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幼儿园课程建设的“循本”思考

2013-04-29韩智

早期教育·教研版 2013年5期
关键词:自我发展课程建设

韩智

【摘要】幼儿园在建构本园课程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盲目追随”、“固守陈规”、“依赖教材”等现象。幼儿园在付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之后,却没有探索出一条清晰有效的课程发展之路,其课程的建设也未能有效地成就儿童、教师和园所的发展。因此,我们对幼儿园课程建设进行了“循本”思考,反思课程建设是否遵循了儿童之本、教师之本、园所发展之本以及幼教工作之本,提出幼儿园应当在不断梳理的过程中加强自我反思和自我完善,辨析并定位课程发展的方向,从而促进幼儿园课程优质化发展。

【关键词】循本思考;课程建设;自我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13)05-0020-03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的颁布,带动了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尊重幼儿、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幼教工作者积极参与落实《纲要》精神的实践活动,在五大领域教育内容框架之下开展了多种教学方法研究,逐渐走上幼儿园课程自我建设的道路。

但在幼儿园课程建设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盲目跟风,造成课程建设方向的无序,在不断追随、移植西方先进课程模式的过程中浪费了较大的人力物力,却始终无法将课程本土化;二是固守观望,无法明辨众多西方先进模式的精髓,缺乏有效统整与融合,选择固守起步阶段的成果,使得课程始终得不到改善与进步;三是随波逐流,由于缺乏持续学习与实践课程的动力或能力,直接选择教材作为本园课程,且以教材为本,放弃了对课程建设的自我思考与研究。

针对在幼儿园课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我们认为应当“循本”思考:遵循儿童之本,持续了解与探寻幼教工作服务对象的特质及生长规律;遵循幼教工作之本,持续反思并重整工作意义及价值;遵循课程建设之本,不断辨析、理解并定位发展方向,研制出适宜的优质课程,加强自我梳理、自我反思与自我完善,走稳幼儿园课程建设道路。

一、循儿童发展之本,研究儿童及其发展,树立科学的课程信念

(一)对儿童及儿童发展的学习和研究

《纲要》指出,“幼儿教育应为幼儿的近期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儿童是幼儿园工作的主要对象,儿童是否能得到适宜、和谐的发展,体现着幼儿园工作的成效与价值。因此,关注、研究并逐渐认识儿童之“本”,是幼儿园应尽的基本职责,也是课程发展之源。儿童的本质,包含着儿童的本能、天性、身心基本素质和不断生发的需求及特性,儿童是与成人不同的特殊生命阶段,拥有特定的心智、行为和生命轨迹。了解儿童之“本”,可以帮助我们思考并厘清教育工作目标,选择适宜的课程模式与教育方法,进而有效地促进儿童的发展。因此,幼儿园应重视对儿童年龄特点的关注、对儿童发展规律的了解,加强对儿童及儿童发展的理论学习研究,在开展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始终将儿童作为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阶段性回顾与反思教育的意义与价值

在课程实践过程中,我们常常“埋头做事”而忽略了“抬头看路”,当课程建设遇到困难或无法解决的瓶颈问题时,我们应开始阶段性回顾,反思教育的价值:我们既定的课程取向和目标是什么?是弥补儿童的需求还是关注他们的内在能力、动机?是为了支持儿童发展还是完成教学任务?是着眼于帮助儿童建立未来生活必备的重要品质,还是跟随当前社会与家庭对儿童近期发展的要求?课程的价值到底有哪些?阶段性回顾并反思教育的价值和课程的取向,有助于把握幼儿园课程建设的整体发展方向,摒弃一些貌似重要实则枝节的目标要素,排除“面面俱到”的干扰,通过思考教育价值来调整课程组织与实施,帮助教师建构课程理念、改善教学行为。

(三)梳理并建立科学的课程信念与目标

课程信念是幼儿园教育信念的延伸,是教师在深思熟虑后对所选择的教育价值观的坚持与身体力行,是课程理论内化与实践经验相互作用的结果,也是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基础。课程信念来自对儿童和儿童发展的理解与认知、对众多课程模式精髓的选择与融合,以及对幼儿园教育资源的清醒认识。对于幼儿园来说,其课程信念不应是包罗万象的,而应是符合幼儿发展、符合幼儿园自身特点,能够体现幼儿教育价值与目标的,是幼儿园自身课程发展的思考、判断、决定和行动的依据。建立自身课程信念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来自于教育理论学习与实践的探索结合,来自于专业视野、课程洞察力、理解力和执行力。建立科学、适宜的课程信念是幼儿园课程发展走得远、走得好的基础与根本。

二、循园所发展之本,发展教育个性,选择并完善课程内容

(一)自我分析与认识,找准自身课程之本

经验、活动和生活是幼儿园课程的核心,是与儿童生活的国度、地域、民族、经济和文化等因素息息相关的。在建立自身教育理想与课程信念的基础上,幼儿园需要认真剖析自身蕴含的教育资源,了解所在地区、社区及家长的需求,熟知入园儿童的身心特质与家庭背景,综合判断本园课程实力,如:评估园所的经费与硬件设施、优化园内师资力量、梳理已有的教育优势经验与存在问题等,为自身课程发展确定方向和课程模式选择奠定基础。

(二)清晰定位,逐渐按照课程信念建立课程框架

在分析自身实际课程实力的基础上,幼儿园应当在课程信念的指导下确定本园的课程目标。从对儿童的培养来看,是培养儿童全面和谐发展,还是在全面发展基础上关注孩子的部分品质或能力。从教学策略与路径来看,是以学科教学为主,还是以经验课程为主;是将西方优秀课程模式本土化,还是融合多种课程模式精髓之后创新。在对这一系列问题进行思考与讨论后,幼儿园逐步梳理自身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方法与课程评价等框架,并在实践中选择不同的切入点进行探索与尝试,不断完善课程体系。

(三)保持相对稳定的课程模式,践行自身课程理想

优质的课程常常需要数年的精心研磨,当幼儿园确立自身的课程信念与课程框架之后,会逐步形成较为稳定的课程模式,包括课程管理规范、一日生活流程、环境与材料创设标准、与家长互动沟通方案等。幼儿园应在清晰的课程方向和目标指引下,按照课程框架逐项开展研究工作,选择与本园理念相符的专家团队和资讯,反复研磨教育细节和教学策略方法,以儿童获得真正发展为准绳,以教师获得职业满足和成就为条件,在相对稳定而严谨求实的工作过程中,实现幼儿园课程的自我检视与更新,逐渐构建有个性、有特色的课程模式。

三、循教师发展之本,注重培训与教研,提升课程理解与实践能力

课程发展离不开教师,没有教师的发展就谈不上课程的发展。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是其基本素养、理论积累与实践经验互相作用的过程与结果。教师不但需要学习与实践,将儿童观、教育观、课程观转化为教育行为,还要将专业知识与技能内化为人的本真,与儿童形成“学习共同体”,促进儿童的发展。因此,幼儿园应当为教师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提供多种学习实践途径,推动教师成为落实课程信念、实现课程发展的主要力量。

(一)加强专业理论学习与实践,逐步建立课程信念

教师需要通过理论的学习和实践经验的累积,形成自己的思考和判断能力。幼儿园可根据教师的不同发展水平,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研究共同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要点,提供适宜的专业书籍和资料,促进学习型团体的形成,逐步构建本园的学习文化。让教师在研读、分析经典课程理论、优秀课程模式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起课程信念,进而推动教学实践的水平提升。

(二)开展针对性培训与教研,提升课程实践能力

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实践是紧密相连的,幼儿园要根据教师不同的知识背景、生活环境、个人领悟能力以及实践经验,提供不同层级的、有针对性的培训与教研活动。对于新人职的教师,应注重他们对已有实践模式的认识和内化,帮助他们建立初步的教育意识和构建自觉的教育行为。对于有经验的教师,则需要为他们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内容,让他们在探讨课程设计、实施、反馈修正的过程中,逐渐缩小理念与行为之间的差距。对于专家型的教师,则需要他们在夯实理论知识、总结实践经验与策略的基础上,提炼个人教育方法与行为,为其他教师提供学习参考。在学习与培训的形式上,幼儿园可根据不同目的开展现场观摩、读书营、研习小组、工作坊等多元活动,以推动教师课程实践能力的提升。

(三)鼓励尝试不同教学策略,培养课程反思能力

在幼儿园课程建设过程中,虽然教师每天都在不断实践,但能够对课程进行反思的人却不多。幼儿园应鼓励教师积极寻找课程实践过程中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养成以课程信念和理论为背景的思考习惯,并以问题解决策略验证课程信念、修正教育行为。另外,幼儿园还应鼓励教师尝试不同的教学策略,从已有的理念与行为中反思、探索未来的理念与行为,让反思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幼儿园可采用教育手记反思栏、每天小反思、阶段小结、班级小会议等活动方式促进教师反思习惯的养成,从而提升课程的质量。

四、循教育质量之本,打磨教育细节,向优质课程发展

幼儿园的课程是幼儿园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地为儿童发展所制定并实施的活动。课程质量之“本”是由每日各种教育活动的品质累积而成,除教学活动外,幼儿园还应当关注一日生活环节、环境创设与家长参与等要素。

(一)紧扣一日生活环节,为儿童创造适宜的学习生活

一日生活皆课程,儿童每天在园学习、生活和游戏的每个活动、环节、细节都会体现出课程的信念与质量。《纲要》明确了一日生活环节的教育价值,指出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应有相对的稳定性与灵活性,既有利于形成秩序,又能满足幼儿的合理需要,照顾到个体差异;要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时间,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幼儿园应认真梳理本园一日生活的必要环节,围绕自己的课程信念设定环节的意义与目的,-合理分配时间资源,明确环节中的活动内容与引导策略。在一日生活环节中,幼儿园应以为儿童创设真实、快乐而有意义的生活为要领,以成就儿童幸福的幼儿园生活。

(二)研磨学习环境与材料提供,为儿童提供有益经验

环境是儿童的第三任教师,环境是影响课程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纲要》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幼儿园可从园舍、功能室、班级、户外、学习区域环境及材料等多角度、多层次思考,以教育性、艺术性、操作性等为主要原则,规划可利用的空间并提供充裕活动材料,赋予环境隐性的教育价值,让儿童在环境的支持下获得自主探索经验,使教师得以有更多机会与儿童交流互动,进而提升课程质量。

(三)关注家庭参与,为课程提供丰富资源

课程需要家长的积极参与,《纲要》中提到“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可见,儿童父母对幼儿园课程的理解、认同与支持也是课程质量的重要基础。为此,幼儿园一方面可组织“家长学校”、“父母学堂”、

“亲职培训营”等活动,向家长宣传课程理念与教育方法,让家长与幼儿园形成一致的儿童观、学习观与教育观;另一方面,还可以组建家长课程委员会,吸引家长参与幼儿园课程及教学方法的决策和资源提供活动,并提供“家长助教”、“家长义工”等途径让家长亲自参与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使家长成为课程资源的一部分,增进幼儿教育的合力,共同完善课程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霍力岩.幼儿园课程开发与教师专业发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2][美]得布·柯蒂斯,玛吉·卡特.和儿童一起学习[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3]杜丽静.呼唤幼儿园教师的课程理论觉醒[J].幼儿教育一教育科学,2011,(5).

猜你喜欢

自我发展课程建设
“自我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论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的自我定位与发展
大学英语写作课与教师发展研究
“互联网 +”的新形势下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师自我发展的探讨
小学教师自我发展策略初探
高职机械类专业“CAD图形设计”课程建设
《海图学》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