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运动员心脏重塑及运动猝死
2013-04-29李宝坤
李宝坤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6-000-01
摘 要 长期运动训练可以影响到心脏的形态和功能,如心脏的体积增大、室壁增厚、静息心率减慢等。运动性猝死的定义是在运动中或运动后即刻出现症状,6小时内发生的非创伤性死亡。运动性猝死大多与先天性心血管异常有关。运动员心脏重塑所带来的生理学及形态学改变,与运动猝死具有一定相关性。
关键词 运动员心脏 心脏重塑 心律失常 心血管疾病 运动猝死
一、运动员心脏生理机能
耐力锻炼的急性反应包括最大耗氧量的增加,心肌输出量增加,每搏输出量增大,收缩压增大,这和外围血管压力降低联系到一起。力量训练的急性反应为轻度增大耗氧量和心输出量,但大大增大血压、外周血管阻力、心率。
对大量男性和女性运动员心脏维度的评价,40%的运动员左心室维度增大60mm到70mm;20%的运动员左心房增宽40mm;最大左心室壁厚度2%的男性和0%的女性运动员左心室壁厚度≥13mm。
二、腔内形态学
每个运动员对外部条件的反应或不一致。有百分之五十的运动员会因训练出现心脏重塑的迹象,这包括心室和心腔的维度,具体指左右心室和左心房尺寸(或是容积)的增大,并伴随着正常的收缩和舒张功能。比如,良好训练运动员左心室腔明显增大百分之十五。心室的增大偶尔会伴随着左心室壁超过正常范围(增大13至15mm)的增长。
心室生理性增大的程度及模式会随着体育训练的性质改变而变化。建立在意大利罗马的“运动医学科学”聚集了大型数据库,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不同运动项目的系统训练导致心室的特殊形态学适应性改变。
左心房的重构是经常出现在高度训练运动员中的额外生理适应,这些运动员通常从事是静力和动态相结合的运动项目(如骑自行车和划船),并很大程度上解释了左心室腔体积的增大和超载。左心房横断面的增大(增大40mm以上)存在于20%的运动员,而更多的增大(大于45mm)存在小于2%的运动员,而后者中会有人被查出患有心脏疾病。不过,左房扩大运动员似乎是良性的,很大程度上只局限于耐力训练运动,极少与房颤相关(1%的病例)。
三、导连
在一些代表性的分析中,40%的训练有素运动员会出现心电图异常,男性出现的概率又是女性的2倍,而且特别会出现在耐力运动项目。大部分运动员的心电图变化在正常范围之内,或是有很小的改变。然而,这种模式出现的频率需要高度依赖训练类型,强度,训练水平和精确的标准来定义。最普遍的改变是在早期复极化模式,qrs电压增大,出现t波倒置,q波深度加大。少数(约15%)的精英运动员心电图明显异常,暗示着遭遇心脏疾病。
四、心律失常
因为紧张的升高和伴随的高强度训练环境,训练有素的运动员通常被认为会招致无故的心律失常和生理传导的改变,比如窦性心律不齐,交界性心率(交界性心律、简单的理解为心脏除了窦房结发出冲动以外还有其他的冲动发出点,这个点位于房室交界处,干扰正常窦房结的节律)。并且运用动态心电图对运动员的监测证明大量的异位搏动伴随频繁的早搏和复杂的室性心率失常(包括对联式和爆发式的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这些研究证明各种心律失常是运动员心率功率谱分析的一部分。实际上,这样的节奏失调和临床事件已没有关联,而且通常是在一段时间的适应后消失或短期内大幅度降低。
五、年轻运动员的猝死
这些经训练的年轻运动员的尸体解剖调查显示,大部分先天性疾病和通常的临床心血管疾病中,相当大的一部分都与猝死有着必然联系。在美国,肥厚型心肌病一贯的被报道是单一的最普遍的心血管病因,在死亡数中大约占了三分之一的比例。事实上,最近三例高度可见美国运动员的猝死或心脏骤停的原因都是肥厚型心肌病(杰森猝死;托马斯猝死;吉里费舍尔心脏骤停),而在一个电视播放的国际比赛中,喀麦隆的一个以前患有肥厚性心肌病的足球运动员也猝死了。引起运动员的死亡的第二个最常见的原因是不适当的静脉窦的起源的先天性冠状动脉异常(最为通常的是,左主冠状动脉起源于右静脉窦),因此诊断具有劳累性胸部疼痛或者晕厥的年轻运动员需要高度怀疑。
六、运动员的心脏和心血管疾病
由于年轻运动员有潜在的心血管疾病的不利影响,我们通常将注意力集中在:区分生理性运动员心脏与病理性心脏在生态学结构上的差异。这种细微的诊断对运动员及其医生具有重大意义,因为心血管疾病关系到运动员是否有参加比赛的基础,关系到降低猝死风险。此外,一些具有心脏疾病的运动员被认为成为一个植入式心脏除颤器和药物预防的高危人群。运动员心脏发生病理性重塑时会对诊断造成困难,如肥厚性和扩张性心肌症和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出现这种情况的运动员,其心电图明显异常,或者心脏维度超出临床可接受范围。(如左心室壁厚12毫米和左心室腔舒张期纬度55到60毫米;降低几分以上数值适用于女性,青少年分运动员)。例如,2%的精英成人男运动员曾被报告指出左心室壁厚增加13至15毫米。这就定义了一个“阴影区”,由“极度增大的心脏表现型”与“轻微的肥厚性心肌病表现型”重叠而成,不具备明显的病理肥大或者输出阻,由于运动性猝死的病因学研究还不够深入,对其直接原因的确定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运动性猝死的发生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运动员心脏与运动性猝死具有一定的联系,运动员心脏的形态学改变对运动性猝死的预防检测产生一定的影响,其间的作用机制应做进一步的研究及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