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素质教育理念下医学高职生的素质培养

2013-04-29李义军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2013年5期
关键词:教育理念

[摘要]医乃仁术,医疗工作是特殊的职业,作为培养未来医学实践主体的医学高职生教育,应注重全面素质教育,根据科学发展观内在要求,确立思想政治素质、医德素质、医学专业素质、人文素质、身心素质、能力素质、创新能力等全面素质人才目标体系,并积极探索医学高职生全面素质教育的科学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医学高职生 全面素质 教育理念

[作者简介]李义军(1955- ),男,河南淮阳人,河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洛阳市道德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从事医学伦理学教学与研究工作。(河南 洛阳 471003)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8-0169-02

面对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国际上激烈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的竞争,大力发展高职教育,把高职生培养为全面素质的技术专门人才,是实现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作为培养未来医学实践主体的医学高职生教育,应注重全面素质教育。为此,笔者对医学高职教育中的全面素质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及途径作以下思考。

一、医学高职教育中的全面素质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体系

1.具有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的思想政治素质。“素质指人在先天生理基础上,经后天教育及社会环境的影响,由知识内化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①思想政治素质是人才的首要素质,决定着人才成长的性质和方向。医务人员应具有特殊的职业素质,即对病人负责和对社会负责,必须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具备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崇高的献身精神,有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精神和良好的思想品德、良好的医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经济成分的多元化必然导致人们思想的多元化,需要学生能用冷静的头脑、新的眼光去看待、思考、分析、鉴别,要求必须具备以科学理论指导的思想政治素质。

2.具备良好的医德素质。医德是医务人员在医疗卫生服务的职业活动中应具备的品德。②医德素质是一定社会整体的道德规范体系要求在医务人员思想和行为中的具体体现和比较稳定的特征和倾向。从医者必须具有“大慈恻隐之心”“好生之德”,这是医者的基本要求。2002年2月,国际医学教育学会公布了医学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医学教育包括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医学科学基础知识,临床技能,沟通技能,群体健康和卫生系统,信息管理,批判性思维和研究七个方面。③这一标准阐述了医学院校毕业生必须具备的基础核心能力,其中医德教育在医学生综合素质中占有重要地位。一个医务人员或医学生要达到人格的自我完善,成为德才兼备、服务于社会的医学人才,医德素质培养是关键。在现代生物医学技术广泛应用临床的工作环境中,对医务工作者伦理道德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只有认真学习和研究医学伦理学,尤其是生命伦理学,才会给医学人才提供解决医学高新技术道德难题的正确方向和思路,只有把技术与伦理相统一,才能更好地进行医学决策,发挥医学技术的作用和设备的潜力,提高医疗护理服务质量。

3.具备精湛的医学专业素质。我国最早的医学经典《黄帝内经》就提出了医生必须博学多识的要求。古代著名医学家徐春甫的《古今医统》说“医本活人,学之不精,反为夭折”,指出一个医务人员掌握医学专业知识技能的重要性。古之名医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等均有刻苦学医、不畏难险、不辞辛苦、废寝忘食的动人事迹。孙思邈认为,一个立志从医的人,必须用心研读前人留下的医学典籍,同时涉猎群书,吸收各家之长,医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 ”他本人从小酷爱学习,七岁上学,“日诵千余言”,直到“白首之年,未尝释卷”。这些古代名医正是有着对医术精益求精的作风,锤炼出精湛的医技,成为深受人民尊敬的生命的救护神。医疗活动面对的是人的生命与健康,医学高职生必须学习先进的医学科学技术知识,熟练掌握本专业技能,成为优秀的专业人才。

4.具备相应的人文素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突破性发展,医学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在提高医疗水平的同时也带来了医疗终极目标的模糊,医学离人文越来越远,“技术至上”现象日趋严重。缺乏人文学和社会科学参与的科技活动是没有觉悟的过程,缺乏人文学和社会科学的科学教育也是没有思想的活动。医学也是人学,其本源是对人的关怀,医学必须與人文紧密结合,才能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真正造福人类。深厚的人文底蕴能促使医生形成对患者强烈的同情心、责任心和使命感,而这些又是促使医务人员对医学技术进行刻苦学习与研究的动力,是形成和谐医患关系基础和实现医疗工作目标的重要保证。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才能培养医学生关注现实、关爱生命、关怀平民的医学人文态度,使医学职业的崇高性得到充分体现。

5.具备健康的身心素质。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成立时,在其宪章中开宗明义地指出,健康乃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现象。医生的职业没有一个健康的身心素质作为基础,便不能更好地行医。现代社会生活的节奏日趋加快,要求满负荷地工作与全身心地投入。一个优秀的医务工作者应具备健康的身心素质。

6.具备创新能力素质。创新是一种新知识或技术在人类生产中的应用并使生产力获得了结构性改变的过程。④创新能力指经过对事物观察、分析、综合、推理、想象,冲击原有的知识范畴,散发出新的灵感,创造出新成果,解决前人未曾解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是我国应对国内外挑战、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内在要求和战略选择,也是世界各国教育变革的共同追求与核心目标。2010年9月4日,胡锦涛同志在广东深圳考察工作时曾语重心长地对年轻员工说:“国家的未来在创新,创新的希望在青年。”⑤ 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为生物医学新技术在临床上开辟了崭新的发展领域,基因技术、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和器官移植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都需要未来医务人员具有创新能力及素质。医学高职生只有具备了创新的素质,才能真正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成为时代所需要的人才。

7.具备竞争和合作素质。竞争是不同对象向同一目标、按同一标准比试高低优劣,为了自己的利益争胜;而合作则是不同对象为了共同目标、利益和愿望而一起工作。知识经济时代,竞争日益激烈,无论是经济竞争、科技竞争还是经营管理的竞争,最重要的都是人才竞争和人的观念竞争。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学习——内在的财富》报告中认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是学会共处。医学的发展使人类的医疗从个体医疗发展为机构医疗形式,特别是生物医学新技术发展及网络环境出现,未来的医疗和科研工作需要大批适应能力强,有创新精神,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有竞争和合作意识及能力的合格医学人才。为此,应正视现实,采取积极有力的措施,注重对医学高职生竞争意识的培养和合作精神的教育。

二、医学高职生素质教育途径与方法探索

1.培养高素质的教育队伍是基础。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是从教育者的素质开始的。”⑥教师综合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学校建设发展及全面素质教育的顺利开展, 必须不断提高医学高职教师的师德水平、学识水平、人格魅力、教学效果等。医学高职院校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师德、朴素真挚的师情和朴实无华的师爱,用全部智慧去塑造学生的灵魂,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使他们成为优秀的医务工作人员。

2.加强医学高职生的专业素质教育是根本。医药院校教育的质量直接关系医学高职生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在生物医学技术迅猛发展背景下,一个学校能否保持强有力的人才培养优势,关键在于所培养的学生是否具备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能力与素质。医学高职院校的教学各个环节和内容都要围绕这个目标进行。只有切实抓好教育质量,才能真正提高医学高职学生的基本知识和专业知识,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这样的学生才能担当重任,创造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扎实开展医德人文教育是关键。在新医学模式背景下,医学高职生医德人文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很多院校通过不同途径加强医学生的医德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绝大部分医学人文学科的水平离应承担的责任相距甚远。目前,我国医学高职生的人文素质培养主要通过学习一些人文社科类课程来完成,人文学科教学仅仅取得了拓展人文知识的表层效果,教学过程中没有体现对医学生医德素养、人文素养的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当然匮乏薄弱,学生进入临床工作后出现有关医德模糊和人文素质方面的问题。应借鉴欧美国家做法,将一些医学伦理和相关人文社科课程作为医学教育核心课程开设,并加大课时、师资和教学条件的投入力度。专业课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时,应积极融入人文素质教育,根据现代生物医学技术发展,结合医学教育总目标及医学职业的内在要求,注重医德及人文素质和能力提高。应加强医德修养,注重培养学生高尚的医德情操和医德素质,确立职业道德信念,弘扬优良医德,通过教育,给学生提供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人文关爱精神;培养学生的医学伦理意识,锻炼其伦理分析、伦理决策和伦理评价的能力,培养大批适应新医学模式需要的具有相应人文素质的医学高职毕业生。

4.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是保证。校园文化指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等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强医学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对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医学高职院校应将校园文化建设看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开展校风建设、精心组织校园文化活动、积极开拓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载体。大力营造科学、先进、优秀的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不断满足医学高职生的精神文化需求,使其深入了解社会,锻炼独立能力,创新能力、竞争和合作能力、增强社会适应力等,提高综合素质。

5.培养医学高职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关键。心理素质指人在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稳定的心理品质。在当今社会环境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身心素质的关键是保持心理健康,医学高职生的心理素质培养成为全面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学校应努力开拓心理素质教育途径,通过系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立校园心理咨询机构、建立健全医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宣传、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等途径和方法,加强医学高职生心理素质培养,切实有效地普及和实施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医学高职生保持心理健康,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我们要认真贯彻我国教育发展与改革规划中明确提出的“以素质教育为主题”方针,确立全面素质教育的目标体系并为之努力,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医务工作者。

[注释]

①刘书林.思想道德修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6.

②丘祥兴,孙福川.医学伦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

③王伟光.创新与中国社会发展[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7.

④新华社.胡锦涛深圳畅论:国家未来在创新 创新希望在青年[EB/OL]. http://zj.people.com.cn/GB/12663515.html,2010-09-08.

⑤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0-10/27/c_12708501.htm,2010-10-27.

⑥(前苏)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1卷)[M].蔡汀,王义高,租晶,译.北京:教育研究出版社,2001:773.

猜你喜欢

教育理念
关于初中语文合作学习的思考与探索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困境与革新路径
让数学教学摆脱沉重的枷锁
商业需求对工笔花鸟画教育理念的影响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环境教育
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新形势下数据库原理的双语教学
探究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