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拓展民生理念 实现深度转型

2013-04-29尧弘

今传媒 2013年6期
关键词:民生新闻

尧弘

摘 要:本文旨在探讨民生新闻的发展创新与提升。近年来,民生新闻已成为电视媒体提升新闻节目影响力和收视率的一个重要途径。该论文以北京电视台的知名民生新闻栏目《特别关注》为例,从三个方面分析民生新闻的发展趋势、民生新闻拓展空间、以及民生新闻的发展创新。同时,强调民生新闻一定要保持自己的节目特色,增加评论、利用网络等多媒体整合传播,多种形式寻求寻找民生新闻另类和谐的表达方式,来提升民生新闻的节目品质。

关键词:民生新闻;《特别关注》;民生理念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6-0118-02

报道民生新闻是媒体的社会责任。近几年,民生新闻的异军突起成为各电视台提升新闻节目影响力和收视率的一个重要途径。北京电视台的《特别关注》栏目是一档“贴近百姓、贴近生活”的民生新闻节目,创办十年来不断探索不断进步,从关注百姓身边的生活小事,到解读大政方针的民生内涵,一路走来,《特别关注》成为了北京电视台的品牌栏目之一。然而,近两年从节目收视率及影响力来看有下滑趋势,不仅《特别关注》,一些其他民生新闻栏目也都遇到了发展瓶颈。反思《特别关注》如何创新突围?民生新闻拓展空间在哪里?就显得尤为重要。研究各电视台“民生类”新闻节目,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坚持民生特色,强调以民为本。以平民视角关注百姓生活,反映普通百姓生存状态、所思所想,体现媒体的服务性和社会责任。而坚持“民生特色、以民为本”宗旨的同时,报道内容及形式又不断创新。“创新”让新栏目异军突起,“创新”让老栏目永葆青春。《南京零距离》、《阿六头说新闻》、《新闻坊》等民生新闻栏目的成功,都印证了只有“创新”才是民生新闻发展的良方。

一、内容升级换代,是民生新闻栏目的一大突破

以江苏电视台的《零距离》为例,它是《南京零距离》的升级版。2002年1月1日开播的《南京零距离》在全国电视新闻界率先提出“民生新闻”的节目理念,后又开创了全国电视新闻改革之先河,经历了几次跨越后,于2009年升级为《零距离》,在保留原有优势的基础上,该节目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了有效提升,她将镜头对准普通百姓,减少了当初的“鸡零狗碎”转而关注大民生,对重大新闻事件进行现场直播,对民生政策进行深度解析。2010年《零距离》又在节目中强化新闻评论,多种观点多元展示,并与网络同步互动。《零距离》升级与她的开播一样,已经成为在国内电视新闻界具有指标性意义的媒体事件。

目前,众多的民生新闻节目不再满足于对百姓生活的“原生态”展现,逐步从琐碎的枝节中摆脱出来,加强了对新闻的整合梳理和评论力度,力求使民生新闻更具独特性、接近性和实用性。

二、形式推陈出新,是民生新闻栏目的一大跨越

深圳电视台“都市频道”的《第一现场》是一档民生新闻节目,该栏目以反映社会民生为己任,做好大民生,讲好小故事,为百姓办事,替政府分忧。一个多小时的节目由多个版块组成,其中,“第一报道”、“第一评述”、“帮忙姐妹花”、“现场直击(SNG)”等版块成为栏目的亮点。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档节目中增加话题、评论的分量,新闻中有当事人或目击人的评说,演播室还有主持人与嘉宾的争论,有矛盾有冲突,突出互动性与参与性,让观众参与进来成为“主角”,也使新闻有了一定的拓展和延伸。淋漓尖锐的新闻评论与活泼生动的报道形式融为一体,内容鲜活形式独特。

还有一档民生新闻栏目,尽管开播时间不长,但她全新的节目样态一出现就引起广泛关注。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实频道推出的《风言锋语》。是一档完全意义的“脱口秀”节目,以三人聊天的形式,在主持人引导下,来自两岸三地的专家、学者、文化名人针对当下社会热点或重大话题进行探讨,有话就说,实话实说,直话直说,不仅如此,众嘉宾还对最风行的话题各抒己见,发表最具个性色彩的锋利言论,在谈笑风生中显露诙谐与智慧,在观点交锋中透射犀利思想。更重要的是多元观点的碰撞随时让观众看懂社会事件,从独特的角度剖析事件核心,为观众提供权威严谨的分析和铿锵有力的观点,25分钟的节目,矛盾冲突不断,高潮迭起。

由此可见,节目形式的丰富多彩,节目样态的与众不同,能使观众耳目一新,可以避免民生新闻“面孔”的千篇一律,强化了与其他民生新闻栏目的区分度。

三、突出本土特色,使民生新闻栏目脱胎换骨

说到民生新闻的本土特色,不得不提及杭州电视台的《阿六头说新闻》,她是全国第一个方言民生新闻栏目,开播以来,依靠本土化元素,以方言化的播报、民生化的选题、角色化的主持、娱乐化的包装,保持了杭州民生新闻第一收视率、第一影响力的品牌。她以一位市民代表“阿六头”作为节目的观察视角,塑造的“阿六头”是一个能说会道、消息灵通、敢为人先、热心公益的市民形象。内容选取注重从“民生、民情、民风、民俗、民意”着手去解读政府关于民生的重大举措;体现底层百姓民情民意;反映社会积极向上的民风民俗。而且,她的新闻播报方式很多是采用了文艺性的手法,主持人可以在演播室唱一段、演一段,主持风格幽默风趣。《阿六头说新闻》的轰动,一度被学界和业界称之为“阿六头现象”。“言百姓事,说百姓话”,这一民生新闻的表达方式,既实实在在又可亲可信。因此,推陈出新、标新立异是各地方台民生新闻节目所追求的。然而,尽管各台民生新闻栏目纷纷变脸改版,但追求创新的同时,又不可避免地面临竞争激烈、栏目同质化明显等问题。民生新闻如何改变现状,如何发展创新?在借鉴上述民生新闻栏目一些成功做法的同时,还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改进和加强。

(一)保持特色,坚持民生定位不动摇

北京电视台《特别关注》栏目创办之初,就是一档立足本土的民生新闻节目。以平民视角关注百姓生活的栏目特色,使这档新闻的影响力迅速提升。说百姓话言百姓事,为百姓排忧解难,因此受到观众喜爱,获得社会广泛认同。但近两、三年以来,由于种种原因,《特别关注》出现定位摇摆、特色缺失等问题,为此,栏目也多次调整,2012年再次确立了节目的民生定位,民生特色。同时,挖掘利用节目的热线功能,凝聚社会力量拓展新闻来源,真正想老百姓所想,以“民生、民情、民意”为关注点,而且,加强了新闻追踪,不仅反映问题还要报道问题的解决,力图做到件件有结果,事事有回音,这样,观众看到了有時效性、贴近性、现场感强的本土新闻,《特别关注》收视率也有所上升。因此,只有坚持自己的民生特色和民生定位才能形成差异化竞争,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观众才认可。

(二)增加评论,促进社会舆论的聚合

在各地方台民生新闻节目中,具有影响力的栏目都增加了新闻评论,而且,正逐渐成为民生新闻节目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零距离》多种观点多元展示;《阿六头说新闻》不仅有老百姓、当事人现场开言评说事件,还有阿六头亮明观点直抒己见。《风言锋语》更是立场鲜明有话就说,实话实说。媒体只有表明态度、立场,才具有说服力、亲和力、影响力,才能使新闻播出后余音绕梁、反响不断。而这正是《特别关注》所缺乏的,经过改进节目增加了“讲述、评说”的分量,主持人不仅仅是在“播新闻”,而是“说新闻”,一句句亲和、贴心、有见地的点评,使新闻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延展,增强了说服力和影响力,特别是有了明确的态度也就赢得了观众,常常是节目刚刚播完,观众的热线就打了进来,为主持人观点的犀利、恰如其分的点评给予赞誉。所以,在评论上下功夫,努力成为电视节目中最有态度的声音,应是今后《特别关注》如何“关注”的最好方法之一,也是老民生新闻栏目着力要打造的地方。

(三)多种形式,寻找民生新闻另类和谐的表达方式

《特别关注》发展至今,始终遵循电视新闻固有的表达方式制作新闻,尽管保持了较好的品味,但略显严肃有余诙谐不足。特别是民生新闻发展到现在已经十年有余,表现手法上如何出新,各民生新闻栏目早已绞尽脑汁大胆尝试,而集视频、电影大片、音乐于一体的表现手法越来越被同行认同。这种将网络视频、电影大片配解说词运用到新闻编辑中,再配以合适的音乐烘托气氛。北京电视台的《七日七频道》就做到了形式上的突破。例如,在反映“930京东公车——挤”的这条新闻中就运用了上述的表现手法,效果奇佳。目前,《特别关注》在新闻的表达上也在大胆尝试,将网络视频、动漫、图表运用其中,增强新闻的视觉效果,看后过目不忘。其实,什么事情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新闻的表达方式也如此,只要不影响新闻事实,不违背新闻规律,一切有效的形式都可以尝试。

(四)利用网络资源,多媒体整合传播

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一个互联网时代,一个人人都是记者的年代,这说明新闻再快也快不过网络、微博,网络、手机等新媒体无疑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很大的冲击,那么,电视媒体如何将网络、微博为我所用,就是电视从业者需要思考的问题。应该看到“微博”是宣传自身媒体、提升自己品牌的平台,是发现新闻线索的通道,也因此成为众多地方台民生新闻栏目着力要打造的。而且,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看重微博重视微博,因此,電视媒体建微博可以在新闻传播中不断增强开放性、参与性和互动性,在满足受众需求的同时,将受众粘合成自己的观众,扩大栏目品牌的影响力。

电视如何借力新媒体,开发利用好这股新兴力量还有待于进一步实践,《特别关注》正在借助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积极拓展发展空间,整合各种资源为我所用。2012年底专门设置的一个热线平台,就是将观众拍摄的手机、相机图片和视频画面进行挑选,在进行核实后,由专人采集、编辑然后播出,一条新闻从发生到播出很快完成。此时的观众不仅仅只是观众,而是作为新闻目击者及报道者参与新闻的制作,为报道、播发新闻“提速”。为给新闻提速,《特别关注》还运用了3G技术传输新闻,将新闻在第一时间内报道出去。

总之,民生新闻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才能不断拓展提升。当然,民生新闻无论如何改革,如何创新,运用何种形式借助何种新媒体报道新闻,而坚持“以民为本”的宗旨不能变,“民生为本,心灵零距离;草根情怀,新闻无极限”这是“民生新闻”内核之所在。

参考文献:

[1] 郑保卫,樊亚平.我国公共新闻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新闻记者,2008(8).

[2] 李洋,唐远清.公共新闻崛起的背景与前景[J].当代传播,2004(6).

[3] 刘志杰.警惕民生新闻的“唯民众化”[J].青年记者,2005(6).

[4] 周炯.意识形态梳理与主流媒体构建——新意识形态下的中国电视民生新闻[EB/OL].世纪中国网站,2004-10-29.

猜你喜欢

民生新闻
以民生新闻为视角的城市电视台媒介生态研究
社会新闻报道与民生新闻报道的异同
从“民生新闻”向“民生服务”迈进
民生新闻播音中的人文取向
县区级广播电视台民生栏目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作用
从电视民生新闻角度谈新闻报道创新
电视媒体交通事故报道的现状与创新
探究新媒体环境下民生新闻的发展
浅析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民生新闻栏目特色的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