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最好的未来

2013-04-29高赟

新课程·小学 2013年6期
关键词:伤害着眼点原则

高赟

摘 要:从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出发,以人文主义为原则,在规避教育伤害和辨证分析挫折教育的基础上,试图建构科学的幼儿心理教育课程。

关键词:原则;伤害;受挫教育;着眼点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在界定人格发展时认为,儿童早期经验如同最早的模板,会直接影响和定格个体长期的人格基本框架与发展趋向。幼儿心理教育课程,如同木之本,水之源,贵在良性的发轫和全面的成长。

一、幼儿心理教育的着眼点

1.个性化与社会化的相互协调。随着身心的发展和成熟,一个人越来越显现出与他人相区别的独特的人格特征,即为个性化。在特定社会中,通过各种措施培养个体形成适应社会所规定的共同性的行为模式或人格特征就是社会化。两者作为心理品质发展中的两个方面,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幼儿心理教育课程中的个性化与社会化原则,重在统筹;重视幼儿的社会化,培养社会发展所需的共同性的同时,必不或缺幼儿的个性化,同时更应该通过各种有差异和针对性教育,培养幼儿独特的成长。森林着眼于大同,而树各有异彩。

2.各种教育理念的相互渗透。在全方位和长时期的熏陶、教育和训练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自身的人格修养与心理教育,提升人格水平,发展心理品质。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心理品质,将幼儿心理教育渗透到各种具体环节和活动中。诸如体育教学,以训练幼儿的体能,教授体育运动技巧为出发点,重在锻造幼儿勇敢、坚强的人格特征;再如语言教学,言辞达意仅为沟通的标准,而审美培养、性情陶冶则为高标。

3.知行统一的原则。心理品质是认知与行为紧密联系的综合体。要知行统一,教育引导是“教万卷书”,个体实践则为“行万里路”。内在心理和外显行为的表里一致,关键在思想观念的突破,把认知作为起点,灌输行为训练,只有把两种心理教育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幼儿才能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获得长效性的成长。

二、幼儿心理成长中的负面影响

心理伤害阻隔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甚至破坏幼儿早期塑成的人格特征。心理学家艾吉兰指出:“在心理上受过伤害的儿童,在其成长中所遭受的思想和心理阻滞,甚至比在肉体上受过伤害的儿童更大。因为心理上的伤害是对儿童自尊心的破坏。”

幼儿心理成长中的负面影响基于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内容和幼儿成长的不匹配。不关注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否则很可能出现某些教学内容对大多数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来说是有益的,但在“面”的收益中,则忽视少数或者某个幼儿的合理,丧失了“点”的成功和发展。

2.教育主体对幼儿的伤害。教师心理卫生保健意识不强,在很多教育活动中,会无意伤害幼儿的心理,却并没有觉察,反而长期贯之。

3.心理空间缺失对幼儿的伤害。教师观察幼儿犯了什么错误时,在自认为必要的时候,一一地列出,使幼儿无地自容。教师的刻意为之,令许多幼儿感到自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被“监控”,即使最隐秘的念头也逃不过“火眼金睛”。长此以往,幼儿一定会觉得生活中缺乏安全感,时时刻刻、事事处处都得小心,否则……原本善意为之的教育和引导却戕害了幼儿的成长。

三、完善幼儿成长中的挫折教育

让幼儿学会保护和自我调节,才能更好地适应成长的小环境甚至大气候——社会。培养的基点是能够适应社会的强者,不是躲在各种庇护中的宝宝。

作为独立的个体,每个幼儿都有独立的人格,他们于成长中的差异更是千差万别。教师所追求的是“量体裁衣”,实现幼儿个人的、自由的发展,根据千差万别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 “量身打造”适合每个幼儿成长的多元化教育。挫折是一种磨炼,更是一种源于内心深处的成长。形式、标准、内容不求雷同,但殊途同归,“条条大路通罗马”,真正实现了全面的、差异的、个性化的教育目标。

四、构建幼儿心理的长效性成长

从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出发,规避教育过程中有意、无意的各种伤害,辨证地认识幼儿的成长差异,幼儿心理教育发展应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目标设置:有的放矢、纲举目张

层次目标:从心理成分上分析,幼儿心理教育应该包括认知目标、情感态度目标、动作机能目标。

年龄目标:依据幼儿心理教育的总目标,结合年龄发展的阶段性,有针对性地提出适应性和成长性的教育目标。

单元目标:关注各项具体心理教育活动的设置和评价,关键不在同一,而要关注差异。

2.系统编排:循序渐进、有据可依

编排心理教育课程活动的依据是单元目标,同时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定出活动名称,组成序列。心理教育活动方案做到循序渐进、有据可依:矫正与预防幼儿何种心理与行为问题,培养幼儿何种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开发幼儿何种心理潜能是活动编排的基点;通过筛选幼儿的生活经验,选择内容,设计成有明确主题的、有感染力的情境是活动编排的实施;教师如何引导幼儿进入情境,如何调节幼儿的需要、预期和认知评价,如何启发幼兒的感受和体验是活动编排的延展。

3.组织形式:灵活多样、科学有序

集中性培养和分散性培养的组织形式包括:心理教育活动、

阶段综合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学习性活动、日常活动等。教育方法强调科学性和阶段性,分为认知、操作、集体讨论、角色扮演,真正实现幼儿从行为改变到心理成长的演化。

4.评价系统:追本溯源、关注发展

结合心理成长特点,评价的方式主要采用情境观察法(自然情境和创设情境),通过表情、言语和行为采集评价指标,关注日常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生成和统一。随着身心的发展和成熟,一个人越来越显现出与他人相区别的独特的人格特征,通过各种措施使幼儿形成具有一定共同性的行为模式或人格特征,才能帮助每个幼儿更好地融入社会,融入未来的生活,走好人生的第一步。

每种色彩,都应该盛开;每一个人,都有权利期待;每个梦想,都值得灌溉;每个孩子,都应该被宠爱。千万溪流汇聚成大海,每朵浪花一样澎湃,这是最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窦胜功,郭德仁,顾承红.现代情商理论述要.中国工程师,1998(01).

[2]杨玲.“情商”理论在学校心理辅导与教育中的应用.广西教育学院学报,1998(S1).

(作者单位 西山煤电公用事业分公司托幼中心)

猜你喜欢

伤害着眼点原则
结合课例谈地理核心素养提升的几个着眼点
诗词创新的着眼点(三则)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没有人得益的伤害
论勒克莱齐奥探索异域文明的积极意义
如何让幼儿学会自我保护
对小学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的安全策略研究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以受众需要为着眼点 提升消防宣传针对性
对金融支持扶贫开发着眼点和切入点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