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课程改革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2013-04-29陈曙光

考试周刊 2013年57期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探究

陈曙光

课程是制约学生学习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的是通过课程的变革实现学生学习的变革,进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在课程改革计划应用于实践过程时,学生的学习方式扮演重要角色。加强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改背景下思想政治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因此,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形成与新课改相适应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重要问题。

一、正确认识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可以看出,关于学习方式改革的目标有:倡导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他主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突出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和研究等认知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形成以自主、合作、探究为特征的现代学习方式,既是教育价值观、人才观和培养模式深层变革的迫切需要和具体表现,又是实践的动力。

1.以自主为特征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的基本特征:学习者参与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掌握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相应调适。自主学习和他主学习在教育过程中的基本表现形式是“我要学”和“要我学”。“我要学”是学生基于内在需求而产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它直接来自学生的主体。对学生来说,其内心深处将学习当成一种兴趣,一种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学习对其来说,不再是一种负担、一种苦差事,而是一种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手段,一种愉快的体验。“要我学”,则是基于学生的外部需求。这种外部需求有的来自教师,有的来自社会和家长的压力,都是外部强加的。这种毫无责任的被动学习,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效果也很差。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说,每个学生都有独立学习的内在能力,也有独立学习的欲望,即教学中的“我能学”。传统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很难意识到或根本不相信学生有独立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师或采用固定标准答案的形式,或用其他的方法,千方百计地使学生依赖自己,成为教师的附庸。而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并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独立学习。同时,自主性学习要求学生对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

2.以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方式

探究性学习一般指从学科领域和现实的社会中选择一些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学生通过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等一系列活动,使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得到特别的发展。探究学习以问题为出发点,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解决问题,以解决问题为最终归宿。这就要求教师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种问题意识的培养过程是一个从扶到放的过程。在探究学习中要注意选择恰当的问题,探究的问题可以由教师选择,也可以由学生选择。但是,无论怎样,教师要在探究过程中发挥指导者的作用,避免问题选择过窄或过宽,以致限制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探究学习同时又具有开放性的特征,相比较而言,接受学习是一种封闭的学习,学习目标单一化,学习过程按照固定的程序进行,学习评价标准化。而探究学习注重学习目标的整体化,追求的是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树立,关注学习的整体目标。

3.以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是指课堂教学中以小组学习为主要组织形式,依据一定的合作程序和方法促使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共同学习,从而利用合作性人际交往构建学生认知、情感的教学策略体系。长期以来,在我国课堂教学中,学生以竞争性学习为主,这种竞争意味着一个成功,另一个就是失败。学生之间多以单独的个人学习为主,学生之间的合作很少,偶尔的合作也带有“扶贫”性质。合作学习试图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人际交往互动,形成师师、生生、师生之间的良性合作互动,使个人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从而因材施教,真正实现教育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目标。合作学习中的人际互动突破了以往传统教学强调师生之间互动的限制,主张在合作学习中充分调动教学中的各种关系进行互动。合作学习特别强调生生之间的互动,希望通过突出生生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发展。从合作学习的角度看,课堂由于各种互动关系的介入,已经成为一个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地方。

二、课程改革中学生学习方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现在的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课程推进中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中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教学方式流于形式。一些教师在课堂上运用或鼓励学生采纳新的学习方式,从整体上看合乎教学方式或学习方式的要求,实质上却与课程改革所要求的教学质量相差较大,甚至没有效果。有些教师营造的课堂教学气氛表面上十分热烈,但当一堂课结束后,学生到底学了什么,教师又教给学生哪些知识,实现了哪些目标,学习效果究竟如何,却很难评估,甚至教师也不知道。

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过于重视新的学习方式,忽视或摒弃传统的接受学习方式。对待传统的学习方式要采取辩证的态度。接受学习运用得好的擅长讲授的教师,可以主动地向学生传递知识;运用得不好,授课则会很沉闷,让人昏昏欲睡。探究式学习能启发学生的思维,但运用得不好,也可能使课堂讨论变得杂乱无章、离题万里。因此不能主观认为接受学习就是落后的,探究学习就是先进的。新课程改革的目的之一是转变学生单向接受的学习方式。值得注意的是,新课程并不是单纯地否定或抛弃传统的接受学习方式,这就是说,应对传统的接受学习方式进行改革。

再次,教师缺乏课堂调控的能力和技巧。在新课程实施中,往往一开始讨论或探究,学生便开始大声讨论。在课堂上根本听不到学生在说些什么、说的内容是否与学习有关系,一段时间以后,教师再问几个问题,讨论就算结束。有的虽然一节课都在讨论,学生都在说,但课堂上乱哄哄的,整体处于一种无序状态。

最后,教师不清楚自己在学习方式转换中的角色。新课程实施后,现代的学习方式被应用于课堂教学,但在课堂教学中却存在这样的问题:课堂教学方式发生变化后,有些教师对自己的角色感到困惑。特别是在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中,教师布置完任务,学生开始讨论后,有些教师干脆就往讲台上一站,似乎学生的讨论或合作学习与自己无关,导致学生的讨论缺乏有力的指导,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提高教师的素质。提高教师对学习方式的理解和运用;提高教师自身的能力;加强教师培训,完成教师角色的转变。提高教师素质,一方面教师要多学习理念知识,另一方面要参加相关部门的培训,特别是校本培训。第二,制定有效的学习方式的评价标准。

新课程倡导学习方式的变革有其深刻的原因。新课程改革理念下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教育自身和社会发展在课程中的反映。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课程实施中,师生要共同努力,才能真正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猜你喜欢

新课程改革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改革之路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