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加强实习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

2013-04-29丁茜

散文百家·教育百家 2013年5期
关键词:实习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摘要】高校实习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思想、心理、情感等方面的问题,迫切需要社会各界,尤其是学校给予高度重视。高校实习生的思想政治情况关系到学生的职业发展、社会化进程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

【关键词】高校;实习生;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社会就业竞争的逐渐增强,高校大学生的职业竞争意识也明显提高。近年来,高校大学生参加社会实习,已经具有普遍性。实习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关系到自身的发展与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针对大学生在实习前、实习中以及实习后的思想政治状况,高校应该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便使其更好地完善自己、适应社会。

一、明确大学生参加实习的原因

(一) 兼职赚钱

近年来,参与实习的大学生越来越多。调查研究表明,有一部分学生参与实习就是为了多赚些零用钱,而没有过多考虑实习与未来就业的关系。大学生能够自由支配的“空闲时间”越来越多,而且课程考试也没有那么严格。因此一些学生便利用业余时间出去做兼职或参加社会实习,目的就是为了多赚些钱。因此他们在实习单位的择取中,往往忽视有利于自身专业发展的小企业,而是倾向于薪酬高、待遇好的大公司或企业,哪怕它与自己的专业发展没有任何关系。一旦用人单位不能满足他们对薪酬的要求,他们就会主动辞职,寻求下一家。他们的实习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

(二)盲目跟风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严峻,学生们普遍认识到无论是升学考试,还是未来的就业,只有拥有比别人更多的优势,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稳操胜券。在大学生实习的大潮中,确实存在这样一部分群体,他们参与实习是基于这样的考虑:看到其他同学实习,为了自己在将来的求职简历中不输给他人。所以,别人实习,我也实习。完全不看实习单位如何,在实习期间也不是尽心尽力,只是敷衍了事,只是为了将来的简历更“漂亮”一些。他们的实习具有盲目攀比色彩。

(三)实习=就业

有些学生将实习看的很重,甚至不惜动用所有关系寻找实习单位。在他们看来,实习就等于就业,以期望通过实习,好好表现自己,争取将来毕业时可以被留下。因此,他们在实习单位,任劳任怨,听凭指唤。即使心中有不满、委屈,也只是压在心底,默默忍受。一旦发现没有留下的可能,就开始敷衍了事。他们的实习具有现实主义色彩。

(四)“被实习”

有的学生其实并不打算参加实习,但是学校以学分为硬性指标:不交实习鉴定,就没有学分。而且有些学校并没有给学生提供相关的实习岗位。学生迫于无奈,只得自己通过各种渠道,寻求实习岗位。但是,由于近年来学校大规模扩招,学生数量的急剧增长,又加之企事业单位并没有健全的实习生选拔与管理制度,想寻得一个实习岗位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为了学分,为了顺利毕业,他们不得不顶着各种压力“被实习”。他们的实习具有强迫色彩。

(五) 完善自己

不可否认的是,大部分大学生还是能够清楚的认清实习的性质与作用的。他们只是把实习当作职前的一次社会历练。目的是积累经验,提高能力。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知识,抓紧时间弥补不足,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充足的知识与能力准备,以饱满的热情与精力迎接未来的挑战,创造辉煌的明天。

二、把握学生在实习中的思想现状

(一)自我效能感下降

高校实习生处于从学生向职业者过渡的关键时期,社会角色发生了很大变化。要适应这一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过渡时期内难免会出现思想与行为的变化,特别是由于知识、能力、环境等引起的自我效能感下降,会出现无助、焦虑、不自信等现象。

1、知识与能力匮乏

参与实习的大学生在初入实习单位时,明显感到由于自己知识与能力的局限性,对所从事的实习工作,感到力不从心。这种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一方面,由于所在实习单位与自己的专业并非是绝对对口的,由于没有受到专业训练与培养,所以会出现知识与能力的结构性失衡;另一方面,由于当今高校教育体制的弊端所导致的。当前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过度重视学生的知识,而缺少实践能力的培养。而现实社会需要的是知识与能力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所以面对实习中的一些问题,往往会出现“纸上谈兵”的状况,一旦实际操作起来,就会困难重重。学生明显感觉到自己的知识储备不能够应对工作需求。常常感到自卑,缺乏自信心,对自己未来的生活、工作产生怀疑,对未来感到迷茫。

2、价值“被贬值”

高校实习生是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性群体。他们正处于青春发展的关键时期,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与尊重,希望实现自身的价值。因此,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以及自身价值的实现。由于,有些实习单位缺乏完善的实习生管理制度,而且对80后、90后存在一些认知偏见。因此,他们或者只是出于上级或政策的压力,招入一定的实习生,但并没有给予高度重视,没有专业性的培养与管理,只是让他们干一些简单的事情;或者出于工作保密性与严谨性的考虑,不让他们参与“真正的工作流程”。这让很多实习生心理很不舒服,感觉被忽视、被轻视,自身价值明显被贬值。

(二)职业素养欠缺

从根本上说,实习生还是在校学生,他们只是暂时离开学校。并不是真正的职业者,所以不需要也不可能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与素养,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连一些基本的职业素养也不具备,如爱岗敬业、诚信、有责任感、团队合作意识、创新精神等,那就需要学生和学校的高度反思了。由于自身角色的特殊性,实习生往往容易放松对自己的职业要求,对领导交代的任务,虽然看起来尽心尽力,但是对于可能出现的后果,并没有作充分考虑,在执行时也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对于处罚也存在侥幸心理,认为我是实习生,他们也不会让我承担什么后果。这是缺乏责任感的失职表现。同时,由于在学校里习惯了被动的接受,在实习中,缺乏主动性与探究性。对于一些工作只是按部就班的、机械的完成,毫无创新意识。

(三)社会适应力差

离开校园,进入陌生的环境,需要一定的适应力。首先,在日常生活习惯方面。大学生过惯了松散、悠闲的校园生活,突然间要告别晚睡晚起的无规律生活,要按时按点挤公交去单位上班,难免会出现诸多不适应,感到烦躁与不适。其次,在人际交往方面。职场复杂的人际关系,与大学生对职场关系的简单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一时间他们可能无所适从,对未来自己的职场关系充满焦虑,以至于想逃避。

总之,不管是体制的不健全,还是大学生自身的不完善,高校实习生在实习前、实习中出现的各种思想状况与心理问题,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与教育,不仅会严重阻碍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也会给国家的人才供给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高校必须肩负起对实习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其正确认识自身、他人与社会,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采取措施强化实习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实习前—普及实习知识,做好预防性教育

由于实习是学生职业生涯的前奏,是学生角色转变的关键时期。所以,为了使学生顺利地实现角色转换、更好地适应环境,高校应该高度重视学生实习前的思想与知识的预防性教育。针对学生实习前的思想状况,要分阶段,有针对性地加以正确教育与引导,使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认识实习,保持心理平衡与思想健康。例如:可以针对大一学生,进行实习安全、实习目标、实习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教育讲座;可以针对大三、大四的学生,定期开展实习讲座,也可以邀请有丰富实习经验的学生讲述实习经历,学生的现身说法,能够增强说服力与感染力。实习前的预防性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明晰什么是实习、为什么实习以及如何实习,为他们参加实习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特别是对于大四学生,应该使其认识到实习与就业的关系,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与择业观,发挥自身的职业潜力。许多学生之所以会出现错误的思想认识,很大程度上是缺乏对实习的全面的、系统的、权威性的定位。学校进行实习前的预防性教育,能够减少学生在实习中产生的各种不适。

(二)实习中—实施心理疏导,保障心理平衡

实习生面对新环境难免会出现各种不适。针对学生在实习期间遇到的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给与高度重视并进行实时性、有针对性的教育与引导。同时,应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学校可以成立专门的实习干预小组。主要是针对学生在实习中遇到的问题,提供思想辅导,进行心理干预,提高大学生自我调适的能力,使其正确化解思想矛盾,保障心理平衡。同时高校应加强与学生所在实习单位的联系,及时、全面的了解实习生的思想与行为,并与实习单位建立共管体制形成教育合力,共同致力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实习后—加强思想引导,促进全面发展

1、增强就业意识,明确职业发展方向

高校要做好实习效果的评估工作,不能使实习仅仅流于形式,要使学生真正学到知识,提高能力。通过对于学习效果的评估与总结,要强化学生的就业意识,使他们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针对未来职业的发展要求,做好知识与能力的储备。协助学生做好未来的职业规划,让学生对未来的职业发展充满信心。

2、正确认识自己,提高自我效能感

由于学生自身反思能力的局限性,学校针对实习中出现的自我效能感降低等问题,必须做好专题讲座与正面引导。特别是针对学生在实习中的良好表现,予以高度肯定,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我。针对不足,提出改善方案,增强自信心与勇气。

3、加强社会认知,正确认识社会

学生在实习中可能会接触到一些不良的社会事实,如贪污、谄媚等。这些现象会对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等产生消极影响。对于不良的社会现象,学校不能否认,而是要引导学生辩证地认识;对于学生错误的思想观念,应该加以否定与摒弃,引导其遵从社会主流方向,坚信党和政府的主导地位与先进性。引导学生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提高社会参与力,致力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职业素养

高校应该针对实习生在实习中出现的缺乏责任感、合作意识、创新精神等职业素养欠缺的思想状况,加强职业道德培养。一方面,要普及基本的职业道德知识,提高大学生的整体职业素养与道德意识;另一方面,根据学校的专业设置,开设专门课程,有针对性的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而不是向以往一样泛泛而谈,要具体到各个专业以及将来从事的具体职业。

实习是大学生走出“象牙塔”走进社会,在实践中提高综合素质,获得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大学生职业生涯的“前奏曲”。因此,为了保障实习的效果,高校必须加强对学生实习前、实习中与实习后的思想政治教育,缓解思想压力、化解内心冲突、指引职业发展方向,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为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曹金娟.心理教育与关注对高校实习生重要性[J].渤海大学学报.2012(4)

[2]周娜,杨韬.高校学生实习工作遇到的问题及对策[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7(3)

作者简介:

丁茜,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二)。

猜你喜欢

实习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儿科临床医学实习生与住院医师结对带教模式的探讨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草药房实习生带教工作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