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文教学需要“咬文嚼字”

2013-04-29许慧端

考试周刊 2013年55期
关键词:咬文嚼字作文教学

许慧端

摘 要: 写作是一门语言艺术,是通过文字表情达意的一门艺术。为了使表达更准确,“推敲字词”、“咬文嚼字”成了写作的一道重要工序。学生往往在文字运用表达上跌倒,经常把句子写得淡如白水,把文章写成记流水账。本文探讨如何在记叙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咬文嚼字”,遣词造句的问题。

关键词: 作文教学 遣词造句 咬文嚼字

中学生在写记叙文时,经常犯的毛病之一是记流水账,一是内容平淡无奇;二是语言平淡如水。内容方面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甄选材料、设置悬念、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倒叙插叙等写作手法,提升情节的吸引力和文章的艺术性,这里暂不讨论。本文主要讨论第二点,如何解决学生写作语言平淡的问题。

1.感受文字魅力

很多中学语文教师都有同感,学生写记叙文时喜欢平铺直叙,而疏于描写。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摹景状物、表情达意的活动,学生必须学会遣词造句,学会选择和运用恰当准确的词语,即古人所说的不断“推敲”,从而充分地表情达意,这在中学记叙文写作中显得尤为重要。

在这个问题上,词语是关键因素。一个句子里,只要有一个词语用得好,用得准,则整个句子立即鲜亮起来。古人称这个练字的过程为“寻章摘句”,也称“咬文嚼字”。我经常给学生举的例子是李清照《如梦令》中的名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里的“肥”和“瘦”,别出心裁,生动传神地刻画了海棠雨后的神态——绿叶肥润而红花憔悴,可谓二字照亮千古。其中的“瘦”字,我戏称为中国古典诗词“第一瘦”。流行歌手周杰伦曾唱道:“酒暖回忆思念瘦”(出自周杰伦古典风格流行歌曲《东风破》,方文山作词)。这一歌词中的“瘦”字我称之为“第二瘦”。我问:“为什么我给这句流行歌词这么高的评价?”有学生立刻分析道:“‘思念瘦,给我们描绘了思念者的形象,所谓‘为伊消得人憔悴,用得巧妙。”“可是歌词唱的是思念瘦,而不是思念者瘦,如何理解?”我故意提出疑问。接着马上有学生抢答:“巧妙在于,歌词不直接说思念者瘦,而说思念瘦,含蓄而富有诗意。”我听着,笑而不语。出乎我意料的是,居然有学生这么赏析:“这句歌词可以从语法上分为‘酒暖回忆和‘思念瘦两个半句。其中‘暖字是使动用法,指酒让回忆温暖了,描写主人公因思念情人,愁思不已而借酒消愁,借着酒劲,主人公回忆了往事种种,心中暖意融融;而‘瘦字的主语是思念,尽管思念深切,但时间可以冲淡一切,久而久之,思念也枯竭了,故说‘瘦。”学生的这些分析让我十分感慨,他们可以想到的,老师不一定想得到。

然而无论如何这些分析都说明我们已经达到了教学的第一个目的,在学生学会遣词造句之前,就要先引导他们感受字词的魅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样写作才显得有吸引力,学生才有动力为了遣词造句而动笔和动脑。

2.两个原则“新”与“真”

在实际写作教学中如何训练学生在遣词造句上咬文嚼字呢?两个原则应谨记在心。

2.1强调用词要新

表达陈旧的文字令人生厌不能逐读,用字新颖往往令人耳目一新。但何为“新”观念要正确。新并不意味着使用偏冷独特或者华丽的辞藻。新词的积累和运用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作文写作的一个活水源头。但是,中学语文教师在批改作文时经常发现,学生用词不当的为数不少。特别当他们使用新词造句时,字词错用现象尤为明显。我曾经在班上念过一篇学生范文,文章用了“缱绻”这个新词,我表扬写作的学生有很好的新词积累。下次写作,很多学生都用了这个词,于是就出现类似“我缱绻地笑了”这样不伦不类的句子。因此,新词的积累是必需的,但新词的运用必须在学生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否则只会弄巧成拙。

写作用词之“新”,关键在用意之新,并不在词语本身的新。还以“绿肥红瘦”为例。“肥”与“瘦”,从单字来看,并无新奇之处,小学三年级之前已经学会运用。但李清照硬是将平凡的字用得如此绝妙。王安石经常被用来做练字例子的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当中的“绿”字,同样在平凡中翻出令人惊叹的新意。因此,应该引导学生明白,在平凡的字词里翻出新意,这正是写作咬文嚼字时需要“咬”和“嚼”的地方。

学生并没有李清照和王安石的功力,因此怎么在平凡字词里翻出新意需要教师具体引导。这一要点秘诀就在于新的搭配。有个学生在作文中写道:“昏黄的台灯独自在屋内撑起一片光明。”我让其他学生赏析。学生说“撑”这个字用得好。我提示:“‘撑字本身并无新奇之处,如果我们用在‘撑起一把雨伞这个句子里就十分普通了。能不能请大家从前后文搭配角度分析这里好在何处?”学生很快明白了:“‘撑和‘一片光明的搭配有了新意,‘撑本身带有勉强支持之意,这里强调了台灯灯光的昏暗不强烈,而且与前文的‘昏黄和‘独自互相照映,更强化了这一语义。”

因此,搭配新颖是我们用词新颖的关键。要想造句新奇出彩,我们该舍弃字词的生僻华丽,而转攻新鲜的句子搭配。

2.2强调用词要真

所谓真,就是真实,贴切。如果一味追求练字,而不顾文意真实、情感自然、上下贯通,那么咬文嚼字就会沦为堆砌辞藻,文章读起来要么空洞无物,要么不知所云。一些网络小说、言情小说等快餐读物就给学生这样不好的影响。我们必须引导学生感受文意之“真”,学会用词之“真”。

例如前文里谈到“昏黄的台灯独自在屋内撑起一片光明”这个句子,我接着问学生:“‘一片光明和‘一角光明哪个表达更好?”学生立即领悟:“‘一角光明更好!”为什么呢?因为“一角”可以描绘出台灯只能照亮一个角落,不能照亮整个房间的景象。这就是用词之真。有学生写道:“雪白的纸张上写着空洞的复习计划四个字。”当中“空洞”这个词,词意平凡,搭配不能算翻出新意,但是它却能反映主人公无心制订学习计划,或者不知从何做起,而只能盯着纸张发呆的情绪,因此它用得真,用得好。朱自清散文《春》里有这么一句话“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我问学生:改为“风在草地上来回流淌”如何?学生想了半晌,拿不定主意。大概他们认为“流淌”这个词也很有表现力,原本用来修饰水等液体的东西,现在用来修饰风,别有一番味道,这算是练字。我宣布答案当然是朱自清的原文好。并不是因为朱自清是名家,他写的东西就改不得,而是因为“流淌”这个词,对于表现春风轻柔的特点来说,还不够贴切。它的主语也可能是夏日有些力度的风。加之上下文描绘的春天草地上温馨柔美的画面,“轻悄悄”配上“软绵绵”当然比“来回流淌”在文中更显得协调,与文意更为融会贯通。

用词贴切、真实、自然,在写作教学中绝对不能遗忘,用词之“真”必须渗透在遣词造句咬文嚼字之中,这样咬文嚼字才有了实质的目标和依托,不至于“为赋新词强说愁”。

最后,如果说“新”能够让作文清新脱俗出众的话,那么“真”则能够让文章更老道充实有力。我曾与学生一起比较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与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两人的诗句皆是名句,都描绘出了洞庭湖的磅礴气势,一样笔力万钧。但孟诗立意为虚,杜诗巧化实景,相比之下,老杜浑然天成,技高一筹。他赢在真。这只是我的拙见。如何引导中学生在记叙文写作中,做到措词新颖,匠心独运,同时又文意真实,自然流畅,上下贯通,有待各位同行一起努力探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王立根主编.作文智慧[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04,9.

[3]陈毛美等.中学语文教材教法[M].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6.

[4]梁中杰.现代基础写作学[M].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8.

猜你喜欢

咬文嚼字作文教学
《咬文嚼字》公布2016年十大流行语
不因人文失语言 要因语言悟人文
高中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初探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快乐向上的心理健康教育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探索多媒体在情趣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试论历史教学中的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发布2015年度流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