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中文写作教学的四大缺失与对策思考

2013-04-29王丹丹

课外语文·下 2013年6期
关键词:教学模式对策

王丹丹

【摘要】写作不仅可以体现学生在语文上的综合素质,还能体现学生自身的修养。然而,就目前的写作教学状况来看,在中文的写作中还存在着很多缺失,主要表现在僵化封闭的教学模式、课时不足的教学时数、“学”与“术”相脱节的理论体系以及单一机械的测评体系四个方面,这些写作教学的缺失极大地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就此进行了详细的探究并提出了一定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中文写作教学;教学模式;测评体系;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在高校的中文专业教学中,基础写作教学占据着重要地位,它不仅是教学的基本环节,还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加强学生写作技能的有力手段。然而,受中国传统思维的影响,在高校教学中,写作课所表现的特殊性常常被忽视,不管是课程设置还是教学方法,在实际的教学中都被等同于理论知识进行教学,其教学效果很是不尽人意。长久以来,写作课早已被称为高校课程的边缘课程,被学校以及学生冷眼相待。对此,本文在了解当前中文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学校的教学工作贡献一份力量。

一、低效的写作教学困境

(一)僵化封闭的教学模式,开放性偏低

首先,多数高校在中文写作教学上依然是以文本作为教学主要内容,以课堂讲授作为教学主要方式的模式进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久而久之扼杀了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使其写作行为处于一种极为被动的状态,没有了写作本身的意义。在任何的教学活动中,学生都应处于主体位置,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够将自身情感融入文中的写作才是值得一看的好文章。

其次,现如今学生的写作教学多数局限于一个狭小的空间(如教室),这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师、学生的创新以及开拓性思维,从而使写作教学处于一种教师进行理论指导、学生进行埋头写作、最后再由教师进行批改的循环状态中。这种教学模式完全与社会实际相脱节,从而使得学生所写文章毫无情趣可言,进而导致了僵化式的思维模式。

(二)课时不足的教学时数,过程性不足

即使是在教育还不发达的1991年,108数目的教学课时也是严重不足的。二十多年后新世纪的今天,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以及高校开设课程的不断增加,即使课时数有所增进,但远远无法满足教学的实际需要。在总课时一定的情况下,很多高校将写作教学的课时缩之又缩,学校的不重视以及学生积极性的下降,严重影响了写作教学的发展。

(三)“学”与“术”相脱节的理论体系,本体性欠缺

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到上世纪70年代结束,我们的写作理论多数是对前苏联模式的拷贝,整个知识体系相对繁琐、庞大,很难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进入80年代后,人们对各种理论体系进行了相应的改进,使其更加符合中国人的思维形式。与此同时,写作教学的理论体系也变得更加专业化、学术化,具有了极佳的动态性,写作主体、客体、载体以及受体各种名词术语层出不穷。但是,这样的理论体系严重忽视了写作教学的目的,将理论体系中的“术”抛在了身后,只注重“学”的重要性。写作教学的目的本身在于提高学生写作的能力,使其具有良好的写作技能,并非只是对理论知识烂熟于心,更注重教学中的实际演练,使学生在实际的写作中提高对写作教学的认识,增加对写作教学的兴趣。

(四)单一机械的测评体系,综合性偏低

据有关调查表明,写作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学生对写作课的兴趣,进而波及学校写作教学的正常进行。在我国,有很多学校是凭借学生的一两次作文状况对其进行评测的,这样的评测方式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写作水平,单一且机械。这样的测评方式对于那些真正热爱写作的同学而言有失公正,且很难提高学生对写作教学的积极性。

二、高效的写作教学应对策略

(一)建立多元化的教学测评体系

首先,让学生树立较高的写作理念,如以在报刊、杂志等上发表文章为中心。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人进行写作的过程同样是一种创造新事物的过程,而写作正是一种进行自我表现的方式,也是学生寻找并实现其自我价值的重要渠道之一。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写作,大胆发表,并以所发刊物的级别进行相应的评分,以此作为学生写作的评测成绩。

其次,更改理论考核以及日常训练的评测比例。在过去,这两方面通常以七比三的状态出现,导致学生对日常训练以及积累的不重视。因此,为扭转这种状态,可以将其调整为一比一的比例状态,也可适当增加日常表现的比例,如课堂讨论以及文章的发表各占10%,日常的习作练习占40%等,以此增加评测的多样性。

(二)建立全程化的写作教学训练体系

写作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循序渐进。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该冲破傳统观念的束缚,将写作的意识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使学生到更广阔的空间中进行写作教学的练习以及学习,从而使写作教学处于全程化状态。

(三)完善写作教学内容

由于写作这一学科,从任何教学阶段来讲都具有极强的“术”性,就此而言,在写作教学上,相关人员应该根据其实践性以及可操作性对写作的内容进行界定、筛选以及整合和剪裁,从而使写作教学区别于其他的文学学科。这就要求:第一,区分写作理论以及文学理论。前者对写作的现象以及规律的研究具有整体性,后者只是对现象以及规律的单一认识;第二,对纯学术性质的教学进行相应的弱化;最后,在对纯学术性质的教学进行相应的弱化的同时,加强实际操作的练习。

三、结语:

高校里中文专业的写作教学相对而言是一门学术性、实践性、开放性以及综合性相对较强的学科,及时地对这一学科中存在的缺失进行改进,是确保高校写作教学顺利向前发展的重要工作。只有这样,写作教学的发展才可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参考文献

[1]邵志华.高校中文专业写作教学的四大缺失与对策思考[J].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12(11).

[2]王言锋.谈高校中文专业写作课实践环节的缺失与改进措施[J].文教资料,2010(13).

[3]徐哲.中文专业写作课实践环节的缺失与改进措施[J].改革与开放, 2011(28).

[4]陈靖武,马果成.关于写作教学改革的几个问题[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3).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教学模式对策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以读带写,以写促读”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走,找对策去!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