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州借贷危机、利率双轨制与利率市场化问题

2013-04-29彭涛

中国经贸导刊 2013年6期
关键词:温州借贷市场化

彭涛

温州是我国金融改革的先行者,也是我国民间金融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长期以来,除了官方的利率外,各种形式的民间利率一直存在并发挥着作用。同时,2011年爆发并一直持续至今的民间借贷危机对温州金融市场、信用体系乃至整体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冲击,以“老高”为代表的民间借贷体系备受关注。

一、温州经济、金融及利率情况

(一)温州经济模式的特征及原因

温州拥有丰厚的民间资本,不仅孕育了一大批本土的民营企业,也孕育了活跃的民间金融市场。在温州实体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民间信贷资金会流向那些真正有需要的企业,其资金效率是很高的。所以温州民间借贷市场也受到资金供需双方的高度认可。

温州的民间借贷之所以能迅速发展,主要原因还是民营企业迅速发展,融资需求旺盛,而官方的金融机构发展滞后,传统众多的中小企业很难从银行体系中获取贷款支持。在正规金融不能满足金融需求的条件下,民间借贷以“灰色”的形式存在,为大量急需资金而贷款无门的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了资金融通,填补了社会资金缺口,迅速成为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形成特有的金融二元格局。

温州民间借贷高速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来自文化和地域的影响,温州传统社会是典型的“乡土社会”,在与恶劣自然环境生存搏斗、以及互助创业的实践中,这种传统文化中的家族、血缘和地域意识进一步深化,加上亲朋好友之间互相了解,交易成本低,从而为民间借贷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温州的经济与金融形势

2011年起,受诸多因素影响,温州的经济与金融形势开始出现下滑,一些无力支付高利贷款的企业主选择跑路,民间借贷体系开始出现支付危机。直到目前,借贷危机对经济和金融的影响依然严峻。

从实体经济层面看,目前的温州经济有如下特点:第一,受欧债危机、欧美需求下降影响,温州出口形势严峻。2012年上半年温州市进出口总值96.7亿美元,同比增长0.04%,其中外贸出口总值83.2亿美元,同比增长2.1%,增速比全国低7.1个百分点。主要出口产品出口均出现大幅下降。第二,消费增速明显滑落。上半年全市限上消费品零售总额380.5亿元,同比仅增长2.5%,比一季度下降6.3个百分点,甚至比2008—2009年金融危机期间还要低,扣除物价因素后,单月增速从年初的13.4%一路下滑至6月的-3.8%。第三,工业生产持续下降。出口和消费高增长一直是支撑温州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出口和消费双双滑落造成工业生产的持续下降。上半年温州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904.6亿元,同比下降3.1%。上半年全社会用电151.4亿千瓦时,同比下降0.8%,增速同比下降11.1个百分点。从用电结构来看,工业用电需求明显下降反映出温州实体经济不景气,部分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

从金融层面看,温州的金融有如下几个特点:第一,存款增速大幅放缓。第二,贷款出现负增长,短期化趋势明显。另外,中长期贷款占贷款余额比重持续下降。信贷短期化迫使更多企业“短贷长用”,这将影响温州经济的稳定性、持续性,增加项目投融资压力。第三,社会融资规模不断下降。第四,不良贷款持续上升。考虑到目前银行关注类贷款余额较高,且三季度温州企业续贷压力较大,未来(2012年三季度)不良率有可能保持增加趋势。第五,危机使得原有民间信用体系几近崩溃,温州企业购货赊销的结算方式被现金支付、预付款取代,使企业资金周转难度加大。

(三)温州金融市场利率情况

民间借贷作为温州金融体系的重要补充,一直存在和发展着。由于民间资本风险成本较高,加之近年来需求加大,导致民间资本利率普遍高企,银行存贷款利率与民间融资利率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产生了一个类似当年价格双轨制的利率“双轨制”现象。

首先,包括传统四大国有银行及其他上市银行在内的银行贷款价格受政策限制,浮动较小。即便有诸多限制,但这个利率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具备一定的“市场化”特性:在经济高涨、金融环境宽松时期,对个人贷款利率一般上浮5%—10%;在经济低迷,融资较为紧张时期,贷款利率上浮可达70%—80%,甚至更多。另外,各大商业银行放款程序也体现出“市场化”特征,银行有一个利率测算的模板,针对不同类型的客户,对其信贷规模、放贷利率、抵押品的评估都会有独立的考量和测算。实际上,每个贷款人享受的利率都不是一样的。

其次,以农信社、乡镇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为代表的中小银行的利率相对较高。2012年上半年,农信社利率水平较基准利率上浮可以高达100%,较大型银行利率(年化)高出1个点以上。

第三,包含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在内的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的利率较前两者更高。以小额贷款公司为例,温州市约有三十家小额贷款公司,总规模达110亿元,占市场规模的2%不到,2012年上半年,小额贷款公司利率一般为上限即银行基准利率的4倍。

最后,民间借贷的利率市场化程度非常高。从2012年4—5月,温州民间借贷市场行情来看。中小企业私募债的融资年化利率为9.5%—11%,算上发行成本,企业实际融资成本大约是月息1分多一点;通过私募基金的地产类融资的年化利率为11%—12%,加上基金财务费用,到开放商的年化成本约为17%—21%;施工类企业借款利率约为月息1分5到1分8;月底存款年化利率36%;年底存款(2011年底)贴息6厘,市场预期2012年贴息估计在2.5—3厘;过桥借款浮动非常大,4—5月的行情是按单金额收取1%—2%。

总之,从上述不同类型金融机构的利率情况来看,温州的利率安排已经具备一些“市场化”特征了,不同金融机构的不同利率结构既体现了政策限制,也在政策范围内体现了不同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供需关系,以及风险价格。

二、温州民间借贷危机的原因与温州金融(利率)体系

2011年爆发并一直持续至今的民间借贷危机对温州金融市场、信用体系、实体经济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冲击,这场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与温州独特的民间金融市场,以及利率“双轨制”等有没有关联呢?

(一)借贷危机产生的原因分析

为应对自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央行采取了“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随后,欧债危机来临,主要发达经济体的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加大,国际金融市场出现剧烈震荡;与此同时,国内物价指数也呈快速攀升态势,2011年7月CPI同比上涨高达6.5%。为了缓解国内外的通胀压力,央行开始提高准备金率,控制信贷规模,转向“紧缩银根”的政策,信贷增速较此前显著放缓,到2011年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3.6%,增速下降6.1个百分点;狭义货币增长7.9%,增速下降高达13.3个百分点,全年人民币贷款少增3901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减少1.11万亿。本轮紧缩政策使得中小企业几乎无法从正常途径获得贷款等金融服务。首先,与加息这种让每个用钱的主体都承担同样货币成本的手段比起来,紧缩贷款的货币数量控制方法,不但刚性极强,而且很容易形成差别化对待,原来那些还能贷到一些国有企业剩余贷款的民营中小企业,很容易成为第一批的牺牲品,难以贷到款。其次,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门槛高,手续复杂,中小民企平时就很难达到标准,紧缩时期更是无从贷款。最后,在存款准备金率一再提高的情况下,银行放贷能力下降,银行必然抓大放小,针对重点大客户发放贷款,以降低风险获得稳定收益,中小企业贷款因此更加困难。

在这种金融环境下,中小企业不得不指望民间借贷市场,使原本的民间信贷“合理补充”,变成了中小企业融资的唯一渠道,使得民间资本价格迅速上涨,利率迅速攀升。原本还算健康、还在可控利率范围内的贷款成了越来越疯狂的“高利贷”。而且,随着民间借贷利率与银行利率之间的利差不断拉大,越来越多国有银行的资金通过各种方式变相成为民间信贷的资金来源,使得市场不断放大。

房地产等投机行为起到了推波助澜效果。一批批温州炒房团,在全国各地投机买房,挣得盆满钵溢,这也对坚守实业的温州企业家产生巨大的心灵冲击,逐渐,越来越多的资本从实体经济转移到房地产等投机领域。进一步推动民间借贷利率走高,似乎也只有炒房回报能够抵消高利贷的成本。到2011年初期,房地产市场持续不景气,以及欧债危机造成的海外需求下降的影响,无论实体经济和房地产都遭受严重打击,随后是越来越紧缩的货币政策……一些温州企业主因投资失败,资金链断裂而跑路,民间借贷体系危机被引爆并迅速蔓延。

总之,温州借贷危机产生的直接原因,可以归因于全国、甚至是全世界范围内的通货膨胀,以及为了应对通胀而执行的紧缩性货币政策。而此前比较宽松的货币政策为危机埋下伏笔,为了克服通货膨胀的影响,一旦货币收紧时,危机就显露出来了。从全国的情况来看,温州的危机只不过是大范围危机的一个小小缩影而已,除了温州,在其他地方,如鄂尔多斯和河南等地随后都有信贷危机发生。

(二)利率“双轨制”加剧借贷危机

虽然利率双轨制不是借贷危机产生的原因,但它却是加剧借贷危机的重要因素。在温州,地下钱庄的存款利率随季节、物价和国家政策等因素变化而变化,灵活性很强。因此,其吸引游资的能力甚至超过了银行。然而,这就像一把双刃剑,于是在借贷危机到来之时,利率“双轨制”和庞大的民间借贷就成为加剧危机的重要因素,表现在:

利率双轨制会逐步加重企业负担,导致企业资金使用恶性循环。企业高息负债后,财务支出进一步增大,使本来效益不好的企业雪上加霜。虽然一时解了燃眉之急,但受企业所吸收的高息负债带来的有限效益制约,往往得不偿失。借贷资金在退出生产经营过程后,增值有限,企业难以支付到期债务,往往通过吸收新的高息本金来偿还到期的高息负债,拆东墙补西墙,企业资产被挖空并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企业今后的健康发展。

同时,利率双轨制还会加大风险。由于民间资本利率普遍高企,民间借贷的利率与国有银行之间利率的差异就为市场提供的一个“租”,这个“租”的存在会使得银行资金通过各种形式流入民间借贷市场,会干扰金融秩序,滋生腐败。

与温州民间金融市场、双轨制紧密相关的还有其独特的担保制度,在危机爆发的时候,它会进一步恶化社会信用环境,难以控制。温州金融问题中最可怕的是企业之间的互保,根据温州的官方数据显示,近六成温州企业存在为其他企业进行担保融资的情况。互保联保成为双刃剑,一旦行业内个别企业出现问题,通过企业间的担保链和互保圈,就会产生连锁反应将风险传导到整个行业。

(三)危机暴露温州金融体系的内在缺陷

长期以来,温州市以其强大的民间融资能力,发达的民间金融市场而闻名全国,然而此次借贷危机中,把温州金融体系中的一些结构性的缺陷暴露出来,主要表现在两点:

第一,温州金融机构数量众多,但种类单一;间接融资发达,直接融资几乎缺失。从温州的金融格局来看,温州地区社会融资以银行业的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比例偏低,对实体经济支持有限。目前,全市11家上市公司合计融资仅163亿元,其中IPO首发113.9亿元,增发20.48亿元,公司债28亿元;债券发行方面,中小企业私募债正处于推进中,大中型企业债券公开发行几乎为零;风险投资基金、产业平台基金和非上市公司股权交易等直接融资方式也正处于推进中。

第二,金融产品和服务过于单一,以银行为主的金融体系在金融服务提供和盈利模式上高度趋同,造成金融资源分配上的不平衡。与全国其他地区一样,温州的银行在政策性高存贷差的保护下,利润水平不断上升,在与实体经济的谈判中居于优势地位。但这种模式也导致银行业内部竞争不足,业务创新积极性不高,银行经营模式趋同,信贷投向趋同,贷款投放存在“跟风”现象,对大企业、大项目过度授信,即助长企业投资投机之风,也导致自身信贷风险聚集。多家银行只能针对同一大客户,而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却很难贷到款的情形。调查显示,占温州企业总数99.5%的小微企业的贷款融资比重仅23.3%,信贷资源分配严重不均,对于处于低迷中的温州经济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三、温州金融发展与利率市场化

2012年3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但在出台的改革措施中,利率市场化则被回避,那么利率市场化与解决温州现在的借贷危机,以及温州金融市场建设有何关联呢?

(一)利率市场化与温州金融改革

利率市场化是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根据资金状况和对市场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利率市场化是当前完善市场金融体制的基本思路和核心问题,利率市场化是发挥市场配置金融资源作用的一个重要前提;利率市场化体现金融机构在竞争性市场中的自主定价权;利率市场化反映了差异化、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以及金融企业对风险的判断和定价;而上述的差异化、多样化,以及对风险的不同定价,又反映了金融客户所具有的选择权;利率市场化还是建立一个顺畅、有效的传导机制的前提,反映了宏观调控的需要。

利率市场化是金融市场改革的目标和良方,但若以其来治理金融结构不平衡,应对民间借贷危机,不但缺少针对性,在目前的金融环境下还可能加剧危机。原因至少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利率市场化后的利率竞争很可能倒逼基准利率大幅度提升,从而导致资金成本飙升,进而大范围提高全社会的生产成本,加剧危机。二是长期以来,国内银行形成以息差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业务格局,银行财务软约束,而实行利率市场化,必然带来银行之间的激烈竞争,某些定价能力差的银行会受到较大冲击,甚至破产,可能产生新的危机。所以,把利率市场化作为化解危机的宏观政策手段来使用,无疑是一种曲解。

利率市场化是一个过程。到目前为止,只剩人民币贷款下限和存款上限还未放开,但都已经允许一定限度的浮动。但剩下的工作最为艰巨,不是打起利率市场化的大旗就能水到渠成的。如我国的诸多金融机构仍然还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财务软约束,政府的角色定位也有一个转型的过程,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还不充分畅通和健全,一些客户对某些金融产品和服务定价的理解还不到位等问题,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需要在多个领域互动和相互促进。

因此,出于短期内金融安全的考虑,国务院批复的温州综合改革试验区方案没有利率市场化的相关内容。然而,从长远来看,利率市场化是不能回避的,它是金融系统高效稳定运行的核心。

(二)对温州金融改革的建议

国务院出台的金融试点方案,有两个目的非常明确:一是通过民间融资市场和正规融资渠道的整合,将民间融资市场纳入统一监管体系,以应对借贷危机;二是借助上述整合,为破除国有银行金融垄断,并为未来市场化的改革铺路。因此,温州金融改革的思路应该是:逐步放开金融市场准入,引导和规范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打破金融单一化的格局,同时引入外资金融机构,加强金融业竞争。具体的政策建议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要加快发展资本市场,完善与温州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与调整相匹配的资本市场融资方式。一是要加快引进外资银行等海外金融机构的步伐,促进竞争,提升金融服务。二是完善以创投基金、风险投资(VC)、私募基金(PE)为主体的多层次股权投资体系,对未上市的技术含量高、成长性良好、实力较强的企业给予资金支持。三是采用融资担保、阶段参股、风险补助、投资保障等多种方式,吸引和调动民间资本、外资等各类资本参与温州经济发展。四是大力发展区域债券市场,研发多样化债券品种,支持新兴产业企业和优质中小企业通过发行集合票据、集合债券、集合信托债券基金等方式实现债权融资。

其次,政府还应大力推进金融服务领域的股权多元化,逐步放宽金融业准入限制,鼓励、引导和规范民间资本参与银行、基金、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重组改制和增资扩股,在使民间金融从地下无序发展回归地上理性发展的同时,不断完善金融业治理结构,提升经营绩效。

最后,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可以考虑设立政府主导的产业投资基金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基金,破解中小企业初创和成长中遇到的资金瓶颈,扶植它们快速发展壮大。基金应加大对区域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植力度,重点投资于这些产业领域内还未上市的优质中小企业,并培育它们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在基金的资金来源上应广开渠道,除政府外,要鼓励大型企业和金融机构联合出资,还要吸引外资和民间资本加入。

(作者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

猜你喜欢

温州借贷市场化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诗意的黄昏
试论二人台市场化的发展前景
离市场化还有多远
解读玉米价格市场化改革
难忘九二温州行
让民间借贷驶入法治轨道
民间借贷对中小企业资本运作的影响
信息不对称下P2P网络借贷投资者行为的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