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下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2013-04-29沈跃伟
沈跃伟
摘 要: 本文首先对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内涵与特征进行了系统的阐述。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以问题为核心和起点,注重探究过程及知识、技能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同时,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师生间及生生间的合作与交流,让学生通过体验和对话的方式达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初中语文教学 探究性阅读
1.引言
探究性阅读教学作为一种基本的教学模式,不仅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探究型学习方法,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笔者对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策略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2.语文探究性阅读的内涵与特征
2.1语文探究性阅读的内涵界定
探究是深入探讨、反复研究的意思,从广义上来说是追根究底及好奇等,而狭义上通常是指科学探究或科学研究等。语文由于其学科特点在整合知识、技能培训及思维训练等方面的探究空间比较大[1]。因此,语文阅读探究性教学是把探究引入语文课堂,让学生通过质疑、提问、探索、交流、归纳及总结的方式寻求对文本和自我的理解,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素养的一种教学方式。
2.2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的特征
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作为一种比较复杂的教育教学活动,虽然是不直接把构成教学目标的相关概念和认知策略告诉学生,但是主张让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因而符合教学的一般特性,同时又具备一些独有的特征。
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的一般性特征主要表现在:首先,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主要以问题的形式来现,问题是这种学习方式的核心和起点;其次,探究性教学更加注重探究的过程,而不是知识的讲授,更加关注学生的体验和表现;最后,探究性教学不仅注重知识能力的获得,更注重学生的认知及情感体验。
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首先,注重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和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次,重视师生间及生生间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共同探究的过程获得对知识的体验;最后,探究性阅读教学不仅是一种体验过程,更是一种对话过程。通过体验和对话,学生逐步形成对语文美的认识和对人生意义的理解。
3.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的策略
初中生在阅读时比较容易出现的问题是认识误差,基于此,笔者认为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中应采用以下策略。
3.1探究性阅读教学主体确定策略
探究性阅读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所以教师要正确定位,注重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具体而言,教师应做到:首先,教师要充分了解与倾听学生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以一个参与者或者朋友的身份与学生进行交流,这不仅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而且有利于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增强课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其次,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表达,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质疑。因为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需要学生思维发散才能获取灵感,领悟内涵。同时,注重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这样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欲望,增强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探究性阅读教学方法选择策略
初中学生对外界事物的了解差异性很大,让学生在讨论中进行探究性问题的学习,可以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小组合作是不错的形式,可以将三至六人分为一组,组长可以轮流担任,每个成员都分工明确,同时要培养小组成员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发挥群体优势,实现探究目标。同时,分组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性别及知识结构,充分发挥组员间的优势。
3.3探究性阅读教学内容分析策略
探究性阅读教学内容分析策略主要是对疑难问题的分析策略。一般而言,阅读中的疑难问题,一方面表现在文章的具体表达上,另一方面体现了文章的内容。对初中语文而言,诗词赏析是探究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因为诗词作者与我们无论是在阅历和思想上都存在巨大的差异,很多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很难领悟诗词内在的含义[2]。另外,为了体现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无言之美,很多作者只是提供了一个多层次的基本的结构框架。这可以让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比如在一些记叙文中,一些用来表现人物的语言因为种种原因欲言又止,将其作为探究性问题提出,让学生联想特定环境下人物的语言、神态或心理活动,对于发散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大有帮助[3]。
4.结语
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是一种以科学探究式教学为基础,结合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基本特点,以引导为主的方式形成的一种教学形式。笔者对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内涵与特征进行了系统的阐述,继而对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的主体确定、教学方法、内容分析等策略进行了探讨。
参考文献:
[1]孙春成.新语文课堂:探究教学法[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徐学福.科学课程的探究教学案例[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刘光成.语文知识教学的历程与反思[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