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本科生带教实习中的几点体会
2013-04-29严茹红朱雪明
严茹红 朱雪明
摘 要: 医学检验本科生的实习生涯是其走上工作岗位之前的重要阶段,因此学生的带教实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师应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密切基础与临床、理论和实践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作者介绍了在该系本科生带教实习中的体会,以求与广大的医学检验教学工作者交流工作经验。
关键词: 医学检验 教学体会 带教实习
临床医学检验专业的实习阶段是本科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在检验科实习期间,科室带教老师的带教是重要的教学环节。实习是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学生初步积累工作经验的重要阶段。苏州大学医学检验专业采用系科结合的模式[1],总结了本专业学生实习过程中的几点体会,概述如下。
1.注重教学内容和实践的连贯性
在长期的检验医学教学实践中,学生经常反映检验学知识内容多且琐碎,掌握和记忆起来非常困难,在学习过程中“死记硬背”。在检验学教学过程中,要加强检验学与其他学科间的知识联系和渗透,使其与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知识贯通起来,形成系统性知识。选择适合学生未来工作需要的教学内容和实践方案,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思维及实践技能。检验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应用性学科,对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学生不但要有扎实、宽厚的理论基础,还要有熟练、精湛的操作技能。本专业带教教师通过对检验方法学原理、结果解释分析、学术科研活动等内容的讲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科室严格按照ISO15189标准建立从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到各种仪器和检验项目标准操作规程(SOP)的完整质量管理体系,并对实习生进行专项培训,包括检验全过程质量控制、分析前因素对常用检验项目的影响、标本的正确采集方法、标本转运的正确流程。在实习带教过程中,注重实习生质量管理意识的培养,让学生认识到检验科工作并非简单的实验操作,只有在质量可控的前提下综合分析实验数据才能保证结果的可靠性,才能正确应用于临床诊疗工作[2]。
2.改进教学方法
2.1集体备课
由教学经验丰富的资深教师和青年教师切磋授课经验,讨论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集体备课。这样青年教师会少走弯路,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加强运用。
2.2问题引导式教学
是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的自学教学模式。此教学方法可以具体病例提出问题,让学生自由讨论再发言,最后由教师总结。如病例“血糖浓度在6~7mmol/L,怀疑糖尿病时该做哪些检查?”,由此引出空腹血糖和OGTT的适应证和临床意义。也可以医生所开的化验单为依据,根据化验单上所开的检查项目提出问题,如肝炎系列包括哪些项目?目前的肝炎疾病模式有哪些?分别有何临床意义?
2.3病例教学
以临床病例为引导,在系统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多年来国内的教育都是以灌输知识为主,学生只是一味地死记,而加强病例讨论可以改变教学模式,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形成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对医学生来说会受益一生[3]。
3.探索小讲课的多种形式
针对科室各小组工作的具体情况,我们每周在不同小组都举行小讲座,由小组的老师围绕临床实际问题和最新的检验问题及检测项目进行。开放会议室,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全科每两周组织一次学术报告,主要由科室研究生和热爱科研的老师以课题进展和文献报告为主,时间安排在下班后,大约1-2小时。全科还进行每月一次的专题讲座,涉及检验的各个专业知识和临床实际情况,包括质控数据分析、临床生化用水、临床输血等。
4.注重小讲课内容的多样性
4.1相关专业知识
医学检验本科生最后1年进入临床实习,临床实习是由理论向实践过渡的重要阶段,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至关重要。教育学生做到“三多”(多看,多听,多想)和三勤(口勤,手勤,腿勤)。检验专业实习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熟悉常用检验项目的基本原理、相关的理论知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和临床意义。因此,小讲座主要是针对常见和疑难的检验项目,结合本领域新的临床研究进展,如血常规直方图分析、血涂片形态学分析、乙肝两对半结果解释等。同时把专业知识与临床应用有机结合,初步具备检验报告单审核签发和检验结果分析解释的能力。检验仪器、实验室信息系统等相关知识,使学生对相关项目的检验原理与方法,操作注意事项,临床应用和异常结果的分析有更加深刻和直观的认识,也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和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4.2读书报告
学术报告主要由科室研究生和热爱科研的工作人员以课题进展和文献报告的形式开展。在此过程中,学生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发展了科研思维。科室承担国家、省、市多项科研课题,吸纳与组织实习生进行科研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科研兴趣,增强创新意识,养成良好的科研习惯,为以后的科研工作打下基础。
4.3科室专题讲座
科室专题讲座主要围绕室内质控,检验项目标准操作规程(SOP)和检验项目的新进展、新技术。由检验的各个专业组组长和高年资检验人员围绕临床实际情况包括专业组室内质控项目的要求、意义和室间质控分析。阐述全面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包括分析前因素对常用检验项目的影响、标本的正确采集方法等。在带教过程中,注重实习生质量管理意识的培养,让学生认识到只有在质量可控的前提下综合分析实验数据才能保证结果的可靠性。还可以围绕SOP及专业的新进展如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微柱凝胶法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和血清中细胞因子含量的检测,逐步培养实习生的质量管理意识和专业技能。
5.完善考评体系[4]
5.1论文写作
选择具有一定科研基础和经验的业务骨干作为实习生的指导教师,通过文献的检索、论文选题、科研设计到论文撰写等诸多环节训练学生的科研思路,通过开展临床实验研究,实习生不仅初步掌握医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其创造性思维和能力也得到培养,为将来他们自己开展科研工作打下良好基础。本专业学生实习结束时要求在实习期间完成撰写论文和中文综述各一篇及翻译一篇英文文章。近年来已完成几十余篇论文并发表于权威期刊。
5.2出科考试
每轮转完一个小组都必须经过组长的考核,可以是理论,也可以是操作,不拘一格的考核形式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5.3帮班制度
每个实习生轮流在急诊夜班进行帮班,时间为晚上17:30—21:00,与急诊夜班人员一起值班,临床检验基本技能得到大幅提升,提前感受检验科紧张忙碌的夜班工作。实习生纷纷表示感受很深,触动很大,对形成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有很大帮助。
实践证明在本专业实习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内容和实践的连贯性[5],提高了学生在临床工作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阔了视野,开阔了思路。同时小讲课可以作为实习学生出科考试和技能考核的重要参考依据。我们考虑今后可尝试双语小讲课,并通过网络和数据库资源进一步丰富小讲课的内容和形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适应现代检验医学对检验人员多元化的要求,符合检验人才市场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黄辉,郑峻松,邓均,等.医学检验专业开展系科结合模式教学的体会.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7.9(4):393-394.
[2]康红,陈瀑,赖莉华.对现代医学检验人才培养与定位的几点思考.临床检验杂志,2003.21:68.
[3]孙艳虹,姜傥.医学检验专业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探索.医学教育探索,2008.7(10):1016-1018.
[4]温旺荣.从“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谈检验的实习考核.医学教育探索,2008.7(4):380-381.
[5]许礼发,张荣波.提高医学免疫学教学质量的几点体会.考试周刊,2007.48: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