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曙光,引领学困生走向未
2013-04-29李申锋
李申锋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基础性学科,在学习过程中,语文的独特性使部分学生感觉无从下手,成绩总上不去,学习兴趣越来越淡,最终成为语文学习困难生。提起学困生,教师都会感到伤脑筋,可每个班级都有不同程度的学困生,这是正常现象,教师要正确对待他们。进入初中阶段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些学困生主观上有了“向上”的愿望,也很用功,但由于早已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也不当,严重阻碍学习的进步,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因此,如何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技术”,是一个值得所有语文教师探讨的话题。
一、摆正教师的教育理念
“学困生”的反义词是“尖子生”。一般教师提到“尖子生”总是眉开眼笑、欢迎之至。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对“尖子生”总视为上宾、恩爱有加,班主任在编座位、提问、答疑、评改、辅导等方面,总是有意无意地偏向“尖子生”,这是师之常情。但却忽视了另一类学生——“学困生”,认为“学困生”是“包袱”、是“天生蠢材必无用”,从而歧视他们、视为累赘、可有可无、任其自生自灭,使一个班级里的“尖子生”与“学困生”形成对立面,学生之间差距加大,几乎不交流,没有共同的语言,完全违背了均衡教育的理念。
二、诚恳沟通,平等关爱,养成良好的习惯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困生往往也是德困生,在家缺乏管束、缺乏应有的家庭教育、家庭作业不能及时完成,撒谎、打架时有发生。语文老师虽不是班主任,但转化学困生同样责无旁贷,掌握其情况,坦诚与其交流、沟通,使其内心深处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心和帮助。教师如何对待学优生,就要如何对待学困生,让其感受到自己在班级中的平等地位,取得其信任和理解。这样才能逐渐改变他们的不良习惯,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为学好语文打下基础。
三、不能放弃学困生
对于所有的学生来说,他们接受教育的权利是一样的,不应有等级之分。“学困生”及其亲友仍希望他们学有所得、大有进步,甚至跻身“尖子生”之列。今天虽然是“学困生”,但未必将来会比“尖子生”差。所以,老师要有公平教育之心,不能偏废教育理念,甚至违背教育理念。教育需要老师持平常心、公平心,正确地对待接受教育的每个学生的学习、生活、成长等。
四、夯实基础,弥补欠缺,提高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由于学困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认识能力均有所欠缺,在学习一篇课文时往往抓不住要领,不能一步到位,因此,教学中在调动绝大多数学生积极思维达到理解和掌握的同时,为了强化学困生对“感知—理解—记忆”的认识,还必须对学困生进行易混淆字词的区别、重点语句再理解、写作技巧再分析方面的教学。为了检验学困生的认识效果,便于安排查缺补漏、纠错的教学内容,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选编与学困生能力相适应的练习和与之相配合的教学与辅导,这样既给绝大多数学生以提醒,又加强学困生对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逐渐实现知识的完整化和系统化。
五、降低要求,严格训练
由于学困生的基础较差、知识缺漏严重,如果不加区别地提出过高要求,势必会加重其心理负担。因此,教师在开展学法指导时,必须“低要求”、“严训练”。所谓低要求,就是适当地降低其学习目标的起点。实践证明,适当地降低要求,既能增强他们完成任务的信心,又能提高他们的“应试”能力。
六、重启发,落实引导,做好转化
初中语文教学对学困生只停留在查缺、补漏、纠错是不够的,还要培养和提高学困生对语文知识的认识能力。只有其观察力、记忆力、理解力、想象力相互联系、协调一致,才能真正地学好语文。
学困生虽然对语文学习有一定的兴趣和欲望,也能比较准确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知识零乱、孤立地贮存在头脑中。在进行认识活动时,容易出现知识点不分主次,不知该用哪一个现象或产生没学过的念头。为了避免学困生盲目思考,消除学困生由于多次无效思维造成的倦怠情绪,要重启发、落实引导,抓住新旧知识的相关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进行讲解,让学困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思考、判断推理。在深入浅出的分析中,不仅使学困生达到解疑的目的,而且让学困生将已有的知识形成网络、融会贯通。
七、培养习惯,指导方法
在对学困生的研究中,我们不难发现,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几乎是所有学困生的通病。所以,对学困生的学法指导,首先必须从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始。就语文学科而言,笔者认为应优先培养学困生的下列几种习惯:①规范书写的习惯。汉字书写作为一项基本的语文素质,其重要性已在近年来的中小学语文毕业考试中逐步显现出来。语文教师责无旁贷地要承担起指导其练字的责任,除了每天必须有量的规定之外,还必须有质的要求,促使其养成良好的习惯,进而端正其学习的态度。②积极思维的习惯。上课是学习过程的重要环节,而听课效率低下则是学困生的又一通病。对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要注意梯度,故意把一些相对简易的任务“省”给学困生完成,让其有机会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激发其思维的兴趣,进而逐步养成积极思维的习惯。③多读书、勤写作的习惯。多数学困生不爱读书、怕写作文,以致抄作文的现象相当普遍,长此以往,他们会产生缺乏独立意识、依赖别人等人格上的缺陷。教师要引导他们多读书、读好书,做好读书笔记,摘抄精美语段,并养成记日记的良好习惯。哪怕只是一段描写,或者一句话,也要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地下工夫。
八、激发兴趣和求知欲,增强自信心
学困生也是有优点和特长的。学困生学习成绩不好往往不是因为笨,而是因为对语文知识缺乏学习兴趣,缺乏克服困难的毅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与辅导中,教师要仔细观察,挖掘学困生学习语文方面的闪光点,有针对性地抓住恰当时机加以鞭策、激励,让他们树立学习语文的自信心。要使学困生在语文学习中慢慢了解什么是积极因素、什么是消极因素,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和求知欲。
总之,面对学困生,教师不应抱有偏见,他们不应是被遗忘的角落,我们要主动关心他们、了解他们、接近他们,帮助他们走出学习的困境。切实调动学困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效提高学困生对语文知识的认知能力,确保学困生的有效转化,让他们驱散阴霆、迎接曙光、走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