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男孩帅帅的新闻报道中折射的新闻职业道德

2013-04-29翟旭瑾

今传媒 2013年6期
关键词:真实性新闻报道原则

翟旭瑾

摘 要:本文从新闻职业道德角度来审视各媒体新闻记者对北京市5岁白血病男孩帅帅父亲“拒捐骨髓”这一事件的报道。与之前对杨丽娟追星事件、汶川地震中失去亲人的未成年人、联防队员入室强奸案等人物和事件的报道相比,各媒体的报道普遍更为进步和成熟,许多方面都与新闻职业道德的要求更为切近。然而,却仍旧在报道的真实性、客观性、独立性、保护未成年人、坚持“最小伤害”原则等方面存在不足和瑕疵,有待进一步改进。

关键词:新闻职业道德;新闻报道;真实性;“减少伤害”原则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6-0153-02

2011年8月,北京患白血病的5岁男孩帅帅被医院确诊为急性双表型白血病,通过造血干细胞移植才有可能康复。其父母做完配型检查后,双方都能移植,父亲为首选。而父亲因各种原因未做造血干细胞移植。

《中国新闻周刊》、《法制晚报》、辽宁卫视、大众网等等众多的媒体都对这一事件进行报道,报道中存在明显倾向性,批评帅帅父亲是“冷血父亲”、“狠心父亲”,引发舆论的谴责和批评。2012年10月17日,帅帅去世,一些媒体报道的措辞越发尖锐,舆论对帅帅父亲的谴责也更加激烈。直到2012年10月23日,帅帅的父亲胡先生发布微博并接受采访,回应这一事件。这时,媒体才将更为全面、客观的事实呈现给受众。

从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角度分析,媒体和新闻记者对这一事件的报道,与之前相比有进步之处,但同时在新闻职业道德方面仍旧存在问题。

一、各媒体报道的进步之处

从新闻职业道德角度审视,媒体的报道与之前对杨丽娟追星、汶川地震中失去亲人的未成年人、联防队员入室强奸案等人物和事件的报道相比,更为进步和成熟,许多方面都符合新闻职业道德的要求。

(一)使用化名或模糊指称

许多媒体对这一事件的报道、转载过程中,对帅帅及其父母的指称都使用了化名(胡彬、李燕)或只带有姓氏的模糊指称(胡先生、李女士),体现了媒体对事件当事人隐私权、名誉权的保护,也体现了对未成年人权益的保护,避免给事件当事人的生活带来困扰,彰显了媒体的责任感和对职业道德的坚守。与之前对李双江之子撞车案、联防队员入室强奸案的报道相比,新闻记者在职业道德方面有较大进步。

(二)马赛克效果的使用

部分媒体对帅帅及其亲属的照片加入马赛克效果,对事件当事人的隐私权、名誉权、肖像权加以保护。比如,在网易新闻频道—图片中心2012年10月24日的新闻图片中,帅帅和帅帅姥姥的形象都加入了马赛克效果。

虽然使用马赛克效果的媒体仅仅是少数,但这体现了媒体的进步。

(三)报道中体现的社会效益较强

媒体报道引发了社会公众对男孩帅帅的关注和关心,有助于促动社会各方的捐款和帮助,有助于帅帅病情的救治。搜狐“新闻当事人”栏目报道:“上百位网友自愿发起‘帅帅的100个愿望的活动”,帅帅母亲收到许多网友快递过来的衣服和玩具。作为公共资源的受托使用者,体现社会效益、彰显公益目标和对社会责任的担当是媒体及其从业者职业道德的应有之义。而与之前媒体大肆报道杨丽娟追星问题、甘露露母女等事件或人物相比,这体现了媒体的社会责任感和高格,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新闻娱乐化倾向的拒绝。

二、各媒体报道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从新闻职业道德角度审视,媒体的报道仍旧存在瑕疵,过程中,媒体工作者的一些做法违背了新闻职业道德的要求。

(一)违背新闻真实性

遵守新闻真实性是新闻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自首发新闻报道以来,媒体报道的主要内容和倾向为帅帅的父亲胡某拒绝为孩子进行骨髓移植,“不救亲生儿子”。比如,《中国新闻周刊》2012年8月17日报道《亲生父亲拒绝捐献骨髓 白血病男孩生命倒计时》、《法制晚报》2012年9月6日报道《5岁男童患白血病 父亲配型成功拒绝骨髓移植》(大众网、和讯网、武汉热线等网站进行转载)等等。

但上述新闻报道并非事件全貌。通过分析上述新闻报道的内容,可以发现,这些报道中仅有帅帅母亲一方的观点,缺乏对帅帅父亲一方的采访,“省去了”帅帅父亲一方的声音,而帅帅父亲形象的描述多来自帅帅母亲。

直到2012年10月23日,新闻报道中才出现帅帅父亲一方的声音。2012年10月23日,帅帅的父亲胡先生以“帅帅父亲2012”的新浪微博账号发布了标题为“天堂有知,爸爸祝帅帅一路走好”的微博,并在微博中提到,由于帅帅母亲的“独断专行愚昧无知”,“错过了去年11月份和今年3月份两次最佳移植时机”,“5月9日那次所谓的最佳移植时机简直就是送孩子去送死”。并提到,“当时的主治医师都不建议让孩子进仓,这些都有孩子的检测报告为证。”

接着,少数媒体对相关信息进行了后续的深入采访和报道,加入了胡先生一方的声音。2012年10月23日,上海电视台播发了《帅帅父亲称没有见死不救 早已错过最佳医治时间》的视频新闻,2012年10月24日,网易新闻频道—图片中心发布了《白血病男童帅帅父亲现身 回应拒捐骨髓质疑》的图片新闻,2012年10月24日《中国青年报》刊发了《5岁白血病孩子离世 父亲“拒捐骨髓”事件调查》的新闻稿件。此外,新华网、凤凰网等媒体也做了类似报道。

直到这时,各媒体才将更为真实、全面、客观的事件信息呈现给受众。这一事件并非之前报道的那么简单,而“狠心父亲拒捐骨髓”、“不救亲生儿子”也并不是事件的全部面貌,事件的背后还存在帅帅父母两方对孩子救治时间、资金花费等方面的矛盾。

新闻报道是一个有机的、不断接近新闻真实的过程。马克思1843年与莱茵省省长冯·沙培尔辩论时提出“报纸的有机运动”观点,即新闻报道是一个有机的、不可分割的过程,是不断努力接近新闻真实的过程。在报道一个事件时,媒介组织最初得到的信息是不完整、不全面的,所以媒介组织及其采编人员只能按已经获取的信息来加以报道,而随着事件推进,会有更多的信息产生并被媒介组织、记者采集,而制作出的新闻作品也逐渐接近事实真相、接近新闻真实,最终,呈现给受众的信息应该是绝对真实的。

结合帅帅事件的报道,媒体最初可能由于尚未获得足够信息而使报道与事实出现偏差的话,随着事件的进展,媒体的采访应逐步接近真实。但大部分媒体的报道都没有体现出这一点。较长时间以来,大多媒体的报道明显欠缺采访胡先生的努力、欠缺追求新闻真实性的努力。即使是在事件信息明确后,也仅有少数媒体进行了后续报道,大多数媒体并无跟进报道,这有违新闻真实性的要求。

从采访技巧的角度分析,记者之前的采访并不细致,是对新闻简单化的处理,并在处理过程中伤害了新闻真实性;而从采访理念的角度来看,则是媒体及记者对新闻真实性的坚守并不坚定,缺乏对新闻真实性的重要地位的深刻认识。这都违背了新闻职业道德的要求。

(二)违背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原则

一些媒体记者没有以超脱情感的中立观点来客观地表述事实,报道中的用词带有明显的褒贬倾向,在两方(帅帅的父亲和母亲)存在冲突时,媒体人明显倾向李女士一方。以辽宁卫视“说天下”栏目为例,在节目中,两位主持人言辞犀利、情绪激动地批评了帅帅父亲,言语中充满讽刺和挖苦意味,没有站在“第三方的立场”,严重偏离了新闻客观性的要求,也违背了新闻职业道德的要求。

同时,报道中公平和平衡有所欠缺,没有为事实涉及的各方提供表达观点的平等机会。分析媒体报道这一事件的新闻稿件内容可以发现,稿件中大量存在的是帥帅母亲及其家人的采访和观点,而帅帅父亲一方的观点则几乎没有,对帅帅父亲的介绍也大多是对帅帅母亲话语的转述。这与记者主观倾向有关,也与记者采访不细致、偏向于新闻简单化有关。记者省略了大量事件的细节,在把关过程中排除了许多有用信息。

如果之前各媒体负责地采访两方观点,那在“意见市场”中就不会出现这么多对帅帅父亲过激的、有失偏颇的批评之声了,舆论也不会一边倒地支持帅帅母亲、批判帅帅父亲,所形成的“沉默的螺旋”也就可以避免了。媒体具有社会地位赋予功能和社会规范强制功能,应审慎、客观地对事件、人物进行报道,避免误导受众或对事件当事人的正常生活造成困扰。

(三)违背媒体独立性

报道中存在明显的迎合受众心理、情绪的倾向。这一事件中,受众普遍支持弱者一方(帅帅母亲),而记者报道中采访的偏向、使用的措辞也都带有支持帅帅母亲、批评帅帅父亲的倾向,将帅帅父亲描述成是“冷血”的“狠心父亲”。媒体及从业者应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和公正性,不应一味迎合受众,牺牲新闻公正客观性。

(四)违背新闻职业道德的“减少伤害”原则

许多媒体不仅采访了帅帅的母亲、姥姥等成年人,还采访了帅帅本人,并询问他是否想念爸爸、对爸爸有什么想法和要求。一些媒体记者在采访中问帅帅:“你想爸爸吗?”“多久没见到爸爸了?”“对爸爸有什么要求吗?”这些提问显而易见地伤害到了帅帅的内心和感情,违背了新闻职业道德的“减少伤害”原则。同时,这也是记者缺乏同情心、爱心和人文关怀的表现。事实上,人的情感远远比收集新闻更为重要,忽视人的情感、缺乏同情心和人文关怀的新闻工作者是欠缺新闻职业道德的。

媒体报道要全面获得各方观点,这是新闻客观性和平衡性的要求。但与此同时应遵循减少伤害的原则和保护未成年人的原则,格外关注未成年人的心理。

三、结 语

在对帅帅相关事件的新闻报道中,媒体及新闻工作者在很多方面体现了较高的新闻职业道德,也展现出与报道之前一些事件相比更高的媒体职业道德和对新闻的把握能力,这是值得赞许和钦佩的。但在报道中也仍旧存在新闻职业道德方面的不足和问题,值得我们讨论和重视。希望可以通过本文的初步分析,对新闻记者新闻职业道德的完善起到一些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 (美)菲利普·帕特森,(美)李·威尔金斯著.媒介伦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 陈力丹.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真实性新闻报道原则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广告的真实性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从悬疑报道谈新闻的真实性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
坚持新闻的真实性
新闻报道要求真实的细节描写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