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之我见
2013-04-29孙敬辉
孙敬辉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在我们河北省的实施,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也从传统的“灌输式”单项教学方式走向互动式的教学,在课堂互动的过程中,提问是关键。古语:学起于思,想源于疑,因此作为语文老师不仅要营造提问的氛围,精心设计提问,竭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并有意识地为他们发现疑难问题,解决疑难问题提供桥梁和阶梯,作者就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体验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提问艺术;启发;点播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教师在教学中存在多种误区,其中把课堂的表面热闹当成了课堂气氛活跃,看成是与学生的互动,把重复低效的课堂提问当成了与学生的对话,这些无疑成为新时期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针对这种显现,本文对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语文提问艺术进行探讨。
一、立足学生和文本,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教师教学的出发点在于以学生为根本,尊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该是课堂教学积极的实践者,课程计划有效的设计者和执行者,满足学生需要的反思者,致力于学生社会发展和学术成长。
在课堂中,教师的提问设计要着眼于教学和学生发展的整体。优秀教师的课堂提问往往有“出奇制胜”的效果,这是因为优秀教师的提问是从学生和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对课堂提问进行了精心设计与预设。具体说来,教师可以参考的设问点可以有如下几点:
(1)在文本的重点与关键点设问。文本理解的重难点是教学的重点,自然也是提问设计的重点,教师如果能抓住这些内容设计出一个带有全局性的关键问题,就能起到提纲掣领的作用,并培养学生的概括力。所以,教师要善于在关键处设计提问。抓住了关键提问,就可以用它打开思路,设计并展开教学,使学生很好地学习理解课文,领会文章主旨和构思。
(2)教材中所选的课文多是经典之作,这些作品的一个标点、一个词语、人物的一个细小动作、一句看似无关紧要的话,看似一目了然,提不出问题,但都是作者的匠心,往往蕴藏着深刻的含义。教师如果能在具有思维价值的细微之处,在无疑处巧妙的设置疑点,提出问题,就能引导学生探求文本的深层内容,深入理解文本。
(3)在容易引起想象联想处设问。教材中有大量想象性文章多存在着大量作者没有明说省略和空白,教师可以通过挖掘这部分内容引导学生自己去想象,以此训练他们的想象和联想能力。
二、巧妙启发,积极点播
众所周知,语文这门课程的学习需要的是潜移默化的积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听说读写的能力都会有显著的提高,学与不学也没有太大的差距,长期的这种心态使学生很少有问题,甚至从来没有质疑过。这当然需要教师不断地引导、启发,让学生去主动的思考,但是相比之下,对于学生在长期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惰性心理,最好的方式就是教师的示范,“教师可以把自己形成问题的思维过程说出来,通过将自己的思维过程展示给学生,也就交给了学生优质问题形成的全过程。”在最初开始的时候可以要求学生做一些简单的尝试,如让学生说出这篇文章你最喜欢哪部分或是哪一方面?也可以是某一位人物形象,并且要说出理由,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先带头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再找学生谈自己的感受,慢慢让学生学会通过艰涩的文字理解其背后的真挚感情,然后再让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之上,提出自己的疑惑之处。
三、尊重差异
对于课堂教学中对问题的解答,一般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经过思考或讨论来做出相对一致的结论,这就需要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从教师较多的介入走向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自己探究问题的答案。而在提问背景下的师生交流和互动,应尊重学生的独特经验和体验,平等、民主地与学生展开谈论和研究,同时教师不能淡化作为学生学习促进者、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为此,教师提问的态度要和蔼可亲。提问时态度要有亲和力,以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同时,提问要有民主作风。教师要让学生有插话和提问以及发表不同意见的机会。当学生回答遇到困难时,教师的语言要缓和亲切,并要巧妙的给予提示,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的思考环境。
四、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
在课堂上学生没问题的原因大致可以理解为,一方面是对语文提不起兴趣,没有深入理解课文,当然也就没有问题可问,另一方面是想问而又不敢问,有的学生怕提的问题过于幼稚,有的学生怕语言不够准确,还有的是怕老师同学嘲笑,在这几个方面的影响下,我们的语文课堂很少有学生质疑,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对于教育者来说,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就要根据初中这一阶段学生的年龄特征,让他们在课堂上能充分的感受到教师的尊重、信任和理解,以获得心理上的安全。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认真的听,做到既能给予肢体上的鼓励,如微笑、点头以及眼神的交流,又有言语上的确切的反馈,以达到与学生心灵上的交流和感情上的共鸣。其实,按照教学规律,学习差的学生会有更多的问题,可是事实恰恰相反,所以教师更应该保护好他们的积极性,对于有勇气发表自己观点和疑问的学生,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认真倾听并能适当的引导,而不是漠视他们。
参考文献:
[1]田艳.论初中语文有效课堂的提问技巧[J]
[2]蔡炳山.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探究[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