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活动中塑造人性灵动的历史课堂

2013-04-29敖建平

散文百家·教育百家 2013年5期
关键词:灵动人性活动

敖建平

【摘要】在活动中塑造人性灵动的历史课堂,就是要探究和创新各种有效的、灵活的、可操作的历史课堂活动,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体验、感受历史的人文魅力,实现历史学科的教育启迪作用,帮助教师形成个性化教学风格,促进学生通过个性化学习方式提升综合素养。

【关键词】活动;人性;灵动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已经成为中学教育必须研究的课题。多样的、灵活的、个性化的教学活动组织模式的探索、研究在红火的进行。在新课程改革全面时代,我们的课堂不仅需要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更需要有关注学科的发展、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关注师生个性的张扬。在活动中塑造人性灵动的历史课堂,主要是探究和创新各种历史课堂活动,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参与、体验的形式积极去创造、思考和感悟,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快乐,在参与中增强自信,在活动中收获知识,在感悟中情感得到升华。让历史课堂成为是和谐、愉悦、民主的课堂;成为充满丰富多彩情绪和激昂学习情感的课堂;成为教师展现独特风格的课堂;成为学生个性得到张扬的课堂;成为灵活多样、思维激荡的课堂;成为能展现历史人文之美的课堂;成为是主动、创新、高效的课堂;成为教学相长、师生素质共同提升的课堂。这样的课堂就是人性灵动的历史课堂。

1、组织和创新各种有效的、灵活的、可操作的历史课堂活动模式。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注重学生动手能力、思维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的提升。而不论什么学习方式、何种能力的提升都不能离开在教师指导下课堂活动的组织和开展。教师通过组织各种课堂教学活动,可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的动口、动手、动脑等形式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历史教学实践中,课堂活动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1)制作类:主要通过动手来制作、模仿、创设想象来感受历史事物的特征,如古代历史物件的小制作、历史地图绘制、古历史场景的想象绘画等。(2)语言类:通过语言表达来讲述或想象历史故事、事物,如历史辩论赛、历史故事演讲比赛、模拟新闻发布会、历史知识竞赛、历史知识接龙等。(3)思辨类:通过问题探究、思维碰撞对历史问题、历史事物进行深入的思考,感受历史意义和价值,如问题探究、研究性学习、调查研究等。(4)表演类:通过历史情境再现,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在体验中感悟历史、回味历史,如历史课本剧表演、模拟现场等。不管哪类课堂活动都要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主观认识、独立思考和判断。在历史教学实践中,往往不同类型的活动并不是完全分割开的,这些活动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使用;有的可以让学生单独操作,有的则需要合作完成。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并且结合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选择性地使用各类活动,可以收到更好的课堂效果。在过去天立学校过去几年的课改探索中,我们在课堂活动的探索和创新中也获得了一些经验,如历史课本剧表演《文成公主》是天立学校初一家长开放日活动的经典节目;在七年级下册的《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一课中通过“初识郑和”“首航新闻发布会”“物资总管招聘会”“制作首航路线图”“邮票带我去远航(历史剧表演邮票中的故事)”“郑和下西洋利弊的辩论赛”等一些课堂活动的设计,通过小组合作参与的形式,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活动中体验、感受了600多年前郑和下西洋波澜壮阔的场景,回味了中华民族一段辉煌灿烂的历史,深思了600多年间中华民族逐渐衰落的历史原因,坚定了600多年后的今天民族必将走向伟大复兴的信心。

2、塑造人性灵动的历史课堂。在教学实践中,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究:

(1)充分挖掘教材知识,抓住历史学科的“课魂”,塑造人性灵动的历史课堂。

1000多年前的唐太宗就说过:“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学科是一门人文社会学科,其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通过历史知识的传递来实现对学生的道德、情感和审美教育,传承民族精神,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过去的应试教学中,历史教学逐渐变成分数的奴隶,而忽视了它的启迪和净化灵魂的人文作用。所以人性灵动课堂的塑造就非常注重新课程改革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换句话说每一堂历史课应该有灵魂,即“课魂”。这也是历史学科独特的、其它学科所无法取代的存在价值。如在八年级上册《内战的全面爆发》一课中,教师通过三个板块的设计“暗流涌动、斗智斗勇———重庆谈判”、“分析形势、智慧决策———粉碎国民党的进攻”、“展示提升———总结共产党在革命和战争中的智慧”,通过问题导学、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至始至终把共产党人的“智慧”贯穿整个课堂,让学生感受到共产党作为一个先进政党对中国革命和历史发展的贡献。

(2)在教师的个性化教学中,塑造人性灵动的历史课堂。

个性化教学是新课程改革下历史学科教学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历史教师个性化教学风格,即个人修养、特色的展现。历史教师个性化教学风格的养成有利于历史课堂效率的提升,有利于学生个性特点的培养和学习能力的提高。传统课堂教师一讲到底,一堂课下来,既然让教师感觉很累,长久下去,也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不利于教师自我教学能力的提升和课堂效率的提高。新课程改革强调根据不同老师的不同教学风格和个性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组织模式。有的老师思辨强,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给学生质疑、思考的空间;有的教师语言功底好和文化底蕴深厚,能够用优美、严谨的语言引经据典、旁征博引,让学生在享受中见识历史的广博和汉语的韵味美;有的教师肢体语言丰富、话语幽默,能让学生在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记住知识;有的老师善于写画,能用流畅的线条、清晰的板书让学生一目了然、印象深刻。所以,教师个性化教学风格的形成,也是塑造人性灵动历史课堂的一个研究内容。

(3)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中,塑造人性灵动的历史课堂。

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性格的学生,本身就具有不同的个性特征。但传统的以教师讲式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传授为直接目的的课堂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的主见得不到表达,特长得不到展示、实践得不到推行、情商得不到提高、思维得不到锻炼、个性得不到张扬,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结果是把学生复制成应付考试的统一机器。然而没有个性,就没有鲜活的人的发展,就没有创造性人才的呈现。新课程改革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展示交流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在生活中、在实践中、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促进个性的发展和综合素养的提升。所以,在历史学科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成长需要,有利于人性灵动的高效历史课堂的塑造。

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唯有“创新”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随着初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需要更新、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在提倡素质教育和信息日新月异的今天,学生的个性更需要张扬,所以,中学历史教学需要人性灵动的课堂。

猜你喜欢

灵动人性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逼近人性
人性的偏见地图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在阅读中点燃激情
引多维思考创灵动历史课堂
诗意的语文 灵动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