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儿童具有“音乐的耳朵”
2013-04-29张文芳
张文芳
摘 要: 音乐欣赏是进行儿童教育的一种有利手段,对培养儿童的“音乐的耳朵”有重要作用。在音乐欣赏这个审美过程中,各种因素必须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发挥教育的整体功效,真正达到欣赏的目的。
关键词: 音乐欣赏教学 现状 改进方法
在幼儿园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孩子们在玩游戏、搭积木时嘴里不停地哼哼唱唱,听到自己喜欢的音乐就下意识地手舞足蹈……这些都表明喜欢音乐是儿童的本能、儿童的天性。陈鹤琴先生在《世界儿童节奏集》的卷首语中写道:“世界各国的儿童没有一个不喜欢唱歌,不喜欢跳舞的!音乐是儿童生来就喜欢的。”教育工作者应该顺应、保护和发展儿童的这种天性,用音乐丰富儿童的生活、陶冶儿童的情操,使儿童健康、活泼、愉快地生活与成长。音乐欣赏作为通往殿堂的阶梯,使幼儿的音乐天性得以充分发挥。但在当今很多幼儿园中,常常是为了欣赏而欣赏,教学内容的缺乏,教学方法的单一传统,使得欣赏活动失去活力和生机。为此,本研究试图寻找幼儿园音乐欣赏的新思路。
一、音乐欣赏教学现状
1.欣赏在音乐活动中所占的比例过小
歌曲、韵律活动的比例明显高于欣赏课,教师注重的是技能技巧的获得,只满足于教几首歌曲,几支舞蹈,因为技能技巧的获得结果较快且明显,但往往忽视了欣赏能力、音乐素质及音乐在幼儿全面发展中的作用。其实,儿童感受音乐的能力远远超过音乐再现的能力,他们完全能感受他们所不能唱、不能弹奏的许多歌曲与乐曲。音乐欣赏可以使儿童有机会接触更多的音乐作品,开阔音乐眼界。
2.欣赏难度偏低
有研究表明,四五岁的幼儿就喜欢协和的音响和有规律的节奏,有40%左右的幼儿能辨别旋律,成绩优良。音乐能力从6岁开始急速发展,可见幼儿已具备欣赏音乐的能力。但是教师往往忽视或低估幼儿这方面的能力,一味地降低曲子的难度,总是选择比较简单的儿童歌曲或是教师自己熟悉或喜欢的乐曲,很少考虑幼儿的发展水平及音乐的教育作用。
3.欣赏活动形式单一
由于欣赏活动未受到重视,许多老师在音乐欣赏的观念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大多数老师误认为欣赏就一定要“静坐倾听”,这对幼儿来说是很难做到的。他们活泼好动、好奇,听到一曲好听的音乐,就忍不住手舞足蹈,用语言交流自己的感觉。如果只让他们静静地听,则将毫无收获,更会影响他们对音乐的理解。
二、改进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的方法
1.激发幼儿的兴趣。
兴趣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强有力的动力之一。尤其是幼儿,兴趣可以吸引儿童参加各种活动,思考各种问题,从而发展儿童的各种能力。
培养幼儿音乐欣赏兴趣有如下几种做法:
(1)良好的音乐欣赏环境,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在室内设音乐区域,备有幼儿喜欢的乐器,幼儿欣赏的录音机、磁带,幼儿表演用的头饰、小道具等。在幼儿一日生活的一些环节中播放音乐,如来园时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进餐时播放轻柔的音乐;其次在日常生活中启发幼儿注意自然界周围各种不同的音响特点,如风、雨、鸟叫等,把音乐美与生活美、环境美自然地结合起来,使幼儿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
(2)为幼儿选择符合幼儿年龄特点,艺术性较高的优秀音乐,循序渐进地对幼儿进行教育,为幼儿音乐欣赏兴趣的形成提供有利的物质条件。
(3)认真考虑音乐活动的形式及教学方法,音乐欣赏是一种情感教育,这种教育在形式上是自由的、生动活泼的,所以在欣赏活动中对幼儿不能限制过多,管理过死。
(4)要让幼儿对乐曲产生兴趣,产生情感共鸣,关键还在于老师自身的激情与表现是否能启发引导幼儿感受,强调良好示范对音乐的感受过程,努力取得情景交融的效果。
2.丰富幼儿的表象
一个学习音乐的人如果不能形成关于音乐旋律、节奏、音色等表象是无法参加音乐活动的。帮助孩子组织音乐欣赏活动时,要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受,多角度地感知,为发展音乐表象提供丰富、准确的感性材料。
(1)动作。采用跟随音乐做动作的方式参与到音乐过程中,这是学前儿童感知、理解和表现音乐最自然、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在欣赏活动中,要选择绝大多数儿童都能自然做出的动作,独立地对音乐性质进行反映。
(2)视觉。视觉材料形象具体,便于帮助儿童感知和理解音乐。在音乐欣赏活动中,选择视觉材料应从音乐出发,与音乐欣赏的要求相一致,如在欣赏柴可夫斯基的《天鹅之死》时,所提供的图画色彩应是灰暗的,构图是凝重的,而在欣赏聂耳的《金蛇狂舞》时,所提供的图画色彩应是辉煌的,构图应强烈动感。
(3)语言。在音乐欣赏活动中,选择语言材料的条件是:与音乐的“一致”性。不仅在于文学作品的结构、内容、形象和情感与音乐一致,而且在讲述或朗诵文学作品时语言的音调、节奏、力度、音色、风格等因素要与音乐保持一致。
3.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
(1)其他教学活动相结合。人类的各种艺术活动之间有共同的渊源和共同的他创作、欣赏规律,运用文学、美术、舞蹈、体育等姐妹艺术在形式结构和性质上的相似性帮助幼儿欣赏音乐,帮助幼儿更好地感知和理解他们从听觉通道输入的音乐形象。这样一个音乐欣赏活动便成了一个与其他教学活动相结合的综合活动。相反,通过对某首乐曲的欣赏,幼儿在文学、体育、打击乐领域的所学得以运用,欣赏领域与其他教学活动的互动作用显而易见。
(2)“多通道参与”的欣赏教学。瑞士教育家达乐克洛滋认为:“人对音乐的情绪体验以及人对自身情绪体验的认识、反应都是通过自己的身体和动作来进行的。”因此,不仅仅要用耳朵欣赏音乐,更要建立“多通道参与”的音乐欣赏教学模式。
例如:在欣赏施特劳斯《啤酒桶波乐卡》的活动时,我安排了五种不同类型的参与性感知活动。
①用耳朵“听过”——倾听讲述的结构、性质与音乐类似的故事。
②用眼睛“读过”——在教师的引导下倾听音乐,并创造性地绘制结构、性质与音乐类似的“音乐地图”。
③用身体的动作“朗诵过”——在教师的动作图谱提示下创编并表演身体动作。
④用整个身心体验和想象类比过——在教师的帮助下创编与音乐结构、性质尽量类似的打击乐演奏方案。
⑤通过反复享受表演的乐趣和演奏打击乐曲不断深化对音乐的感受。
总之,音乐欣赏是进行儿童教育的一種有利手段,对培养儿童的“音乐的耳朵”有重要作用。在音乐欣赏这个审美过程中,各种因素必须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真正达到欣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