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多精彩
2013-04-29刘冰
刘冰
【摘要】多媒体把文本、图像、声音和动画综合成一个有机的交互整体来实现。图文并茂、声画并举、立体化地表现事物,具有很强的具体形象性。让学生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脑思考,调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角度来理解和感受。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反馈更加快捷、灵活、真实。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兴趣,创造逼真的教学环境,增大课堂的容量。
【关键词】多媒体 ;愉快教学;有效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当今的时代是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在教学上运用现代教学媒体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把传统教学手段和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多媒体为重要的辅助工具,利用它营造出一个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堂氛围,让课文中的人事景物跃出纸面,在大脑中形成鲜明的形象,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学得主动、愉快,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多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行为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兴趣的职能就是让学生爱学习,把学习当做自己的愿望和需要。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可见,兴趣的力量是巨大的,诱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和艺术魅力,运用多媒体手段,发挥多媒体生动、形象、感染力强和多种感官参加活动等长处,就可以充分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由于学习兴趣的产生要经过好奇——求知——爱好3个阶段,因此,介入多媒体时我们可以从其一环节入手,逐步形成一条发展线索,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在乐中学,在乐中得。
(1)激发好奇心理。好奇心理虽然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不能保持学习兴趣的持久,但好奇心理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由低潮步入高潮,在导入课文和学生学习困惑之时,借助多媒体有助于学生思维由散乱至集中,由困惑至开朗。如教学《比尾巴》一课时,教师导语是:“森林里一年一度的比尾巴大赛就要开始啦!同学们想去看看吗?好!我们一边去看看参加今天比尾巴的动物都有哪些吧?”接着出示动物们在比尾巴的动画,学生的好奇心顿起,学习兴趣自然产生。
(2)激发求知心理。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中的求知心理,对解决学习中的重难点,有事半功倍之效。如:在讲授《蜜蜂引路》一课时,学生对列宁如何寻找养蜂人比较乏味,但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又是本课的重难点。教与学之间产生了“心里逆差”,这时教师出示列宁寻找养蜂人的路线图,图像画得很像一张寻宝图,马上引起学生的兴趣,心理逆差发生了变化,抑制状态转为求知状态。
(3)激发爱好心理。小学教材中有许多具有鉴赏价值的课文。教师要引导学生鉴赏文学作品,在鉴赏中培养孩子对语文学科的爱好。如:在《难忘的一天》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先分组指派角色,分别充当“我”和邓爷爷。接着在课件中出示课文插图,播放朗读录音,使学生边听、边看、边想,体验角色的语言,体会神态、动作以及表达时的心理活动;再用表演体会,互相启发。这样学生在体验之乐中明了人物的特征。很多课文中表现的人和物,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凭课文介绍和教师的分析只能给学生抽象的印象,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爱好心理,给予体验之乐,就能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得以培养。
二、多媒体创设课文情境
关于情境,古人早有论述,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现在教育家叶圣陶更有“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的格言。情境教学是指依据教学内容和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创设教学需要的特定情境,有效、全面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的教学方法——它是语文愉快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
情境教学的基本特点是“形真”、“意远”、“情深”,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在形象的大小、远近、虚实、动静、繁简、抽象与具体之间实现转换,而且能突破时空限制,有利于实现其它教学媒体难以实现的“形真”;多媒体教学过程中的形、声、色、光的运用与结合,能够有效地渲染气氛,制造气氛,激发学习情感,导致“情深”,引起教师、学生与作者产生强烈的共鸣:情境教学中讲求意境深远,讲求意象,而多媒体教学则有利于意境和意象的整体展现,以达到情境教学的最佳境界。另外,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主体是六七岁至十二三岁的学生,他们的思维特征是以具体形象为主,在情境教学中运用以具体形象为主要特征的多媒体,能够促进实现语言文字的形象间接性、儿童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以及儿童理解与运用语言文字的抽象逻辑思维之间的转换与过渡。
如何让运动多媒体手段,创造课文中的情境,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情感体验,以实现小学语文课的愉快教学,其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运用图像,再现情境。运用图像再现情境是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的主要手段。它通过把语言文字中描写的情境再现出来,使得内容具体化、形象化,符合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特点。使学生达到“乐学”。小学语文教材中记述了许多中外优秀人物、平民百姓。运用人物肖像和时代背景,可以形象再现人物的精神、气质、感情和心理活动;小学语文教材课文主要是抒情文和记叙文,运用多媒体,借助形象的画面,丰富儿童的表象,推理形象思维的升华。比如,《王二小》一课,利用多媒体出示“王二小把敌人带入八路军的包围圈”、“八路军杀害王二小”两张图片,就再现了当时激烈战斗的情境,学生通过形象的感知,激发丰富的想象,深刻理解王二小英勇悲壮的行为,领会其内在的心里美。
(2)运用音响,渲染情境。借助音响是渲染情境的理想手段。针对不同的课文,应当给予不同的音响处理,才会收到“乐学”的良好效果。如在讲授《泉水》一课时,学生对泉水的声音比较陌生,教师在教学时播放泉水的声音,制造较好的音响效果,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对“丁冬,丁冬,欢快的泉水弹着琴跑下山去。”充分感知,有的同学情不自禁地学起泉水的声音来。
(3)运用言语,强化情境。这里的言语特指文字投影片、电影、电视的字幕和播放的言语录音。领袖或著名人物的手迹、格言警句,以及对课文有关的评价文字,这些都具有很大的权威性,也具有很大的教育作用,所以常常被用来强化情境教学。如在教授《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课时,出示毛泽东主席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可帮助学生了解雷锋的伟大。
三、多媒体教学培养思维品质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是语文学科愉快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启发性原则,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思维,产生积极探求新知的欲望。借助多媒体手段,可以强化思维训练,促使学生乐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1)培养思维的丰富性。思维的丰富性,是指思维范围的广阔程度,具有思维广度的学生,思考问题较全面,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形式思考问题。小学生对知识信息的获取大多依靠具体直觉形象。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充分感知事物,在抽象的词语和鲜明的表象之间建立起双向联系,以丰富思维的内容。如教《乌鸦喝水》,我向学生提问:“乌鸦真聪明,想出好办法喝到瓶子里的水。我们班的孩子更聪明,大家动脑思考,还有什么办法能让乌鸦喝到水?”接着屏幕上出现半瓶水,一只头带问号的乌鸦在瓶子上盘旋着。有趣的画面,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思维突破常规和经验的禁锢,不断产生新的答案。
(2)培养思维的创造性。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主要是凭借其对事物的丰富想象展开的。如果在教学中广泛运用多媒体手段,借助图片、音响等,为学生提供许多客观事物的具体表现,有助于引导学生进行丰富的想象,进而鼓励学生用自己已掌握的知识进行新的创造,使其创造性思维品质得以培养。如教学《荷叶圆圆》时,利用多媒体为学生设置生动形象的画面。根据这些动画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说说小动物还可以把荷叶当做什么。学生有了多媒体的帮助,很快展开了想象,最后让学生模仿课文写一写。学生在自主的环境中,开放想象的闸门,把自己想说的无拘无束地表达出来,这就是一种创新。
随着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促使教师既要减轻负担又要提高教学质量,而达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教师尽力竭力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教学效率。因为多媒体手段对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作用,越来越被语文教师所青睐。但是,使用多媒体得有一个“度”,不能喧賓夺主,用多媒体取代教师的引领和激情讲解,更不能挤占教师和学生互动、感悟的时间。如果说语文教学是一朵绽放的花蕾,那么多媒体教学就是一片锦上添花的绿叶,两者相得益彰,互为一体,才能使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灵动。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