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集团财务协同治理的理论分析*
2013-04-29张宝强
张宝强
【摘要】 协同治理是将自然科学领域的思想引用到管理科学中,通过建立一套完善的体制机制,发挥系统中各元素的自觉协调和配合的作用,适用于非常复杂的大系统管理。企业集团作为一种以母子公司为主体的经济联合体,在财务管理中存在着要素之间多层次的、重叠的交互关系,具有不可预测的、非线性的复杂关系。文章运用协同治理的基本理论,分析了企业集团财务的基本特征,构建了企业集团财务协同治理的系统,并引入协同度和协同关联度两个概念对其结果进行评价。
【关键词】 企业集团; 协同治理; 协同度; 协同关联度
一、引言
企业集团是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一种以母子公司为主体、以众多企事业法人为联合体、以产权关系和经营协作为主要形式的经营组织。它的最大优势就是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优化资源配置结构,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效率的提高。伴随着我国企业集团的不断壮大,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的国际大公司、大企业集团不断形成,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脊梁。然而,我们也看到社会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和复杂的新形势下,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弱化问题日益凸现,进而形成了“集而不团,各自为政”的尴尬局面,严重影响了企业集团的持续健康发展。尤其是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作为企业集团生存和发展核心的财务管理问题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局面,探索适应复杂大系统特点的财务协同治理模式成为必然的选择。
二、企业集团财务协同治理的理论来源及研究回顾
管理学理论经过了长期的发展和完善,形成了以经验管理、行为管理、权变管理等为主要内容的管理模式。基于不同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管理模式,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对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协同治理这一思想最初的研究在自然科学领域,主要研究开放系统从无序到有序的演化规律。伴随着管理学领域广大学者和实践者从不同角度对管理中协同现象的不断探索,许多管理理论和方法也不自觉地应用到协同的思想。所谓协同治理,就是通过建立一种不断发展和演化的机制,促使复杂系统中各个元素在混沌中通过优化组合产生一种新的稳定的结构,从而产生远远大于各个子系统效用之和的过程。企业集团具有规模庞大、结构复杂、未来目标难以预测等特点,是一个相对独立而又完整的复杂大系统。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灵魂,贯穿于经营和管理的全过程。因此,财务运作的失败往往是其走向失败的直接杀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突破传统的公司管理视角,从复杂大系统的视角对企业集团财务治理模式进行研究。概而言之,就是要在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以及企业集团与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建立起稳定而合作的关系,从而实现内部管理与外部管理的和谐统一。这种治理模式充分利用被管理者之间的协同交互信息,自动实现整个管理系统的目标,增加了管理的客观性,为分析解决企业集团大管理系统中的管理问题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我们把这种治理模式称之为协同治理模式。
财务协同治理体现了系统的思想,与传统财务治理模式从封闭走向开放的演化紧密相关,是对协同治理思想的丰富与深化,反映了企业财务管理的新趋势。20世纪60年代安索夫首次提出协同的概念,并运用销售收入的增加、运营成本的降低、投资需求的压缩等变量对协同效应进行描述;德国物理学家哈肯在吸收激光理论、平衡相变理论和信息理论基础上,吸收突变论、耗散结构理论的思想,创建了协同学理论;巴泽尔和盖尔则认为协同是企业集团中一个成员企业组合运作比单独运作所能取得的更高的盈利能力;波特认为协同就是企业资源在业务单元间共同享用的过程;卡普兰和诺顿认为企业集团的收益来源于投资人的天赋和有效的财务治理体系,企业集团通过协同治理可以获得长期绩效。在国内,陈金祥认为协同就是以耗散更小、利益更大为目标的合作、协调作用方式;刘友金、杨继平认为协同是事物发展过程中内部各要素之间有机协作、积极配合的一致性;胡柏枝认为财务协同效应需要协同治理的手段驱动;张友棠、冯自钦和洪荭提出了企业集团三维财务协同模式框架,认为财务协同源于外部环境的适应性、内部资源的匹配性和利益相关者的协调性;冯自钦认为企业集团财务协同控制是一个动态博弈的过程,其目的是实现共赢的价值期望目标;李晓娣认为竞争与合作相统一的协同竞争是新形势下企业群体竞争的新理念;张瑞君等认为企业集团财务治理不力的原因是信息治理的缺失;迟丽华认为企业集团财务协同治理必须从理念、流程、预算和职能四个方面进行再造。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财务协同的内容、效应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是始终没有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尤其是针对不同的行业形成了不同的理解和观点,更加造成了企业集团财务协同治理的困难。笔者认为新形势下企业集团财务协同治理面临着内涵需要拓展、关系需要理顺、机制需要建立等突出问题,拟在传统财务治理模式的基础上,通过一套科学的、可行的研究方法,探索企业集团财务协同治理的模式。
三、企业集团财务协同治理的模式分析及理论框架
(一)模式分析
由于不同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差异以及企业集团演进轨迹的不同,在企业集团管理模式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根据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以及被管理者之间信息流向的不同,从而形成了单项治理模式、双向治理模式和协同治理模式。协同治理模式作为一门以研究完全不同领域中存在着的共同特征为目的的新理论,克服了传统管理模式中线性科学的缺陷,建立起了各自系统之间协同、竞争、自组织形成的非线性的协同机制。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由于生产经营规模、多元化程度等不同,企业可以采取不同的财务管理模式。对于企业集团来说,由于存在着母子公司、子子公司之间的合作共进,集团与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协调与合作,以及企业集团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问题,属于复杂的大系统范畴。通过协同治理可以在利益相关者的矛盾和冲突中建立起整体的、动态的协调机制,推动企业集团与各成员企业之间、企业集团与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建立起一种稳定的信任与合作关系,确保企业集团能够长期协调稳定健康发展。
(二)理论框架
1.协同治理的目标。管理协同的过程不是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而是管理者对企业自身发展状况及所处环境充分认识的情况下,通过一系列行为而进行的有目的的管理过程。因此,目标对整个系统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企业集团作为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尽管在很多时候难以设定一个具体的量化目标,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对系统演化方向及任务的深入分析,进而建立起一套科学的管理机制。
3.协同治理的机制。协同机制的建立是管理协同模式的重中之重,也是最大难点,很难形成一套具体的设计方法。因为协同机制一旦形成,就会自觉地作用于系统自身,按照既定的路线支配系统的生存和变化。它要求企业集团深入系统地分析自身的优势与不足、面临的机会与威胁,全面认识协同的形成、实现和结果,进而形成协同效应。在协同形成过程中,要做到知己知彼,客观准确地认识实际发展水平与协同目标之间的差距,了解协同实现的基础和动因。在协同实现的过程中,要把握好机会分析、要素评价、信息沟通和反馈等环节,认清协同治理模式实现的关键和重点。同时,要把制度看成是企业的法津,要让员工充分了解企业的要求,在平时的工作中处处以制度为准绳,才能在部门与部门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及上下级之间形成有效的沟通,确保工作效率的提高。协同治理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必须转化为企业集团的管理制度,才能在实践中推动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在协同结果的考量过程中,要突出全过程管理,发现问题要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如图5所示)。
4.协同治理的评价。企业集团内部不同主体利益诉求不同,从而使得它们之间存在竞争又合作的博弈关系。然而,协同治理强调的是个体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以整体利益最优为终极目标。这就要求正确处理不同主体、不同环节的协作关系等,实现它们之间的优化组合与合理配置,实现协同效应。协同效应的评价,一是母公司与子公司目标的协同度分析。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组织环境的复杂多变,企业集团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和需求多元化的特点越来越突出,企业集团内部各成员对自身权益的关注更加强烈。协同治理的思想较好地实现了企业集团组织目标与各成员个体目标的高度统一,适应了企业集团作为复杂大系统管理的需要。母子公司的协同度是指两者自觉调整、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程度,反映了两者之间受规律的支配,不断从无序走向有序,从有序走向无序,再从新的无序走向有序的表现程度,对企业生产经营的绩效具有重要的影响。二是各子公司目标的协同关联度分析。企业集团内部各成员均是独立经营的法人机构,通过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方式实现自身的经营目标。这就意味着它们一方面受企业整体经营目标的影响,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另一方面由于自身生产经营的需要,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竞争。成员企业如果只关心一次性的效用,往往会采取不合作的战略,这样就会构成一个典型的“囚徒困境”博弈模型。协同治理就是通过建立一种长期的合作共赢关系,使得成员企业在一次次反复的博弈中增强相互信任,实现动态合作的过程。协同关联度反映的是成员企业之间相互关联的程度,通过关联系数反映它们之间关系的紧密程度。协同关联度越高,说明系统运作的自动化程度越高,协同治理的水平就越高。
四、结束语
协同治理是现代化管理的客观要求,是管理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在企业集团实现协同治理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复杂多变的矛盾和问题。尤其是作为一个复杂大系统,系统元素或者子系统相互之间交叉重叠程度很高,系统的非线性结构导致发展的目标和规模难以预测,这就决定了不可能采取逐级推进的目标管理模式。协同治理较高的适应性解决了这种管理难题,增强了管理的客观性和规范性,便于企业集团在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后,在协同治理模式的作用下迅速实现自我调整,形成科学发展的管理过程。
【参考文献】
[1] 余力,左美云.协同治理模式理论框架研究[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3).
[2] 冯自钦.企业集团财务协同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分析[J].财会通讯,2009(6).
[3] 朱传宝.中小企业集群协同治理形成机制研究[J].商业研究,2010(5).
[4] 邹昆山.企业人力资源协同治理模式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3).
[5] 潘开灵,白烈湖.协同治理理论及其应用[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6] 谢明亮.协调与协作视角下的企业集团管理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