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莲儿

2013-04-29潘建绪

散文选刊·下半月 2013年6期
关键词:哥嫂媒婆侄儿

潘建绪

放学了,莲儿和同村的小学生一块回家,从学校到家,有两里多的路,这对山里的孩子来说不算啥,但莲儿总觉得很累,走一小会儿,就上气不接下气,心里咚咚的跳得厉害。

莲儿撵不上同学的脚步,远远地落在最后,又一次很晚才回到家,又一次被爹质问,是不是在路上贪玩了。

莲儿还是说不出个所以然,第二天,到了放学的时候,爹偷偷地到路上观察,发现一路上,莲儿总是走几步,歇一会儿,走几步,歇一会儿。爹说:“这娃身体不结实,腿没劲儿。”

身体上的不适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往往是“有苦说不出”。到了十五六岁的时候,莲儿的身体出现了明显的异常,稍一活动,就心跳加速,喘息不已,两个脸蛋总是红通通的,时常感到胸中有些憋胀。

莲儿的情况需要求医,家乡的医疗条件太差,邻居介绍,十堰的大医院看病好。

看病的钱让家人犯了愁。莲儿一家老小共十口人:爹、娘、哥哥、嫂子、三个妹妹,加上哥哥的一儿一女两个小孩,也就是莲儿的侄儿、侄女,十口人唯一的经济来源就是哥哥的一点工资。哥哥是人民公社的半脱产干部,每月工资标准是24元,而且按规定要给生产队交劳日款,付下队伙食费,每月真正由自己支配的只有3元钱。

人民公社领导知道了莲儿的病情和家里的困难,给了几十元救济款,从没出过远门的哥哥带着莲儿坐火车、下十堰看病,东摸西撞地找到了医院,医生给出了明确的诊断结果:先天性心脏病!

哥哥专门回家一趟,把情况告诉了家人,又带来了一个妹妹在医院做饭,莲儿住院治疗了十几天。

出院的时候,医生嘱咐,这病不可激动,这病不能结婚。

以后的每天,莲儿少了一件事:上学,多了一件事:吃药。

长年累月服药,莲儿已经觉得难以入口,但是在大人的劝导下,为了自己的病能好起来,她努力地坚持着。

让她失望的是,她的病情没有好转,反而一天天严重了,人越来越乏力虚弱,脸色变得乌红,肚子开始鼓胀起来,时常憋闷心慌,全身有些浮肿。终于,有一天,莲儿再也不想吃药了,把药片狠狠地扔在了地上。

其实,她的药也快没有了,再买药,家里也拿不出钱了。

正在着急的时候,一天,村里的一个媒婆来到莲儿家,给莲儿说媒来了,媒婆对莲儿爹说,就在莲儿看病的十堰再下去一点,有个叫襄樊的城市,在那个城市的一个郊区,有个姓李的人家挺合适,就是那男的年龄稍大点,不过那地方条件好,媒婆的一个亲戚就在那里,如果能把莲儿嫁过去,吃穿有保障了,李家还可以给她看病。

爹娘、哥嫂都拿不定主意,一家人都记着医生说过的话,“这病不能结婚”,病弱的莲儿,也十分不情愿离开亲人,去那么远的地方。

然而最终,为了治病,莲儿还是含着眼泪答应了,两家人经过简单的交接,莲儿嫁到了襄樊的李家。

“条件好”的李家,粮食勉强够吃,基本上能填饱肚子,也给莲儿治病了,不过依然没有什么效果,在忍受病痛的同时,莲儿感到寂寞孤独,勉强过了一个年,她向娘家发了求救电报,让娘家人去看看她。正月初三,爹爹、哥嫂带着侄儿、侄女下襄樊去看她,她身体浮肿得更加厉害了,脸也肿得圆乎乎的,而且成了乌青色。

短暂的相聚,每个人的心情都很复杂,临别之前,几个人一块去了照相馆,爹爹、哥嫂、侄儿、侄女和莲儿照了一张合影相片。

不久,李家人很快明白了,治好莲儿的那种病他们无能为力,那病是花钱的“无底洞”,他们的承受力和耐性是有限的,他们把莲儿送回了娘家。

一段痛苦的婚姻结束了,快乐的生活对于病魔缠身的人来说还是奢侈品,日子在艰难中似乎过得很慢,莲儿常常觉得,一家人整天辛苦劳作,自己却只是个负担。又过了半年多时间,一天,莲儿咬咬牙,又答应了一件事:再嫁一个人。

这个男人姓刘,比莲儿大十几岁,耳朵有些聋,说话有些囫囵不清,但干净利索、老实本分,住的地方和莲儿家隔一座山。农历七月十八,莲儿再次出嫁,这次,她似乎已经忘了医生的告诫,“这病不能结婚”,她甚至显得有一丝的高兴,因为这次出嫁的地方,离娘家很近。

离开娘家的时候,莲儿隐隐感觉到自己的病更重了,她发现镜中的她嘴脸乌青,她感到呼吸很困难,肚子也鼓胀得更加厉害了。她想起了前几天爹爹带她向当地的一个医生求医时,那个医生冒然作出的那个让人哭笑不得的诊断,说自己有了身孕了。

转眼,春节快要到了,天气还十分寒冷,莲儿在刘家生活了两个月零四天,那天早上,刘家送来口信,噩耗突然传来,莲儿去世了!

那天,哥哥没在家,他在安康地委党校学习。家里人停下手中的活计,埋头抽泣,默默流泪,莲儿刚刚23岁呀!

一个月后,哥哥收到家里的书信,他再也见不到自己的莲儿妹子了。

老家,隔着两家的那座山上,寒风吹过一个没有墓碑的新坟……

多少次,我想写下这个真实的故事,但总是很犹豫,因为这是我们家一段伤心的家史,莲儿是我的大姑,莲儿的哥哥是我的爸爸,莲儿的侄儿就是我。大姑走的时候,是1981年,我七岁。

时隔多年,长辈们偶尔会提起大姑,他们还会念叨,大姑上学时成绩非常好,我爸的四个妹妹中,做针线活儿大姑的手最巧。

这是遥远的往事,我却始终不能忘记,我忘记不了上辈人的那些苦难生活和他们面对苦难生活的那些坚持,我终于把这个故事写了下来,希望不会打扰了大姑的安静。

猜你喜欢

哥嫂媒婆侄儿
紧箍咒
侄子留学记
媒婆李
媒婆李
侄子留学记
降火
都是“二胎”惹出的祸
彼此懂得,足矣
本期话题:古代媒婆的故事
赶不走的侄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