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实效
2013-04-29詹立成
詹立成
摘 要: 初中数学教师要科学、有效、准确地把握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文章认为,教师应科学制定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注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促使学生自主建构;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实施分层教学,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提高有效性 教学策略
自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担任初中数学教育教学工作,对于如何教学有了自己的经验和体会。对于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还处于不断摸索阶段,经过近几年的不断探究和总结,我总结了一些经验与策略,与大家一起探讨,以求共同进步。
一、科学制定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有效性
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如何引导掌握知识上,把学生当做接受知识的容器。新课改下教学则把学生当成课堂教学的主体,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更趋于科学性:既强调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讲解,又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既锻炼学生强健的身体,又培养学生健全、向上的人格;既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又积极发展学生个性。2011版《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要做到有机结合。不仅强调学生知识上的理解与掌握,而且要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经历认知的形成和应用过程;不仅培养学生的准确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而且注重让学生从实际生活学习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让学生在学习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合作探究,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在重视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的同时,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他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位学生学习数学的意愿,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中
学习积极性的构建和认知的动机有着密切的联系。认知动机的调动是构建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它是在一定的课堂教学情境中,利用某些诱因,进而构建认知需要。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如果他们从根本上缺少认知的内在需求,学习积极性就无从谈起;但是如果没有一定的外界刺激,学生的学习内需也很难自发启动。特别是对于那些心理欠成熟、自我意识不强和自控能力差的学生来说,其认知动机更需要教师的激发与调动。初中数学教师应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积极进行引导,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做学生学习的指导者,通过有效演示、示范,边讲边说,帮助学生把有效信息和自己的认知有效联系起来,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与学生一起完成课堂学习任务。
三、注重学生已有知识结构性,促使学生自主建构
在初中数学知识的迁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学生原有知识结构。只有经过原有知识结构的有效概括,才能有效地认知新旧知识间的相同和差异程度。也只有经过概括的认知结构,才具有稳定的、科学的概念。学生初中数学学习采用的是“接受与建构”的方式,是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接受数学知识的过程;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有学生自己探究的建构活动。由于学生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他们还没有养成良好的认知习惯,还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此时教师的启发指导就显得非常重要。我认为,教师的指导应包括四个步骤:首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示范整理知识的方法与过程;其次指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进行知识整理;再次让学生独立地进行知识整理;最后对整理的结果进行讨论。
四、创造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情感关系,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互信与合作关系的构建,都需要我们以自己积极的情感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为打造和谐高效的课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1.对学生所有正确积极的反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如笑一笑、点头示意、一个眼神、重复学生的正确答案;对学生的错误回答,我们绝不应该忽视和讥讽,而应该鼓励他们继续努力。2.我們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与每一个孩子都进行积极的交流,认真聆听每一个孩子对教学的正确想法。
五、实施分层教学,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
虽然学生在同一个教室里接受着同样老师授课,但他们自身智力、理解能力的差异决定了他们学习程度的参差不齐。但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追求的是全体学生的共同提高,而不是少数优等生的出类拔萃。所以,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是有着巨大潜能的,学生都有谋取发展、得到尊重的权利。我们必须真正尊重每一个孩子,在学习与生活上关爱每一个孩子,真正做到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