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新课改,提高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3-04-29赵翔
赵翔
思想政治课是时代性、知识性、针对性、综合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政治课的教学方法应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政治课的改革应走在时代的前列。长期以来,普遍存在着学生对政治课不感兴趣,教学效果不佳的现象。中学思想政治课作为思想教育的主渠道,已经显得有些力不从心。随着新课改的全方位展开,对思想政治课进行改革,增强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已刻不容缓,我们只有以新课标的宗旨为指导,不断地探索、创新、改革,才会在前进中披荆斩棘,不断进步。
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提高政治教师自身素质,为思想政治课掌好舵
思想政治课的任务是教师通过向学生传播一定的思想理论,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辨别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品格,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创造、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因而,政治教师要具有良好的理论修养、尤其应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这就要求政治教师在政治上要头脑清醒,坚持正义,坚持真理,既不激进也不保守,既思想解放又实事求是,既成熟又稳健。在事业上精益求精,甘愿默默无闻的奉献,在业务上要博学多识,勇于进取,有学者风范。政治教师要将自己的高尚人格融会于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影响学生逐步形成完善的人格品质。
二、改革教学方法,创造学习氛围
(1)深入浅出。政治概念、原理比较抽象,理论性较强,中学生知识水平有限,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在学习和掌握上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中必须努力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把科学性和趣味性结合起来。为了搞好形象化教学,教师要做“有心人”,注意收集、积累丰富生动的材料,如文学作品,轶闻趣事、名言俗语等。在教学中灵活准确地加以运用,就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加深印象。
(2)设疑激趣。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教学中,以巧妙的提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引导学生探索真理,发现真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造了必要条件。例如,在讲“一国两制”时,现提出下列问题:为什么要提出“一国两制”,实行“一国两制”会改变我国的国家性质吗?“台独分子”提出的“一国两府”“一边一国”论,与“一国两制”一致吗?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被调动起来,他们旁征博引,各抒己见,他们的创新发言常让我们耳目一新,叹为观止。
(3)形式多样。思想政治课教学切忌形式单一,方法僵化,因为那样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感。教学中应根据教材内容,教师特长和学生特点恰当运用电、电视、课件等,使传递的信息新颖、感染力强,并变静为动,动静结合,创设出赏心悦目的教学情景,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关注时政焦点,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思想道德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没有脱离生活的纯道德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采撷生活中的实例。要做到这些,教师平时就要多注意观察周围的一些现象,关心国家大事,并把思想政治课与时政焦点相结合,例如在“3 .15”消费者权益日那天,我设置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同学们,老师有一件事要大家帮忙,我买了一双皮鞋花了200元钱,才穿三天,坏了,我该怎么办?问题一出学生的学习兴趣空前高涨,都瞪大眼睛想办法,出主意,有非法的做法,有合理的索赔,此时,教师要不失时机的教育学生要依法办事,才能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四、与实际紧密结合,增强思想政治的实效性
课堂教学中传授的知识,能否内化为学生觉悟、外化为学生行为,关键是让学生深入实际。社会实践是促使学生形成坚定信念的“催化剂”,“知行合一”的中介和关键。部分学生对现阶段还要提倡艰苦奋斗表示不以为然。针对学生的这种思想,组织学生访问了市级明星企业——宁城塞飞亚集团。该企业原只是5名工人,12000元资产的村办小厂,20多年的艰苦创业,使企业成为有几亿元资产,年产值上亿元,利税几千万元的大型企业集团,他们至今保持着创业者们当年“只值几分钱的旧扫帚柄也加以再利用”的优良传统。通过调查访问,使学生懂得“经济发展了,但艰苦奋斗绝不能丢”,“艰苦奋斗不仅仅是一种经济行为,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状态”。小结会上,一位家境较为富裕的男生说:“过去我一直大手大脚化钱,从未考虑过节约,有时随便丢弃半成新的鞋、袜等,通过这次活动,我深为过去的行为而惭愧。”
教学过程是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的有机统一。在思想政治课上对学生的情感过程施加影响尤为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时时与实际结合起来,为学生实践道德行为提供机会。例如,在讲授环境问题时,让学生调查我们周围存在哪些环境问题?对人类和自然有那些危害,我们应如何应对?学生完成了此次社会实践活动,自觉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同学明显增多。
总之,思想政治课这个载体,在学校中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只有改革传统的说教方式,积极改进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和形式,采用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把学到的道德知识转化为道德行为,才能培养出具有现代社会观念和公民意识的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