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新课程背景下地理教师教育理念的践行
2013-04-29张端
张端
基础课程改革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是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理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理念对教学起着指导的作用。对我国的教师来说,新的课程改革对于地理教育来说是全新机遇和全新挑战的结合。为了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相匹配,则要求高中地理教师必须要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并用新的高中地理教学理念作为指导,积极改革本身的高中地理教育行为,主动更新教学方式,以更加系统、客观且全新的视角将本次新课程改革付诸于实践。本文具体研究高中新课程背景下地理教师教育理念的践行。并详细指明针对具体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而言,要注意如下方面,才能做到充分利用新课改背景,完善高中地理教育实践。
一、重视教学中的能力培养与创新思维训练
在培养创新思维方面,新地理课程当中增加了大量的思考和活动课的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养成不满足于问题唯一解法、唯一答案的心理。积极开发求异思维,寻求多条思路、多种答案。同时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收敛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养成学科论证,检验假说的严谨学风。在地理教学中适当开展如下所示的创新式教学。在地理的教学中要做到把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结合起来,把主向思维和侧向思维结合起来,把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结合起来,把逻辑思维和直觉思维结合起来,把换位思维和本位思维结合起来,只有这样,多种思维的碰撞才能迸发出火花,学生才能体验其中创新的灵感。
二、倡导新的学习方式——探究式学习
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科学探究,就在于力求突破高中地理课堂的应试教育中所形成的思想禁锢,创新教育需要。对原有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状态所进行的具有积极意义的改变;创新必须以人为本,合作探究,强调要使学生具备的创新的高中地理的意识、思维习惯和能力。开展高中地理的合作探究性学习的目的,就在于围绕创新学生所应具备的高中地理素质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与培养。提高高中生学习高中地理的兴趣,最终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培养地理学习能力,加强对地理知识功能与价值的了解,形成主动的学习态度。“探究式教学模式”把发现和认知活动贯穿课堂教学始终,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创设问题情境、自主(合作)探究、实践应用、总结质疑。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
1.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是发现的钥匙,是探究一切的动力。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特点,充分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优势条件,提出或者精心设计一些难度适宜的问题,并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和在思考的问题进行启发诱导,促使不同年龄、不同水平的学生能够合理把握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能够养成自主学习、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设的问题情境要求要符合以下三个条件:
(1)动机性,也是就是说提出的问题要达到激发学生产生出探究的动机的目的,真正地实现吸引学生的目光,激发学生进行探究的强烈欲望。
(2)目的性,也就是说要求教师提出的问题有方向性,提出的问题的必须针对教学目标。
(3)适应性,要根据全班同学的实际水平提出难度适合的问题,使上课时,全班大多数同学的思维都处于活跃的状态,问题不宜太简单,也不宜太难。所提出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认知上的冲突,使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无法直接同化新的知识,才能激发他们去探索新问题,去调整、改造和变革自身的认知结构。
2.自主(合作)探究
所谓自主探究是指让学生开放式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想方设法“创造”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一般步骤为:提出问题、自主(合作)探究、发现规律、汇报交流、抽象概括。
在探究式教学中,地理教师的教学作用与教学地位也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背景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首先,在学生学习高中地理时,地理教师必须以指导人及组织人的身份要求自己,即本身不但要针对高中地理知识和教材进行教学准备,更要针对学生的不同特性备课,即把地理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情境、教学技术和教学课程资源等系统地开展利用和规划,统筹配置。
其次,在学生学习高中地理课程时,地理教师必须作为课堂的促进人及评价者而存在,即成为学生的知识来源和学习伙伴。
再次,教师必须要按照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开展不同的方式来诱导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可以从高中学生在学习地理的思维走向、身心特点及学习爱好和特长等方面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帮助和指导。用以激发学生在进行地理探究式学习的兴趣及信心,进而构建全新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基础。这不但可以帮且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更可以帮助学生产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