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数学语言,提高教学效率
2013-04-29罗新初
罗新初
摘 要: 目前,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语言,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知识传授性的,一种是教学组织性的。这两种课堂语言实际上是传统教学中“教师中心”、“知识中心”的反映。新课程体现出许多新的理念,其核心是“全面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实际上对教师,包括对教师的语言提出了更高要求。新课程呼唤教师使用情感性、启发性、激励性和商讨性的语言。“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师的语言仅仅规范、科学是不够的,仅仅停留在不讽刺侮辱学生的层面也是不够的。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唤醒学生、激励学生,尽可能让每一句话都对学生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可以说,“为了学生的发展”,需要在广大教师中来一场“语言革命”:重新认识教师语言对学生发展的影响,重新学习教育教学语言,重新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语言。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数学语言 规范用法
一
语言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的工具,数学语言是传授数学知识,锻炼数学思维的工具。要学好数学,必须理解和运用数学语言,我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要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必须同时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注意规范学生的数学语言,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从小学步入初中以后,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面临学习方法、学习过程、思维方法的转变,实现从算术学向代数学、几何学的飞跃。这一时期,学生的学习要迈上一个台阶。语言能力的强弱,将影响这一过程的长短。数学是思维严谨的科学,精妙的数学思维包含在丰富多彩的语言之中,很难想象有离开了数学语言而传播数学思想的教育方式。在初一起始阶段,学生原来的知识结构中的数学语言内容简单,形式单一。在学习中由此而生成的障碍会接踵而至。例如以下情形:
1.不理解有些逻辑关系的词语,形成表达障碍。
不熟悉“如果……那么……”、“若……则……”、“因为……所以……”等逻辑格式,不会用它们陈述命题。
2.不理解数学语言中常用词汇的意思,形成文字障碍。
如在代数的学习中,学生对“相互依存”、“对应关系”、“一一对应”、“互为”等词汇的意义不理解。当这些词在引出概念的铺垫性陈述过程中出现时,学生因为不清楚这些词的含义,所以不能清晰地掌握概念的意义。
3.在教学中接触到新形式的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后,不是积极地去用,而是采取回避或排斥态度。
如学生在叙述一些问题时较喜欢选择“a是负数”、“b是非负数”这样的说法,而不用“a<0”、“b≥0”的表达形式。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语言环节的薄弱,将阻碍学生的发展。
首先,语言会为课堂教学过程设置障碍,学生对某些词汇的意义模糊,对某种表述方式陌生,有时会阻塞教与学信息的通道。例如,教师在讲课中嘴里说着负数,而在黑板写出“a<0”的形式,有的学生觉得莫名其妙;教师讲“甲、乙二人同向行驶时……”而学生却无法区分,“同向”和“相向”的关系,那么这时师生间的有效沟通还能正常进行吗?
其次,语言的欠缺,将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总有听不懂,说不出,做不出的经历,就会挫伤他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久而久之,他就会对数学失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没有了,内动力自然就不足了。只有在熟练应用数学语言的前提下,才能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语言是打开数学之门的金钥匙,是在中学初期实现飞跃的有效途径。因此,中学初期阶段有必要加强数学语言的教学。
二
对于语言教学,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以下看法。
1.在教学中,加强对数学语言的运用。
教学中,对于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不仅要注重揭示解题方法和得出结果,而且要从应用数学语言的角度找原因。
2.课堂教学语言应饱含感情,富有节奏感。
教师在三尺讲台上必须全身心地“进入角色”,将自己的喜怒哀乐融于数学教学之中,以声传情,以情传声。例如,在讲我国古代数学取得成就时,语气是庄重的,神圣而自豪的;在讲陈景润教授的钻研精神时语气是崇敬的。只有这样对学生动之以情,才能更好地对学生“晓之以理”。
语言表达应富有节奏感。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如果四十五分钟都是一个调子,平铺直叙,像流水般地淌、淌淌,学生也会感到乏味,打不起精神。”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使教学语言具有千种风情:时而平缓如行云流水,时而急促如山雨欲来,时而激昂如万马奔腾,时而戛然而止,“此时无声胜有声”,用教学语言的艺术魅力唤起学生心灵的感应,“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如在描述数学概念和讲述数学过程时,语调可缓一点,声音平静一点,用一种娓娓道来的口吻,让学生有时间思考;讲到教学内容的重点时,声音应大一点,语气放重一点,以引起学生注意;讲到思维紧要处,声音的节奏应快一点,语调应高亢一点,从而使学生产生情感和思维的共鸣。
3.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例:若a>b则a+c?摇?摇 ?摇?摇b+c.(用>、<填空)
教学中只让学生依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填上大于号,定理的应用过程不能具体地展现出来。学生的头脑中,题与定理只是机械的链接。我们不妨让学生对照性质原理、组织语言,把变形过程说出来。
“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在不等式a>b的两边都加上c,不等号的方向不变,所以a+c>b+c”。
学生在叙述这段话的过程中,结合实例说出了性质中的变形过程,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又训练了组织语言、使用语言的能力。长期坚持做类似练习,不但会增强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及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会对增强学生思维的逻辑性产生积极影响。
4.注重语言符号和图形符号的使用。
从最简单的字母表示数开始,从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开始,不断向学生展示符号语言、图形语言所具有的优越性。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做不同语言的互译练习,例如a是负数与a<0,a、b互为相反数与a+b=0之间的互译。试着用文字语言之外的方法完成解题过程,如负数比较大小的题目,除了可以用法则“绝对值大的负数小,绝对值小的负数大”进行比较外,还可以借助于数轴,用点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作比较。在教学中不同的语言形式用得多、练得多,学生将文字语言转变为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的时间就会缩短。
5.数学教学语言应简洁。
数学教学语言的简洁性要求是指叙述数学事物时,语言不能啰唆,而应简短有力,一语中的,不说废话、避免无意义的机械重复。数学语言本身是一种非常简洁的语言,如应用广泛的勾股定理用一句话概括了所有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师必须根据数学语言简练的特点,净化自己的教学语言,充分揭示数学知识的精髓。并引导学生主动、积极思考,正确理解由语言文字符号、数学符号、术语、公式所代表的数学内容,熟悉二者的互化。在教学时,教师必须把数学书面语言改造成学生明白易懂的语言。在设计教学语言时,一般是用几个较短的、较简单及较具体地句子代替一个较长的、较复杂的、较抽象的句子,把一个大问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来讲。如初中数学教科书中,对其中一个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是这样叙述的: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这句话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不管是读起来还是理解起来都有一定困难,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常出错,因此在教学时笔者把它分成“两个角”、“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这几段来叙述和理解,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这个定理的含义。
美国语言学家布龙非尔德说过:数学不过是语言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忽视了数学语言的教学无异于买椟还珠。如果说数学是装载知识的船的话,那么数学语言就是水,水积得越深,托起的船就越大。欲善其事,先利其器,数学语言教学是为顺利展开数学教学磨兵利刃。所以在初中阶段要自始至终把语言教学贯彻落实到教学工作中,为数学学习铺好路搭好桥,语言艺术既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又与教学效果紧密相连,数学教师应该遵循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语言,达到数学教学语言的科学性、艺术性的辩证统一。没有最精妙的教学语言,但我们仍需追求更好。数学语言是数学课堂中师生对话的载体,一节精彩的数学课离不开师生巧妙地运用简练、准确而富有逻辑性或幽默性的数学智慧语言进行交流。智慧的数学课堂,离不开教师的语言智慧。
参考文献:
[1]施珏,姚林. 谈数学教学语言的科学性与启发性.
[2]张全国.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语言的运用.
[3]荆彩霞,安保国. 浅论数学课堂教学语言.
[4]周康华. 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