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探索,实现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
2013-04-29都喜婷
都喜婷
摘 要: 语文教育因其工具性和深厚浓郁的人文性成為学生实现社会化和精神成长进程中的重要课程,而现今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症结就在于语文教育与生活的疏离。小学语文教育应当具有生活化的品格与价值。要实现小学语文教育的生活化,必须在小学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感知生活、理解生活、探究生活,把生活作为语文教育与教学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欲望,实现语文教育的本真价值。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生活化 情境化
语文来源于生活。语文教学的生活化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它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一、创设情境化的语文教学
所谓情境化教育,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有目的地创设带有情绪、色彩、形象等具体可感的生活情境,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和态度的共鸣,从而帮助学生学习理解相关的教学内容。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情境教育起到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作用,因此,创设情境化的教学实现语文教育的生活化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促使学生在学习中无拘无束地思考、交流,继而实现在课堂教学中生成许多华美的内容。音乐和画面能给予学生听觉和视觉的强烈冲击,创设了生活化的情境,拉近了学生与生活的距离,从而更有效地激起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之中时时处处皆学问。因此,我们应当具备一双慧眼,寻找生活中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材,以课外实践为凭借,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1.联系学校生活,学习语文。学校是学生生活的重要舞台,这座舞台上发生的一些故事可以引入学生的学习中。例如:学生身边经常会涌现出许多好人好事,我们可以请他们介绍当时的具体情况,然后组织学生把这些事迹写下来。这样学生既锻炼了想象能力和写作能力,又拾金不昧的美德所感染。
2.联系社会生活,学习语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社会是广阔的背景,更是学习语文的天地。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外进行一些社会调查、宣传等实践活动。另外,参观访问、野外游玩等都是一些很好的语文实践活动。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生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最佳场所。由此可见,贴切而恰当的课外实践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生活,锻炼了他们的实践能力,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成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有效辅助策略,是学生学习语文与联系生活的重要纽带。
四、让语文课堂教学贴近生活
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生活,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关,我们应当以课堂为起点实施生活化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更贴近生活。在教学中,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1.观察生活。有的课文内容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教师在教学时应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并通过观察认识生活,开阔视野,理解课文,强化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对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调查访问,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再现生活。有的课文内容距学生的生活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师在教学时应借助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激发学习兴趣,引起高度注意,使其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场景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通过生动鲜明的表演,学生不仅体会到每个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而且学习兴趣盎然,想象力、创新能力都得到很好的锻炼。
3.体验生活。“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应该去亲自尝一尝”。同样,对课文的感悟也是如此。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境,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境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体验、感悟,加深感受。
五、实现从“书本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
要想实现小学语文教育的生活化,还必须实现从“书本世界”向“生活世界”的还原,使学生在面向“书本世界”中感受“生活世界”。语文教学面向“书本世界”的阅读、欣赏过程,实际就是引导学生感知生活的渗透。学生的生活积累是有限的,这就决定了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是有限的,不同的学生对生活原生态的认识会存在很大的差异甚至是矛盾。这是引导学生探究生活的前提条件。为提高学生对生活有较深刻、完整的认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相互交流、批评、争鸣,以便他们取长补短。通过引导和组织学生类似的交流和讨论,学生可以逐渐养成从生活的真实尺度出发理解语文的思考习惯,并对真实反映生活有深刻的认识。
在语文教育活动中,学生对“书本世界”的不同理解,还特别需要对学生见解的尊重。学生在理解书本世界的过程中,对内容有新鲜的感受、独特的见解,就是学生的创新萌芽。尽管有时这种见解是幼稚的,甚至是错误的、不成熟的,我们还是要给予珍惜和爱护,而不能“一棍子打死”,否则,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独立精神就会遭到窒息。只有在尊重学生精神的独立性的前提下,让学生从容地进行字词句段篇的品味、赏析与理解,才能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参与意识,使“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真正得到落实,使学生在面向“书本世界”时依然成为感知生活、理解生活和探究生活的主体,语文教育才能真正具有主体性和开放性。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在日常教学时,教师应以课堂为起点,让教学贴近生活,鼓励学生用生活的标准去判断,用生活的底蕴去诠释,用生活的经验去解读语文材料,说出自己的独特体验,使学生在广阔的天地中,积极自主地探索,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