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视作文,关注生活

2013-04-29卢敏雁

考试周刊 2013年54期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创设情境

卢敏雁

摘 要: 小学生作文存在抄袭、情感淡漠等现象,这就要求语文老师重视作文教学,实现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的变革,关注学生生活,让作文融入生活,使学生的习作更贴近生活,也就意味着教师要更多地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使作文教学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关键词: 小学作文教学 关注生活 创设情境 拓宽视野

作文内容生活化要求作文教学符合这样的要求:内容是儿童生活的内容,写作是生活的需要,即变作文外在要求为学生内在的心理要求。

教师指导学生作文时,要从指导学生观察、分析、思考生活开始,教师指导从作文内容着手是解决作文语言贫乏、无话可说的问题的关键。当前学生作文效率低、内容枯燥,其根本原因就是学生作文缺乏真实的生活素材,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从生活中引水,寻求生活化的习作内容。具体策略如下。

一、引导关注生活

学生作文应该也必须是学生生活的反映,这样学生的写作才是趣味盎然而不枯燥的。我们在研究作文生活化策略时,要从生活出发,构建作文内容系列。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感受生活,充分理解生活。

“言为心声,文贵真情”。真情实感从何而来?真情实感从生活中来。因此,关注生活是写实感、抒真情的基础,也是写作的基础。关注生活,要求学生对生活中的人、事、物、景有鲜明的是非判断力,洞察生活中的真、善、美,发现平凡生活中蕴含的伟大,从而获得“人人眼中皆有,个个笔下所无”的写作素材。

首先,从“小”入手。正常情况下,生活往往是平淡无奇的,无数个平常、普通的小事构成了生活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平凡、普通的小事中发现生活真谛,引发情感共鸣。花草树木是有情的,天上云霞流动是美丽的,风涛虫鸟的声息是和谐的,大地上的每一株小草、小道上的每一粒石子都是鲜活的,应学做生活的有心人。

其次,从“细”处入手。所谓细,一是关注事物要有序,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由表及里;二是要深入,对物对事对人都是如此,不要只看表面,不及其余,不加思考与联系。例如:教师可引导学生细心关注街头巷尾的事,细心关注四季交替变化,细心关注校园生活,细心品味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细心领悟师长的教诲,细心感受亲情、友情带来的幸福与快乐,细心倾听大自然的声音。培养学生留意生活的习惯,用眼睛发现生活,用心灵感悟生活,用头脑分析生活,这样就能使他们的思维活跃,文章情感飞扬灵动。

为了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习惯,教师可鼓励学生写观察日记和随笔,让学生自觉关注日常生活,积累素材,丰富思想,写出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及有思想的作品。课堂内定期交流评议,既让学生在交流中共享对生活的感受,又在评议中懂得如何留心和观察身边的事物,丰富写作的实践经验。许多教师的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课外的自由练笔,往往比课内限时、命题作文感人得多。把自然、社会、生活的清泉注入学生的心田,就是学生作文的活水源头。

二、创设生活情境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万千变化的世界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习作题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创设情境,再现生活,不局限于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而是采用多种方法创设生活情境,触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作文教学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在讲台上有声有色地指导写作,而学生则用情不一,无从下笔。为什么呢?因为现有教材中的许多习作内容,学生根本没有体验过,叫他们如何下笔?即使写了,也是空洞的,缺乏真情实感。实践证明,作文教学中若能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让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在实践中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学生的作文就言之有物,情感也就真切。这样达到了突破,教学便是成功的。那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创设情境呢?

1.用自身的感受创设情境

小学生爱听故事,尤其爱听老师讲自己小时候的故事。根据小学生这一特点,可以在指导他们写作时,讲述一些自己的故事来感染他们,以教师的自身感受创设情境,引导他们敞开心扉,与老师产生共鸣,从而写出具真情实感的文章。如我在指导学生半命题作文《?摇 ?摇?摇?摇的苦恼》时,没有急于指导他们怎样审题,怎样选材,而是对他们讲起自己的苦恼:我从小便是近视眼,这给我的生活、学习带来了很多苦恼。有一次上语文课,老师在黑板上讲解“鹰”的字形,因为我看不清楚,便格外用心地听。只“听”老师说道:“‘鹰字里面有个‘双立人……”我错误地领会了“鹰”的写法,于是在课后听写时,我因写错了字而遭到老师的指责。我在讲完自己的这段经历后,便让学生大方地讲讲自己的苦恼。一只只小手高高地举起,学生纷纷把自己的苦恼告诉大家,有的学生讲述了自己“个子矮”的苦恼;有的述说了“小胖墩”的郁闷;还有的则讲起了自己家没有电脑的烦恼……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个个敞开了心扉,各种新颖的话题不断产生,学生作文不仅选材多样,而且都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2.用多彩的活动创设情境

新课标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造成目前学生“榨文”的主要原因,应该是作文环境单一,可供写作的材料太少,总是写那些司空见惯的事,难以激起他们的表达欲望。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认为应该经常有目的、有计划地为学生组织一些活动,指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从生活这块土壤中吸取知识经验,从而积累写作素材,写出真情实感,如在父亲节、母亲节前夕,分别给学生一周时间为爸爸、妈妈做一件好事;在班级有目的地开展“献爱心”活动,组织赛诗会、演讲比赛等活动,并充分利用学校组织的春游、运动会、参观等活动,为学生创设真实情境,使作文的源泉变为一潭活水。

3.用优秀范文创设情境

小学语文教材为我们提供的知识非常丰富,不仅有丰富的语言材料,还有感人的故事情节,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有意地利用一些文质兼美的课文作为优秀范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共鸣,从而达到读写结合。例如在教学《赶海》一文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文中一个个有趣的情节,抓住文本语言启发学生想象,感悟作者童年赶海的乐趣。借此机会,教师可对学生说:“孩子们,你们和作者一样,都经历了梦幻的童年,你们一定也有一些让你们难忘的有趣经历吧,想一想,给大家讲一讲好吗?”课文内容本就易与学生产生共鸣,学生的倾诉热情倾倒被点燃,他们纷纷说出自己童年的趣事,产生了强烈的写作冲动。这一话题不仅唤醒了学生的记忆,更让学生从课文中学到的词句、表现方法及时得到了运用,进行了一次很有意义的仿写。

4.创设生活化的想象情境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想象作文作为小学作文教学的一大重点,教师应该创设多种情境,使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进行大胆想象,丰富写作体裁,使学生学会感悟生活、创造生活。根据这一点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写诗、童话、小说等体裁的文章。让学生带着自己对生活的希望、憧憬创造性地想象写作,通过这些既反映生活又高于生活的随想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如写童话,“童话是一类具有特殊审美价值的虚幻故事,它以拟人、夸张、象征为其主要表现手法,以幻想为其艺术形态的基本特征,以儿童为其主要读者的一种体裁”,我们可以根据小学生的想象所具有的创造性及不受客观规律的制约的特点写童话,编故事、讲故事、演故事。教师应该让学生的作文插上想象的翅膀,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让学生在想象的世界翱翔。

在作文教学前创设情境,并不是为了适应教改而采取的花哨形式,而是使学生的作文训练回归正常。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缩短写作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开发学生思维潜能,学会用心灵感受多姿多彩的写作情境,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三、拓宽生活视野

现代小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生活的天地比较狭窄,生活的环境比较单一,这就要求教师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语文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生活。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提高学生对生活的认识,为写作奠定基础。

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办红领巾电台、电视台节目,办娃娃文学社,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办手抄小报,开展小记者活动,城乡学校学生互相通信,走出校门去植树,做环保工作,星期天去敬老院,帮邻居阿姨看孩子,去市场买菜,等等。教师尽可能带学生到外面去看一看,做一做,如星期天去扫街道,作为人民服务的“小红帽”,早上带学生去菜市场做志愿者体验劳动的艰辛与快乐,这种实践活动,不但能得到市民的认可,增强学生的自豪感,还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高尚的劳动情操,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也会得到充分发挥。

作文的前提就是有宽广的生活视野,作文之前更应该有充分的感受、仔细的观察和丰富的联想,这些都需要学校或教师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亲历或观察,拓宽知识范围及生活视野,从而为充满真情的写作做好准备。张煜恒老师在指导学生写《我们的校园》时深有感受地说:教学时,先带学生到校园各处观察,引导他们抓住景物的特点,展开联想,就能挖掘出平时没有发现的地方……因此,拓宽生活的视野还包括学会发现,教师必须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多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从而不断开阔视野,同时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在体验中升华情感。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大自然是神奇美妙的,我们所处的生活环境是日新月异的,几乎每天都有东西在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即使在每天往返于家庭、学校的路上,他人的,自己的,只要留心观察,就会有新奇的发现和切身感受。

总之,作文内容要紧密地与生活联系,从课内走到课外,从校内走到校外,深入家庭,深入社会,深入自然,学生作文的内容就会丰富多彩,充满真情。

猜你喜欢

小学作文教学创设情境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作文教学效率
侧重习作讲评,观照“后作文”教学
浅析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如何将生活实践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相结合
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浅谈初三语文阅读教学
也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作文教学中读者意识的回归策略
作文教学中有关“审美”的探讨
培养学生遣词造句和谋篇布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