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初中数学新课改理念实践于教学过程

2013-04-29高福印

考试周刊 2013年54期
关键词:新课改数学知识探究

高福印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改革的目标:让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成为学习和形成价值观的过程;内容上要求与现代社会生活联系紧密,关注学生的兴趣与经验;教学过程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交流与合作;特别提出了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作为一个有二十多年教龄的老师,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新课程标准的改革理念深入人心,在中学教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摒弃了传统的僵化的单调的教学模式,更新了教学理念,更具时代性,更符合青少年的教育成长需求,有利于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生的知识技能。教学的改革重在于教学过程的改革,其关键在于教学方法的更新,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更新教育思想观念,提高教学技能。针对初中数学新课改目标,在具体的教学中,我尝试把新课改理念实践于教学过程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学,满堂灌,教师在课堂上占主导地位,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促进者。因此,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职责,是帮助学生学习,而不是强迫学生学习。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以学习活动为中心,认真组织,精心设计,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完成学习任务。教师由主角到配角,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要帮助学生寻找搜索可利用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学习活动;帮助学生营造健康积极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帮助学生查漏补缺,获得进步。这些都要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及时发现他们的优点,对他们取得的成绩给予表扬和肯定,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进取心,使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健康成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方案。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学会倾听,学会宽容,只有这样,才能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增强教学效果,让学生乐学,师生共同进步。

二、重视数学知识的形成教学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方法性很强的学科,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注重传授知识,而忽略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这种做法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消化,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可以揭示数学的很多思想内涵,数学教师必须重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首先,数学知识的形成能展示数学的思想方法,只有充分展示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思想的意义和作用。其次,在展示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学生要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有时还要总结观点,发散思维。最后,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数学学习成为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具体方法如下。

1.设置探究性问题。

在数学知识中,有很多定义、公式都是以结论的形式给出的。在教学中可以把这些结论变成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

例如: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教学。教师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大胆探索用解方程的方法,推导出求根公式,学生参与了思考过程,了解了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及内在联系,既启迪了思维,又培养了探究能力。

2.创设情境,展示知识发现的过程。

这就要求教师介绍知识背景,提出一些符合学生认识水平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探究得出结论。

例如:在“等腰三角形”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可制作一个等腰三角形,在教学过程中折叠、演示边角的关系,让学生观察、分析、得出结论。

3.自制教具,再现结论的探究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自制教具,让学生动手、动脑,在实验中发现问题,总结观点。

例如:在“平行教学”一节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制作三条两两相交的木条,课上让学生转动其中一根木条,观察角度变化对直线位置关系的影响,从而分析、得出结论。

三、借助现代教学手段

数学中有一些知识,仅靠教师讲述不能形成鲜明的形象,学生对这些知识缺乏感性认识,因而很难接受和掌握。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有很强的直观性,还有较强的互动功能,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可将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化抽象为具体,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给学生留下了鲜明的印象,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几何教学中的图形性质教学,在学习“平移”一节中,我通过电脑动画演示,很直观形象地讲明梯形的相关知识点,让学生记忆深刻。再如代数数学中的一些特殊数量关系的模拟,用多媒体教学更快捷、直观,教学效果良好。

四、课堂教学的具体实施步骤

针对新课改的目标,我更新观念,实施新的教学步骤:提问(老师)→讨论(学生)→看书(学生)→释疑(学生)→总结(老师)。

1.提问:教师根据教材,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找出难点和疑点。

3.看书: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一部分让学生理解,同时提出质疑的问题。

4.释疑:教师组织学生集中提出质疑,组织学生分层次解决,让学生在互答中学习知识,弄清概念。

5.总结:教师针对学生没有解决的问题进行总结,帮助学生释疑,巩固知识。

教学实践表明,采用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培养了他们合作探究的能力,班级的整体成绩有了长足的进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及时调整各个步骤,有的放矢,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不拘泥于形式,可谓教学相长。

近年来,新的教学理念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方面,成绩斐然。要真正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目的和初中阶段学生的培养目标,教师必须不断学习,积极探索,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改进教学方法。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同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让他们保持强烈的求知欲,热爱数学,将数学运用于实践。

数学教学是一门艺术,每一个教师都要醉心其中,不断修炼,唯有如此,教学才会达到一定的境界。

猜你喜欢

新课改数学知识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