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国指挥巨擘科林·戴维斯爵士

2013-04-29唐若甫

音乐爱好者 2013年6期
关键词:指挥家戴维斯交响乐团

唐若甫

英国老牌指挥家科林·戴维斯爵士于2013年4月14日逝世,享年八十五岁。他的死讯是由其担任主席的伦敦交响乐团公布的。戴维斯是伦敦交响乐团历史上在任时间最长的首席指挥,从1995年担任至2006年,2007年由俄罗斯指挥家杰吉耶夫接任。

在伦敦定居的戴维斯属于二战之后崛起的一代指挥家,同辈份的包括伯纳德·海廷克、库特·马舒尔和前不久刚刚去世的沃尔夫冈·萨瓦利什等。戴维斯擅长的曲目广泛,从莫扎特到二十世纪的英国作曲家迈克尔·蒂皮特(Michael Tippett)都囊括其中。

音乐会舞台上的戴维斯充满能量,上身动作幅度较大,胳膊的摆动也坚定不移。他指挥的音乐流露出尊严和高贵。随着年岁增长,他指挥的节奏越来越慢,但音乐的激情依旧。

戴维斯最为大众和专业圈津津乐道的是指挥生涯中的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他三四十岁时,极大地推广了柏辽兹的音乐。第二个阶段是六十岁出头,他转向了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比如布鲁克纳、德沃夏克、埃尔加和西贝柳斯等。在这期间他与世界一流的乐团和歌剧院合作,包括科文特花园皇家歌剧院、BBC交响乐团和英国室内乐团。在美国,1972到1983年间他出任波士顿交响乐团的首席客座指挥,1998到2003年为纽约爱乐乐团的首席客座指挥。

科林·戴维斯1927年9月25日出生于伦敦南部的惠桥(Weybridge),在家里七个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五。他的父亲是银行职员,喜爱古典音乐。戴维斯幼年就显露出高超的音乐天赋,并从聆听父母的大量唱片中接受了早期音乐教育。他曾回忆听过一张汉斯·普菲茨钠(Hans Pfitzner)指挥柏林爱乐乐团演奏贝多芬《第八交响曲》的唱片:“我记得用攒的五先令买了我的第一本总谱。我兴高采烈地捧着总谱回家,打开一看,音乐就流淌而出,让人心醉神往。”

1938年,戴维斯进入基督医院寄宿制学校学习单簧管并立志要当指挥。十六岁时,他进入皇家音乐学院学习,但没有被指挥专业录取,因为他不具备指挥学生的键盘乐器演奏技巧,于是便主攻单簧管。塞翁失马的是,这样一来他就能在离伦敦不远的温莎堡的军乐队里服役,得以在伦敦欣赏托马斯·比彻姆、贝宁及布鲁诺·瓦尔特等人的音乐会。

1949年,戴维斯开始初涉指挥,指挥的是由皇家音乐学院学生组成的卡尔玛乐团。同年,他迎娶女高音坎蒂洛(April Cantelo)为妻,在事业上也有了一点长进。1950年,他被任命为新成立的半职业化的切尔西歌剧团常任指挥。1952年他在皇家节庆大厅登台指挥,1957年迎来了首个职业交响乐团的任命,出任位于格拉斯哥的BBC苏格兰交响乐团助理指挥。后来他还出任萨德勒·威尔斯(Sadlers Wells)歌剧院,也就是现在的英国国家歌剧院首席指挥。

1959年10月18日是戴维斯磕磕碰碰的事业的转折点。他为伟大的德国指挥家奥托·克伦佩勒救场,在皇家节庆大厅与伦敦爱乐乐团合作了莫扎特的《唐璜》,在台上演唱的是伊丽莎白·施瓦茨科普夫和琼·萨瑟兰。音乐会前不久,他在爱丁堡就指挥了这部歌剧,来自伦敦和爱丁堡的评论热情洋溢。次年,戴维斯又在格林德伯恩为比彻姆救场指挥了《魔笛》,演出大获好评,他由此获得了国际上的关注。1960年他与美国的明尼阿波利斯交响乐团首度合作,揭开了他与美国的渊源,1964年与伦敦交响乐团首登卡内基音乐厅。1965年他在大都会歌剧院指挥《费加罗的婚礼》,1967年在纽约指挥了《彼得·格莱姆》。

凭借几次重量级的合作,戴维斯意欲竞争伦敦交响乐团首席指挥一职,但在乐师投票中输给了伊斯特凡·克尔特斯(Istvan Kertesz),转而赴BBC交响乐团担任首席指挥。在BBC供职期间(1967-1971),他频频接触当代音乐,也在逍遥音乐会上指挥传统的“最后一夜”音乐会。别出心裁的戴维斯想把音乐会上必演的埃尔加《威风凛凛进行曲第一号》撤换掉,结果激起了轩然大波,不得不黯然退出。

虽然没有当上首席指挥,但戴维斯与伦敦交响乐团的合作一直一帆风顺。他与乐团录制了亨德尔的《弥赛亚》(1966)和柏辽兹等专辑,其中一款《特洛伊人》获得了1970年格莱美奖的歌剧及古典音乐年度厂牌两大奖项。2001他凭借又一款《特洛伊人》再度获得格莱美大奖。他一共获得过十项格莱美大奖。

年轻时候的戴维斯年少气盛,他承认自己脾气暴躁不通人情,与音乐家及机构的关系也是阴云密布。1971年他接任索尔蒂爵士出任科文特花园皇家歌剧院音乐总监时就经常受到观众的嘘声,他则以在谢幕时发出嘘声和伸出舌头作为抗议。在言论方面,戴维斯也是个心直口快的人。他对本真运动的意见是“感情上的弄虚作假”,后来为了淡化自己的言论又补充道:“本真运动不算是异端,只能算是娱乐,本身蛮有意思的,但都是纸上谈兵的东西。用那样的知识是听不明白勃拉姆斯的交响曲的。”

戴维斯在皇家歌剧院的十多年任职争议纷纷,但他却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来第一位与皇家歌剧院深度合作的英国指挥家。在他的领导下,歌剧院上演了广受好评的戈茨·弗雷德里希(G?tz Friedrich)导演的瓦格纳《尼伯龙根的指环》(1974-1976)以及贝尔格《璐璐》完整版的英国首演(1981)。他也带领歌剧院出访日韩(1979)和洛杉矶(1984),自己则在1980年被英国女王授予爵士勋位。

虽然戴维斯并不以指挥现代作品见长,但他指挥的蒂皮特有口皆碑,还有不少作曲家作品的首演,比如两部歌剧和三重协奏曲等。戴维斯也是第一位获邀在拜罗伊特音乐节登台的英国指挥家,1977年在那里指挥了《唐豪瑟》。他在皇家歌剧院的失意带来了他与德国的不解之缘。1983到1993年他出任首屈一指的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音乐总监,1990年出任德累斯顿国家管弦乐团荣誉指挥。1986年离开科文特花园后,他到德国小住了几年。

1992年,戴维斯重返伦敦,出任皇家爱乐乐团首席指挥。1995年,戴维斯终于如愿以偿,一扫三十年前被拒的阴影,出任伦敦交响乐团的音乐总监。2006年,戴维斯光荣退休,出任伦敦交响乐团主席一职。

在接受一次采访中提到指挥的意义时,戴维斯这么说:“人们付钱请指挥家是让指挥家来思考的。指挥家的工作是坐在家里思考,这是部什么作品,怎样才能让作品发出最好的声音。这才是指挥家要考虑的,尤其是老了以后。”

戴维斯的爱好广泛,但有一项是特立独行的,那就是织毛线,在接受采访时他总是穿着厚厚的色彩斑斓的毛线衫展示给记者。他可能是从两个姐姐那里学会的织毛线,并且一直以此为爱好从未间断,直到八十多岁还在给自己织毛衣。他对这一独特的爱好回忆道:“可能是从小时候两个姐姐逼着我给她们的洋娃娃织毛衣而来。”

在生活上,戴维斯与第一任妻子坎蒂洛的关系以离婚告终,他们生有两个孩子。1964年,他迎娶了第二任妻子、具有伊朗血统的阿什拉芙(Ashraf Naini),她于2010年去世,留下了五个孩子。

科林·戴维斯爵士逝世后,全球各地的同行都为之痛惜,尤其是英国的合作者。著名歌剧导演大卫·麦克维卡说道:“我小时候初次接触歌剧,听的就是戴维斯的莫扎特录音。我们失去了一位最伟大的英国指挥家之一。我有幸和他共事过三部歌剧,科文特花园的《费加罗的婚礼》《魔笛》,还有普罗旺斯的艾克斯音乐节《蒂托的仁慈》。与他合作能学到不少东西,他对音乐的挚爱和特立独行都让人印象深刻。他对音乐的演释都是基于对音乐深入的理解,他的学识之渊博、用情之专一都很了不起。彩排时他孤言寡语,大多数时候都露出慈祥的笑容,专注地观察。但他明确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能取得他想要的效果时,他会坚定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让你信服。他并不‘指挥歌唱家,而是与他们共事,让他们歌唱。他的乐队掌控能力高超,他具有与生俱来的旁观和伴奏的天赋,很少有指挥家能做到这点。”

指挥家同行、现任格林德伯恩歌剧节音乐总监的蒂恰蒂(Robin Ticciati)从一个同行兼后辈的角度纪念戴维斯。他说道:“我觉得他真是我的音乐之父。我在国家青年交响乐团演奏时和他的初次合作是西贝柳斯《第一交响曲》,那真是难以置信的体验和情感经历。此后他给了我诸多宝贵的指导。作为我的恩师,他从不告诉我需要做什么,而是静观我的决定。当我决定好了,他便用自己的智慧给我武装。他对总谱的分析让人心神向往。他对我的最大教诲就是对自己指挥的作品一定要胸有成竹,知根知底,在乐团面前接受音乐家们演奏的声音,信任他们。”

另一位指挥家同行安德鲁·戴维斯(Andrew Davis)表示:“他是我们时代的巨人。我与他偶尔见面,但我们的首次和最后一次见面都让人印象深刻。第一次是在BBC的录播室,我做完节目出去,他正好进来,于是和我打招呼说,我们都姓戴维斯,是一家人。几年前我在纽约遇见他,他指挥纽约爱乐乐团演奏柏辽兹和西贝柳斯的作品。音乐会开始演的是柏辽兹《秘密法庭的法官》序曲,我当时都听傻了,立刻着手准备演这部作品。下半场是我听到过的最为白热化和让人震惊的西贝柳斯《第七交响曲》。音乐会后我们一同吃夜宵,度过了难忘的一晚。”

曾经与戴维斯在伦敦交响乐团密切共事的时任乐团总经理、现任卡内基音乐厅总经理兼艺术总监的克莱夫·吉林森深刻怀念了这位老同事:“在他事业的起步阶段,乐团与指挥的关系大多为由老一辈指挥家所设定的模式,充满了艰难险阻。科林爵士反其道而行之。他毫无架子,自视为音乐的仆人,与乐团和音乐家一道为音乐服务。他总是告诉我,他在担任伦敦交响乐团首席指挥的那阵是他职业生涯中最为惬意的时光,他找到了自己的属性,与一群同样属性的音乐家共事,探求美妙音乐的真谛。对于所有那时在伦敦交响乐团工作的人来说,能与他走过这段充满互相信任和爱慕的征途是无上荣幸。”

猜你喜欢

指挥家戴维斯交响乐团
”眼神“指挥家
进一步放大细腻通透的优势 Davis Acoustics(戴维斯声学) MODEL M/MODEL S/BASSON 88
爱的就是这股Hi-Fi味 Davis Acoustics(戴维斯声学)Balthus 70
交响乐团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上海交响乐团举办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红色经典音乐会
没有绝对的天分,也没有绝对的天才——指挥家陈琳专访
寻找歌剧制作及演出的“新常态”模式——从上海交响乐团版《唐璜》说起
乐师
太空艺术家唐·戴维斯
戴维斯的古怪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