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在融洽氛围中愉快学习

2013-04-29韩建民

考试周刊 2013年6期
关键词:学习潜能情境式教学创新思维能力

韩建民

摘 要: 学生学习知识、解答问题,离不开适宜融洽的教学情境。融洽高效的教学情境,能够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学习素养的树立,起到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和认知规律,利用数学学科内在特性,设置激励性、探究性和丰富性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有效教学情境中学习潜能得到激发,探究能力得到锻炼,创新水平得到提升。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情境式教学 学习潜能 探究实践能力 创新思维能力

情感是学生学习知识内涵、解答疑难问题、树立良好信念的不竭动力。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加之,小学生心理发展处在特殊的形成时期,他们总是对外界的事物或现象充满能动的探知欲望。可见,兴趣是儿童认识需要的情趣表现,是儿童主动探索知识的心理基础。但由于小学生学习稳定性没有建立,持久性未能形成,导致学习活动不能长效持续地开展。而教育心理学研究证明,学生在融洽的教学氛围中,积极学习情感能够得到有效渲染和激发。同时,新实施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情感,利用数学学科的内在特性,创设出有利于学生能力素养提升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中,实现学习能力和效能的有效提升。近年来,许多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活动中,对创设教学情境,提升教学效能,进行了尝试和探索,取得了一系列教学成果。我现将自身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的举措和方法进行简要论述。

一、利用数学学科的生动性,创设趣味性教学情境,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数学学科是一门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基础性知识学科。数学学科与现实生活存在密切而又深刻的联系,在现实生活中都可以找寻到数学知识的“点点滴滴”。同时,教材内容在展示教学知识点方面,运用了精准性的教学语言,生动性的教学实例,典型性的教学案例。这些特性,都为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提供了外在条件。小学高年级学生在经过几年的学习生活后,养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但有他们易受外在情感因素的影响,出现不愿探知、不愿思维的消极心理。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利用数学学科的生活性、生动性、趣味性等具有激发学生学习情感作用的特性,设置出贴近学生情感“敏锐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无穷生活特性和无限趣味特性,从而主动学习知识的积极情感得到激发。

如在教学“比和比列的实际问题”内容时,教师发现,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表现出不愿学习的情绪,究其原因在于,学生对“比和比列”知识内涵在理解时缺少积极的探知。此时,教师在教学活动的导入环节,找准比和比列与现实生活问题的有效衔接点,设置出“修一条公路,已修的和未修的长度比为1:3,再修300米后,已修的和未修的长度比为1∶2。那么这条公路的长度是多少米?”现实生活性问题,这样,学生对比和比列的知识内容就会产生探知情感,从而主动参与到“比和比列实际问题”的学习活动中。

二、利用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创设操作性教学情境,有效锻炼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

教育学家波利亚曾经指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动手解答问题是学生内在能动性的表现,小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总是对未知的问题充满能动的探究解答欲望。学生在动手解答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动手、动脑,思考解决方案,找寻解题途径,从而实现探究能力的有效提升。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利用数学问题解题的过程性特点,设置可动手操作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活动中,领悟问题内涵,得到解题要领,实现问题解答能力的有效提升。

如在“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一课教学中,教师改变传统的直接灌输的教学方式,采用学生动手操作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设置“动手”的教学情境,先让学生利用备好的纸板剪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然后要求学生检查所剪的三角形纸板的情况,此时教师向学生提出:“哪个小组能利用手中的纸板,把它们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纷纷动手操作,进行纸板的拼接活动。紧接着老师又向学生提出:“你所拼成的图形的底、高、面与其中一个三角形的底、高、面有什么关系?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看谁能总结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来。”此时,学生通过观察,很快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计算公式。最后,老师提出:为什么公式中没有除以2呢?这样,学生再次进行观察思考活动,对新知内容有了深刻准确的掌握。

三、利用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创设开放性问题情境,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长期以来,同一知识点内容可以通过不同数学问题内容进行呈现,同一数学问题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数学问题的发散性,为学生创新求异思维锻炼提供平台。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借助数学问题的发散性特点,设置出具有多种形式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解答不同问题的过程中,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内容,增强思维活动的灵活性和有效性。

问题:一个车队以4米/秒的速度缓缓通过一座长200米的大桥,共用115秒。已知每辆车长5米,两车间隔10米。问:这个车队共有多少辆车?

这是一道关于行程方面的数学应用题,学生在分析该问题过程中发现,要求车队有多少辆车,需要先求出车队的长度,而车队的长度等于车队115秒行的路程减去大桥的长度。由“路程=时间×速度”可求出车队115秒行的路程为4×115=460(米)。故车队长度为460-200=260(米)。再由植树问题可得车队共有车(260-5)÷(5+10)+1=18(辆)。

教师在学生解题基础上,对上述问题进行变形,设计出“乌龟和兔子在全长为800米的跑道上赛跑,乌龟平均每分钟爬行10米,兔子每分钟跑400米,他们同时从起点出发,当兔子到达终点时,乌龟离终点还有多少米?”等不同方面的行程问题让学生解答,从而使学生在多样题型中获得解题要领,提升思维活动效能。

总之,情境式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习潜能的重要方式,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数学自身的特点,创设多样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猜你喜欢

学习潜能情境式教学创新思维能力
关于语文创新教学方法的研究
构建有效教学活力课堂的思考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途径
刍议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谈体育教学中如何注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营造学习氛围,激发英语学习潜能
茶艺课程中情境式教学方法探究
传授探索技能,激发学习潜能
信息化条件下民办高校开放式多元化二语习得教学的实证研究
高中化学课堂情境式教学方法例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