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答问题时应该面向谁

2013-04-29张迎春

新课程·小学 2013年6期
关键词:发言者注意力情感

张迎春

课堂上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时,学生总会站直身子,看着教师说出自己的想法。可是,我们从未想过学生回答问题是给谁听的?难道仅仅是让教师来判断对错的吗?今天,在聆听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李烈校长的报告中,让我就对学生回答问题面向教师这一普遍现象,产生了思考:回答问题时应该面向谁?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的学生上课回答问题时,有个很微妙的细节:坐在前面的学生发言时要转向后;坐在后面的学生要发言,前面的学生要扭过头来看;无论你坐在什么位置上,都要看着发言同学的脸。整节课学生的头就像拨浪鼓一样转来转去,我想学生这样做不仅是能听清发言同学的声音,更重要的是能够看到他的脸。就是这个小细节引起了我的关注,问题虽小却很有嚼头。

学生回答问题时,我们普遍认为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语言是最重要的手段,看发言者的表情是表示对他的尊重。但是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从别人身上得到信息50%以上不是从你讲的内容得到的,而是来自于讲话者的表情神态。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别恩也通过大量的实验得出结论: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表情。可见,非言语表情在信息表达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当学生发言的时候为什么会有学生走神,就是因为学生背对着发言者,所以当后面的学生发言的时候,前面的学生要扭身看。这是一个起码的尊重,是在用心倾听。不是你让学生倾听他就倾听,真的倾听是在倾听你的声音、你的内容,看你的表情,而且要有评价、反驳,也可能是补充。这是非常必要的。

不过学生扭头看发言者这一举动,我的思考是:面向发言者,不仅仅要形式上的脸对脸,更重要的是内心情感上的尊重。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这种做法效果非常明显,学生在扭头的过程中,互相监督,被他人监督,大大减少了上课做小动作、不专心听讲的情况,最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交际习惯。但是,上了高年级我觉得就可以不拘于形式上的,更重要的是内心情感上的尊重,发言者声音响亮,落落大方,表述清楚,这是对听者的尊重;听者认真倾听,听后有自己的思考,这是尊重发言者。另外,课堂上当发言学生表述了自己的想法后,其他学生要用不同的形式及时表达自己的看法,如,点头表示同意,举起拳头说明我有话发言,勾起食指表示有问题想问等,既是对发言者的尊重,同时又充分利用非言语交际的作用,加大了语言信息的接受。

由“学生回答問题该面向谁”这个问题,让我想到了在课堂上教师如何利用一些非言语行为,增强信息的表达力,更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呢?肢体语言的使用,如,点头、握手、眼神等都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过这些行为必须是有情感渗透的。面无表情的人,说话的内容再怎样精彩,也不会吸引人。

(作者单位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市葛家中心完小)

猜你喜欢

发言者注意力情感
让注意力“飞”回来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今天天气不错
失落的情感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扬眼”APP:让注意力“变现”
A Beautiful Way Of Looking At Things
Keynote Speakers
发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