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的成因及其对策研究
2013-04-29李永秀
李永秀
摘要:班级是学校的一个细胞,是学校有机的重要组成部分。班风学风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校的生命力。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学生在这里生活学习,健康成长,乐在其中;教师在这里传授知识上课,兴趣盎然,乐在其中;班主任教育教学得心应手,班级生机勃勃,乐在其中。然而,任何一个班都会有少数或几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我们通常称为“学困生”。这些学生不仅学习困难,行为习惯也比较差,懒散,厌学。广大班主任、教师在工作中,创造积累了许多值得借鉴的帮助转化“学困生”经验。这里提出的学习困难学生的成因及其对策研究是从众多经验中归纳出来的,有广泛的实用性。
关键词:学困生 成因 对策研究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作为社会中的人,承受着各种各样的压力。而作为学生中的学习困难的学生,面对着来自老师、家长及社会的压力,更是备感压抑。“让每一个孩子抬起头来” 。苏氏几十年前说出的这句朴素的教育名言,可以为今天我们所说的素质教育中的“面向全体”的含义作出形象的注释。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的今天,转化帮助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成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学习困难学生的成因分析
(一)、客观原因
1、先天遗传因素
由于智力是由观察力、记忆、思维能力、想象力和注意力等能力有机的综合而构成的。因此,对于学困生来说,虽然其智力属于正常范围,但如果智力结构中的诸因素发展不平衡,一些发展较差的智力因素会导致其学习产生困难。
2、家庭教育的影响
调查表明,具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往往是由于家长对其溺爱、袒护或采取粗暴的教育方式,家长不自觉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或工作或家庭中的不幸而忽视对孩子的教育等的影响。
3、社会环境和不良思想的影响。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改革,制度又不够健全。因此,社会文化市场缺乏监管力度,一些不健康甚至是腐朽有害的产品在市场上流行。另外,社会上的一些不健康思想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实利主义,也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一些中职生,出现了狭义、偏见、嫉妒、暴躁、孤独、抑郁等不良个性心理特征,甚至一部分中职生毫不犹豫或毫不内疚地说谎、欺诈,发生违纪违法行为。
4、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上的不当.。
首先,教师的人才观、教育观未能发生根本改变;教育方 法简单、缺少与学生心灵的对话、沟通和交流;全员育人意识不 强、教学渗透德育少、关爱学生少;师生信心缺乏“交叉感染”。 其次,办学条件较差,不能满足学生求学需求。部分教师从思想上放松对学生学习和生活上的关心和关爱,只注重管理学生或就单是上课,忽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未能将管理、教育、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因为管理、教育、教学只是一个问题的多方面,是一种手段。向社会输送合格的技术人才,只有将管理、教育、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注重教育的作用,才能发挥更好的效果。
(二)主观原因
1、性格造成的困难
主要表现是意志薄弱,缺乏克服学习困难的顽强意志,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遇困难易退缩、消沉。
2、学习动力造成的困难
主要表现是缺乏自信心,只要遭受一次小的失败或挫折,往往就否定自我,产生惶恐和逃避心态,导致学习动力、学习意志和学习兴趣上的衰退。意志薄弱,不能用正确的观念战胜不合理的需求,从而 产生许多利己、消极的行为。 好奇心强,精力旺盛,追新猎奇,盲目模仿消极东西。 仅凭一时好奇或兴趣,便对新鲜事物不加辨别和选择的模仿、实 践,误入歧途。
3、方法策略造成的困难。当学习的任务和内容改变时需要学生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一旦学生不能及时、恰当地做出调整时,学习的困难会增大。
4、缺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能用发展的、 辩证的观点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喜欢用狭隘的视角、个人私利来为自己消极的人生价值观作辩护,加之外部 环境的影响,更使其人生价值观显现出享乐性、功利性。
四、学习困难学生的对策研究
(一)、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援助
第一,给支持。重点是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掌握学会学习的技能和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帮助他们建立学习成功的自信心。第二,给动力。要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明确发展的目标和可能性,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长处,最有效地发挥自己的优势。第三、给调控。要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摆脱困境,摆脱矛盾。在他们学习不自觉时多给些监督和督促,在他们自信心不足时多给些激励和鞭策,在他们有所前进时多给些肯定和鼓动,在他们彷徨时多给些关爱和耐心。第四、给机会。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不要急于求成,让他们多一点循序渐进的机会;要多开一些通道,多搭一些舞台,多一点展示自我的机会,鼓励学生战胜自我。对于这样学生是一个充满反复的长期教育教学的过程,教师应该容忍他们一次次“不尽人意”,应充满热情、满怀信心地鼓励他们一次次战胜自己,看到自己点点滴滴的进步,体验进步的快乐,从而更加努力。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基础。
“亲其师,信其道”,这是自古以来的名言。学习困难学生的一个普遍性问题,就是得到的温暖太少,周围的人对他们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嫌弃态度,而学习困难的学生又比其他学生更渴望获得关心和爱抚。因此,作为老师更应主动去关心和爱护他们,更要尊重和维护他们的人格,对于他们的爱像对任何学生的爱一样,要真挚,建立起深厚的师生感情。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哪怕是很小的进步都要及时给予热情的鼓励和肯定评价,并提出合理的期望,坚定他们的信心,只有通过关爱和信任,才能启发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振作起来,面向明天。作为教师与学习困难学生建立感情基础,并不简单,因为他们常常疑惧和戒备,必须与他们尽可能的多交往,跟他们交心,指导他们完成班级体交付的任务、工作,为他们排忧解难。在学习生活中的交往中加深理解,在共同活动中建立感情。
(三)、尊重人格,树立自信,体验成功。
成功是自我激励、增强自信心最有效的途径,因此,教师应对学生的不同特点,承认差别,分层次、有目的、有步骤地因材施教,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发挥特长和展示才华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自己是“有出息”,体验成功。“如果一个教师教的是一些成绩优秀的学生,他的学生考上大学的当然多,他自然就“有名”了;如果这位老师能够在转化“学困生”方面也取得卓越的成绩,让每一个“学困生”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较大的提高——那么,他才是真正的名师。”
(四)、运用班集体的力量,组织教育合力。
教育帮助学习困难学生,不能只靠班主任,要运用班集体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组织教育合力。科任教师、同学以及家长都应直接参与工作。一个好的班集体,具有“同化”功能。我们要有意识地把他们组织到班集体运转机制中去进行转化帮助工作,要具体的为他们安排合适的角色地位,让他们做事情,让他们参与评价,他们会从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得到鼓舞,会在集体的成绩面前受到激励,会在亲自经历的活动实践中进行自我教育,集体力量是无穷的。
以上是对学习困难学生的比较肤浅的一些方法,在本文的完成过程中,我更加体会到:教育是心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