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教学
2013-04-29刘海波
刘海波
【摘要】阅读教学应该是教师引导学生在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解读文本的过程中,让学生从文本中得到自己独特的收获,或增长了知识,或丰富了思想,或经历了一次情感体验等。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关键,阅读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语文能力。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应把阅读教学当作重点。
【关键词】阅读 阅读教学 阅读能力
阅读,就是从语表到语内,由文里到文外,多层次地去感悟语境,多角度地去解读作者,从而获得自我创造的形象,满足自我情感的需求。说到底,阅读,就是读者对作品中的语言、形象(意象)、情感思想的想象体会和思考认识的过程,是情感与理性的结合。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1.激发阅读兴趣。兴趣是“爱学”的老师,要想完成阅读教学的任务,就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是阅读教学的前奏。阅读兴趣的激发,关键在于施教的艺术。教师要竭力探求新颖的教学艺术,摒弃呆板的教法,创设宽松乐学的氛围,巧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首先必须从传统的教学束缚中彻底摆脱出来,变以教师讲为主的阅读教学模式为在教师主导下以学生学为主的阅读教学模式。教师要采用多种方法,强化学生的阅读感受,以激发学生的联想力、想象力和创造性。
3.注重课外阅读。如果把课内阅读比作“前沿阵地”,那么课外阅读无疑是“主要阵地”。学生课内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向课外延伸迁移运用——反馈拾遗——补偿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能得到培养和发展。
二、指导学生对阅读的把握
1.从要我读到我要读。从要我读到我要读,究其本质就是教师启发学生明白阅读的目的性和重要性,使学生从被动、被迫的阅读转变为主动、积极的阅读,使学生具有强烈的阅读愿望,使阅读成为他们自觉的行为。
阅读的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语言文字可以为读者提供无限的想象空间,读者能够与遥隔千载的先人们进行超越时空的精神对话,读者的心灵之翼可以自由自在地在另一个想象的世界里翱翔。教师要让学生明白阅读影响的是一个人素质中最基本、最核心的东西——审美观、道德观和人生观,通过阅读可以反省自我、提升自我,从而使自己成为修养良好的人。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的作用是引领学生进入阅读领域的向导。只有让学生深刻认识到阅读的目的性和重要性,把阅读行为化作自我内驱力——主动阅读,从而实现第一次转变,从要我读到我要读,才能为下一次转变打下坚实的基础。
2.从我要读到我爱读。从我要读转变为我爱读,指的是端正学生的阅读态度,从“我要读”的愿望、决心提高到“我爱读”的境界,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在阅读活动中,教师创设积极、宽松的课堂氛围,真诚地鼓励、表扬学生,鼓励人人畅所欲言,让学生品味到阅读的甘甜。总之,在阅读课堂中,教师平等的态度、亲切的微笑、积极的鼓励和真诚的点拨,加上流畅的语言,定能唤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3.从我爱读到我会读。从“爱读”出发,通过阅读实践达到“会读”的境界,是要求教师教会学生掌握阅读方法。
(1)制订阅读计划。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就读年级的特点和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制订阅读计划,目的是使学生的阅读更具有计划性和操作性。
(2)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是提高阅读效率的有力保证。一般我从以下两个方面向学生们提出要求:1)掌握快速阅读文章的技巧。2)学会积累式阅读。要求学生坚持立足课内、辐射课外的原则,通过老师推荐的优秀网站或课外读物,使自己的知识面向深度、广度发展。
4.从我会读到我读懂。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和规律,目的还是让学生提高阅读效益,实现从“我会读”到“我读懂”的转变,这是根本。
教师要提高学生迁移思维的能力。在具体的语文实践中,我最常用以上训练方法,以课文例子所负载的语文知识点和规律为依据,使学生养成不动笔不阅读的习惯,积少成多,自然会丰富学生的内涵,打下坚实的文化积淀。
三、引导学生对阅读的高层次需要
阅读是一种主观与客观的融合,是一种整体感知。阅读后所产生的心理感触,是个性化的、人格化的,教师无法用任何标准去统一,否则,就会扼杀学生的创造力,泯灭学生的个性。
任何文学作品都有未确定性,是一个多层面的、未完成的、开放的图式结构,它存在的本身并不能产生独立的意义。课内的阅读训练,就是在教师的带动、指导和帮助下,由学生独立或与他人共同实现阅读对象的开放性,并将文中的空白点加以具体化或明确化。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营造一种宽松的、和谐的、民主的气氛。
阅读是读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解读文本的过程,不能把自己的经验带入阅读的阅读是没有意义的阅读。因此,阅读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教会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读文章。阅读是一种演变的境界,拾阶而上直达人类真理的殿堂;是一种想象的空间,自由驰骋而凝天地万端;是一隅交流的舞台,陶陶然而神交情映……阅读造就做人的精神高度,鄙视或摈弃阅读,将使人生缺失精神的家园,铁骨铮铮的豪气、情意融融的通达,无不沦为恶浊的暗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