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新晋指挥”林昭亮
2013-04-29张博
精湛的技术对于一位演奏家来说固然是不可或缺的,而与之相比更重要的一定是高尚的品格与人文精神,以及在音乐中不断积累的个人音乐思维。
华裔小提琴家林昭亮对于音乐爱好者们来说一定非常熟悉,或许大家的CD架上都会收藏几张他演奏的专辑。林昭亮灌制的唱片荣获了各种权威好评,他演奏的西贝柳斯、尼尔森小提琴协奏曲曾获得1989年英国《留声机》杂志“最佳协奏曲录音”唱片奖、美国《立体声评论》(Stereo Review)杂志评选年度最佳专辑,并和布鲁赫《第一小提琴协奏曲》《苏格兰幻想曲》的专辑一起获得“英国企鹅评鉴三星带花”奖。2000年,林昭亮获《音乐美国》(Musical America)杂志评选的年度器乐演奏家并两次提名入围格莱美奖。
2012年3月,在上海音乐厅,林昭亮首次以指挥的身份与小提琴演奏家文薇和上海交响乐团共同合作了莫扎特的作品,反响不凡。今年6月,他又将在上海交响乐团2012-2013音乐季的音乐会“贝多芬大全:平静的重奏和幸福的交响”中站上指挥台,通过手中的指挥棒诠释贝多芬的序曲《普罗米修斯的生民》和《F大调第八交响曲》。显然,林昭亮想为听众们展示他更多的思想,着实令人期待。
音乐会之前,我通过邮件的方式与大师做了一次访问,希望通过这次在音乐中的对话,能让大家对这位十分儒雅、极富东方文人气息的艺术家更近一些。
● - 张博 ○ - 林昭亮
● 您作为世界知名的小提琴演奏家和室内乐音乐家,此次6月的“贝多芬大全”将会为上海的听众指挥贝多芬的《第八交响曲》和《普罗米修斯的生民》,这是否说明您有意朝着指挥方向发展?是否能理解为您想通过乐队从而更整体地体现您的音乐思维?
○ 指挥是我从事音乐多年的自然延伸。这倒不是指挥棒舞两下就成,而是以领导乐团、说服音乐家们一同透过我的观点来诠释伟大的作品。我研究贝多芬的音乐已经很长一段时间,演奏其小提琴奏鸣曲、钢琴三重奏、小提琴协奏曲以及三重协奏曲等作品无数次,对贝多芬的交响乐或序曲,有自己明确的观点。
● 此次音乐会除指挥乐队演奏以外,您还会演奏《贝多芬降E大调七重奏》,很想知道在您看来,贝多芬的室内乐和交响曲有什么共同与不同之处?在室内乐的教育及推广上,您觉得该如何发展?
○ 我将与上交的音乐家们一同演出贝多芬七重奏。从某些方面来说,这和演出贝多芬的《第八交响曲》情况相似。贝多芬的七重奏可说是在这位作曲家有生之年,最流行最受欢迎的曲子了,但现在却少有演奏的机会。这一次上交举办“贝多芬大全”系列,我想趁这大好机会将这曲子介绍给观众们,借以展示出贝多芬较少为人熟悉的不同的一面。遗憾的是室内乐在中国不太流行,但许多最伟大作曲家最了不起的作品,却多是室内乐。室内乐的特色是乐曲更精致、更复杂多样,我衷心期望阅历渐广的中国乐迷能很快喜欢上室内乐。
● 您这次音乐会将上演的曲目之一是贝多芬的《普罗米修斯的生民》的序曲,相信国内的许多听众都并不熟悉这部作品,您想把它带给上海的听众是否代表您对它的偏爱?
○ 这是首很棒的序曲,充满欢乐、生命与活力,作为更庞大有力的《第八交响曲》的前奏,再合适不过。整场音乐会将洋溢着贝多芬的阳光和朝气。
● 在您眼中贝多芬是怎么样的?能谈一谈最早接触贝多芬音乐的感受吗?
○ 作曲家贝多芬不仅伟大,更具革命性,炽热而爆发。莫扎特在既有的模式中愉快地继续创作,勃拉姆斯、舒伯特亦当如此。但贝多芬却不满现状,他为突破传统拼尽全力,许多作品打破当时音乐的规范、和声和演奏技巧。他改变了整个十九世纪。贝多芬大型合唱交响乐空前绝后,无与伦比,一直到七十多年之后,才有马勒“第二”!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很难找出比贝多芬《“槌子键琴”奏鸣曲》、四重奏《大赋格》(Grosse Fuge)或小提琴奏鸣曲《克罗采》难度更深、更具挑战性的曲目。
● 我最爱的CD之一就是您演奏的莫扎特小提琴协奏曲,尤其觉得您的演奏最温暖和细腻,这种温暖和细腻的感觉也出现在您演奏的其它作品中。想问您这种温暖和细腻,是否可以理解为东方人的一种特质?您在您的音乐中试图传递的是怎样的能量?
○ 莫扎特的音乐本质透明、精致和高雅。我演奏巴托克和西贝柳斯的曲子时,诠释方式和演奏技巧上基本上是十分不同的。我并不认为高雅细致一定是东方人的特质,我认识许多亚洲音乐家,他们演奏、处理莫扎特或其它音乐家作品的方式,都与我相当不同。
● 您曾在一次访谈中说过,让孩子做一个好人比他能拉好琴重要的多,我十分认同您的观点。当下的中国也十分需要音乐去唤醒人的情感,提升我们作为人的质量。每一个音乐工作者都任重而道远,您作为一位获得最高成就的华裔小提琴家,对我们该如何教会孩子们去真正的热爱音乐、热爱生活能否给出些建议?
○ 我父母让我学习音乐,主要是希望我能多接触文化和艺术。他们认为孩子的日常生活需要规律,而每天练习小提琴给我良好的生活规律。我觉得今天的孩子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结构和规范,因为现在的生活环境充满电视、网络和计算机玩具等外界干扰,他们更需要花时间接触精致的文化,学习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喜悦和鼓励。但家长们不应期望自己的孩子在小小年纪便能成为下一个马友友或郎朗,而是了解借音乐提供孩子表达自己的方式是非常有帮助的,这也可由文学创作或绘画等其它艺术形式达到,不一定只有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