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排球游戏的创编与运用
2013-04-29戴贤宾
戴贤宾
摘 要:排球运动因其自身的特点较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游戏是启发学生心智与兴趣,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佳方式。因此,体育教师往往把教材用游戏的方式组织起来进行教学,收到了显著的效果。从教育学和体育学的角度,较系统地阐述了排球游戏的创编原则和运用方法。为进一步完善改进排球教学质量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学校特色;排球知识;游戏
2008年,我校确定了以排球为学校特色,并相继在2009年和2011年申报了常熟市级课题《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对排球运动的兴趣》和苏州市“十二五”规划课题《软式排球校本课程的可持续开发与研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排球的学习兴趣并不高。针对这一状况,我做了一次详细的调查分析,得出的结论之一是:学习排球技战术难度太大、学习过程太枯燥。因此我们决定以排球游戏为切入点进行排球教学,并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创编了一些排球游戏,在排球教学中尝试运用。本文就试从排球游戏的创编和运用谈谈自己的心得。
一、排球游戏的创编原则
排球游戏的创编要立足于学生,服务于教学,在借鉴和吸收部分传统、民间游戏的精华的同时,根据学生特点和实际大胆地对游戏进行取舍和整编,并补充新内容,注入新理念,创造性地处理游戏的内容、方法、手段,开发出新的游戏教材和练习内容,并注重游戏的针对性、健身性、创造性等。
1.本体性原则
排球运动有别于其他运动项目,在技术、技能、技巧、体能等方面都有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因此,游戏形式的排球活动要保持本体的特色,突出本项目各内容、方法的要求,坚持本项目的内涵。当然,也有一些共性的游戏(如提高身体素质方面的)也可选择,但必须是适用于排球的。通过排球游戏,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加深了对排球基本技战术动作的理解,在提高快速移动、准确的传接球等基本技能的同时,学生的速度、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也得到同步提高,大大提高学习基本技术的质量和效果。如抬头望月:两组或两组以上同学同时开始垫球(顶球),球不能碰地、也不能抓在手中,看哪一组的球最后落地。这个游戏脱胎于“拍气球”,在创编的过程中就充分体现了本体性原则。
2.趣味性原则
趣味性是排球游戏的本质特征之一,如果排球游戏缺乏趣味性,将从根本上失去对学生的吸引力。排球游戏的目的,就是针对学生的特点,吸引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的情绪,从而激发他们的内在能动性,自动、自主地学习排球知识、技术、技能。因此趣味性不是游戏的目的,而是手段,是寓教于乐的一种载体。
排球游戏的趣味性更多地表现在专业本身的竞争性上,这种竞争能激发学生的活力,发掘他们的潜在能力,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好。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创编一些与常规习惯定势动作不同的动作,设定一些有趣的环境、情节,采用一些特定的规则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海豚戏珠:两人一组,相距2米,一人抛球,另一人做好排球预备姿势,观察来球方向,移动到来球下方,用头顶球,规定次数后互换。顶到球的次数多者为胜。这个游戏不用手触球,而是用头顶。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练习了预备姿势和脚步移动,练习兴趣高,效果好。
3.针对性原则
排球游戏有机渗透排球教学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教学活动,只有根据参加者的年龄、性别、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身体素质训练水平,并紧密结合课的内容,有的放矢地创编游戏,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一般来说,低年级适合创编动作难度和运动量较小,并富有一定情节和想象力的体育游戏(如赶小猪等);高中年级则可创编动作难度和较大,竞争较激烈,对判断反应要求较高的游戏(如猎狩球等);而对于具有较高水平的校代表队来说,创编竞争激烈,含有专项技术和专项素质要求的体育游戏能获得较好的训练效果(如垫球接力等)。
创编排球游戏时必须与教学的内容紧密联系。如创编与基本教材接近或难度较低诱导性游戏,能使大脑皮质的相应中枢先有粗糙的分化过程,这对学会基本技术动作十分有益。也可把单一的或结合的基本技术动作作为游戏中动作设计的核心部分,以达到巩固提高基本技术或熟悉简单战术的目的。因此,针对课的内容和任务,创编适宜的排球游戏,作为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集中注意力、发展身体素质、掌握基本技、战术等的一种辅助方法和手段,具有较好的效果。
4.教育性原则
排球游戏是排球内容和游戏形式相结合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寓教于乐的教育手段。除了排球基本知识、技术、技能的传授以外,还应具有思想教育的价值。依据排球特征,应使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树立团队观念,养成文明习惯,弘扬拼搏精神,培养“团结、拼搏、超越”的意志品质。如:“二人三足接球”——团结合作;“垫传接力”——拼搏;“发球比准”——超越。游戏后的奖罚也应考虑不同参加者的承受能力,力求合理可行。
5.对立统一原则
排球游戏创编原则,以对立统一的形式存在于创编体育游戏的全过程。其统一性主要表现在各原则相互加强,提高创编游戏总体质量上。如趣味性原则,可以加强教学效果;而本体性原则,可以保证充分发挥游戏的辅助功能。然而,各原则之间还存在相互对立、相互制约的一面。如:为了提高游戏的趣味性,教师就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动作的难度、增加游戏的竞争因素、对抗程序等等,而这些因素的加强,就可能导致本体性、针对性的下降,还增加了不安全因素。因此,排球游戏创编者的水平,一方面体现在如何充分利用各原则的统一性上,使其相互促进。而另一方面则体现在如何处理各原则之间的相互对立、相互制约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减少它们之间的相互干扰。
二、排球游戏的运用
排球游戏是排球教学和训练中一个特殊的学、练环节,游戏的运用是否得当,关系到学生积极性的发挥、游戏过程的安全、教学的效果等等。为了有效运用排球游戏寓教于乐的教学辅助功能,我们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场地器材的准备
根据排球游戏的内容、性质以及参加的人数和水平等情况在课前充分做好场地器材的准备工作,这是完成排球游戏的教学任务,达到预期效果的必备条件。场地要平整无杂物,距建筑物要有一定距离,地面的标记、界线要鲜明,组距要合理。器材、教具要简单实用,器材要放置在划定的区域内。为了保证游戏能安全顺利地进行,在场地器材布置完毕后,最好由教师亲自试做1~2次,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讲解示范
教师应位于游戏者都能听得清和看得见的地方进行讲解和示范。讲解的内容包括:游戏的名称、目的、方法、规则和结果,其中应特别讲清楚游戏的方法和规则。讲解的语言简明扼要,生动而又形象。使游戏者一听就明白,并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感觉。讲解的方式要因人而异,有所区别。如对一、二、三年级的学生,应当多启发诱导,可采取边讲解边示范的方法;对四年级及以上的学生,可结合讲解,只示范某些比较复杂和关键性的动作(如易犯规的动作或有技术要求的动作等),使学生对该游戏有了直观的,正确的概念之后,游戏才能顺利进行。有些较复杂的游戏,还可采取“尝试改正”的方法。
3.要求学生遵守游戏规则
规则在游戏中除了起限制作用外,更重要的是要鼓励学生勇敢机智地去克服困难,依靠集体的力量,充分利用规则允许的条件,去争取成功、感受快乐。如果试图从突破限制作用、破坏规则约束的方面去投机游戏,从而取得胜利,那么就失去了游戏本身的积极意义。
4.适时调控游戏负荷和兴奋程度
学生对于有趣的游戏,往往会不顾一切地尽情活动,一直到精疲力尽为此。但游戏的教学效果并不是运动负荷越大越好;游戏的娱乐效果也不是尽兴为佳。碰到此类情况,老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体质、气候等各方面情况,及时进行适可而止的调整,这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及为重要。
5.安全第一
游戏中各种身体对抗或竞争活动,容易出现不安全情况。教师除了应事先排除器材、场地等不安全因素外,课上也要加强安全教育,采取很必要措施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
6.注意兴趣与技、战术学练的统一
排球运动技、战术动作往往易学,但难精,必须通过无数次单调的重复练习才能提高。小学生的注意力不易持久集中,烦躁反复的练习往往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把排球技术动作和战术配合作为素材,以游戏方式进行活动,应该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往往由于兴奋性过高或求胜心切,而忽略技、战术动作的学习的问题。因而,在排球游戏活动中,特别要注意兴趣与技、战术学练的统一关系,不要本末倒置。
7.游戏的结束与总结
一般情况下,提前或延迟结束游戏效果都不好,应在规定时间或次数后结束。当学生比较满足,尚有余兴时结束游戏是最适当的时机。游戏结束后要进行总结,公正地评定游戏的结果,并指出各队在遵守纪律、执行规则、运用技术和战术以及发挥集体力量等方面优点和不足之处,表扬好生,批评差生,鼓励弱生,使学生通过排球游戏受到教育、学得排球知识、提高排球技术技能。
近两年来,我们致力于排球游戏的创编和运用。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编和合理运用排球游戏,可以丰富排球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练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从而达到排球教学的良好效果,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手段。
参考文献:
[1]李文进.浅谈体育游戏创编与运用.中小学教育,2012(20).
[2]陈钟梁.浅谈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科技信息,2007(15).
[3]孙杰,于飞,王晓东.排球游戏.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