和研究等方面发挥专家学者的作用,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规范进行保护开发。同时专家学者本身就具有极强的专业知识背景,在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也不可忽视专家学者的“智囊”作用。(4)广泛吸纳商界的参与。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过程中,必须有商界的参与。商业运作,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也会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带来致命伤害。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商业化运营主要体现在与旅游休闲产品相关的表演展示、民间工艺品开发以及影视剧制作等几个方面。

3.发扬本地特色,加强生产性保护

产业化经营能够增加经济收益,壮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开发文化产业,既可弥补保护资金的不足,也可使更多人参与其中,增加传承人数量。利用非遗资源实施产业化主要有三种途径:将原生态的非遗项目搬上舞台;请受众参与表演、制作,亲身体验;吸纳非遗艺术元素二度创作,采用综合手段提高产品文化附加值。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生产性保护方面,廊坊市应重点做好:(1)建立场馆,集中展示。建设“廊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作为廊坊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最集中、最丰富、展示手段最先进的标志性文化设施,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市区公园等公共文化设施,收集和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予以有效保护和展示。(2)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网之外,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拓展销售,主要适合传统工艺。(3)与旅游发展相结合。廊坊市辖区内名胜古迹较少,但近年来,廊坊的乡村旅游发展较快,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可以创新民俗旅游;开发带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的旅游纪念品;以盛会或庙会为契机,集中展示。

三、结束语

廊坊市政府及各界人士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方面已经做了大量工作,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性,尤其是以传承人为载体的项目,其保护是一项长期坚持的工作。继承和弘扬优秀文化传统,更好地服务于廊坊的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文化全面协调发展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斯敏,耿建扩.让非遗在“迈步走”中焕发青春[N].光明日报,2009-09-14.

[2] 兰燕飞,陈跃.触摸“非遗”[N].扬州日报,2007-06-08.

猜你喜欢

方略廊坊非物质文化遗产
物理复课有方略 三轮复习见成效
廊坊专场(二)
蒸蒸日上的廊坊百冠
关于如何运用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培树核心价值观问题研究
推动沈阳市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策略研究
浅论吕剧艺术的传承与传播
论用“势”的方略
今夜我们与廊坊相爱
Dynamic City, Langfang China
简析秦灭六国的“远交近攻”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