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写作教学表现标准体系的建构

2013-04-29郭家海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3年6期
关键词:外祖母教官层级

郭家海

“课程标准”在教育学中是一个年轻的概念,至今不过100年左右,在我国为当下广大教师熟知不过10年(我国二十世纪前期曾广泛使用,但由于历史断层,当代教师基本不知)。因此,“新课改”以来,尽管大家对“课程标准”这四个字几乎耳熟能详,但由于课程标准的可执行性仍待完善以及一线教师仍缺少真正的理解,课改的实效便远远不及预期。

课程标准是“对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应该知道什么和能知道什么的界定和表述”,反映了国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期望。课程标准通常包括几个具有内在关联的标准,主要有内容标准和表现标准。内容标准规定学生学习内容,表现标准显示学生在内容标准方面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及其实践能力的具体例子和明确的定义。

一、现状:我国写作教学表现标准的结构性缺失

根据上面关于“标准”的理解,我们发现,我国课标中没有“表现标准”。我国的课程标准虽已颁布逾十年,但是标准在实际中发生的影响微乎甚微,基于标准的教学与评价也很难落到实处。这在很大程度上与缺少表现标准有关。

我国写作课程标准缺少表现标准,其内容便显得非常简单。整个高中三年,课程标准关于写作只有以下六条300多字的抽象要求:分别强调了“观察体验”“理性表态”“发展思维”“个性表达”“技巧语言”“多写多改”。除了最后一条最后两句是具体的,其它基本上都有“玄妙笼统”之嫌。

因为缺少表现标准,我国的写作课程标准层次性、精细性、可操作性都不足。因此,才会有“我即语文”“我即作文”这般极具个性化的几乎不可复制的教学思想。提出这种思想的优秀教师往往个人功底比较深厚,其教学往往又“暗合”了课标要求和某些写作教学规律,因此效果不错,但是,这种极其个性化的不可复制的教学主张煽动了各种层次的教师,不少教师自身缺少基本的写作教学素养,盲目自由地进行“溜冰式”教学,想到哪儿就教到哪儿,想教什么就教什么,完全置课程标准于不顾,导致写作教学期刊上“主张”不断,课堂上一片荒芜,让大学教师和社会人士连连叹息基础教育写作素养“一年不如一年”。

二、探索:中西方写作教学表现标准的开发

母语写作课程标准是整个国家课程标准体系中的一部分,其思想要求、结构思路也充分体现整体标准的追求。近年来许多国家都做了积极的建构,其中以美国最为典型。为了确保学生获得国际上最好的教育,美国国家管理者协会(National Governors Association,NGA)、重点州学校管理者委员会(Council of Chief State School Officers,CCSSO)和成就公司(Achieve)于2008年发布了《成功的基准:确保美国的学生获得世界级的教育》(Benchmarking for Success:Ensuring U.S.Students Receive a World-Class Education)的报告。随后,于2010年6月2日,颁布“共同核心州立标准”(Common Core State Standards,CCSS),包括共同核心州立英语标准和数学标准。其写作方面从学前班到高中毕业都有着很具体的表现标准,我们以二年级记叙文写作表现标准为例:

根据学生表达可能存在的水平状况,依次分出四个等级:不合格、基本合格、合格和优秀,分值依次为1-4分。有了这个评分标准,教师可以向每个学生解释给他们作文判分的理由和依据,有了这个标准,学生就能够知道自己获得的分数是什么意思,是基于什么标准的。从这个评分标准列表中,学生也能够知道好文章标准,只有当学生知道好文章是什么样子的,我们才能期待学生写出好文章。

近年来,写作表现标准缺失的问题也引起了我国有识之士的重视,“反思近10年语文新课程改革,我们既看到了很大的成绩,例如转变了教育观念,改变了教学行为方式教师和学生参与课程开发、设计、评价、管理等;也不时地发现问题,例如课程改革的异化,教学目标的虚化,教学主体的表象化,教学内容的泛化或窄化,教学过程的表演化,教学方法的形式化等”。发现问题重要,解决问题更重要。就写作教学表现标准而言,如何在抽象的课程内容标准之外借鉴国际发达国家如美国等课程标准的长处,开发明确清晰、具体可用的“表现标准”也有了一些可贵的探索。上海浦东课题组的“短篇推理小说写作评价量表”可以作为代表,这份表现标准评价层级量表选取了“构想与内容”“组织”“语气”“用字遣词”“语句流畅”“文字正确性”六个要素培养点对短篇推理小说进行立体式地分析,每个点都开发了四个不同层级的性质描述:

三、参考:我国写作课程表现标准体系的建构

由于文化的差异,西方的母语写作表现标准无法直接借鉴;而国内的一些尝试往往又处于选点探索阶段,一时不成体系,难以在实际教学中进行系统实验。为此,常州市中小学写作教学名教师工作室联盟在10年研究的基础上,建构了一个贯穿“小学—初中—高中”叙述类、议论类、描写抒情类与阐释应用类四大文类涵盖48个专项(要素培养点)的参考体系。这个体系中,不同学段、不同文类之间都有其逻辑递进的层次,从下表的“要素培养点”上可以看出来。即使不同学段、不同文类“要素培养点”的名称相同,其要求与内部表现标准层级也不同。

这份“要素培养点”是一个“中介”,上承课标,下启课堂教学目标。其中每一条都有一个表现标准层级描述体系。这个“体系”就是一个程序性知识体系,包括五个组成部分:课堂化文类专项目标(内容标准)、发展性评价层级表(表现标准)、专项写作涉及的概念(陈述性知识)、用以修改升级的策略(策略性知识)、用以解释印证表现标准的等级案例(事实性知识)。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开发更适合一组课甚至一次课的表现标准,例如下面的高中叙述类文本写作“人物与场景”层级表体系表现标准:

1.专项目标(内容标准)

(1)了解各种描写知识,能识别不同描写的好处;

(2)比较恰当地运用一些描写手法塑造人物、描写场景。

2.发展性评价层级表(表现标准)

3.相关知识(陈述性知识)

(1)贴着人物写:人物都有各自自身的生活逻辑和情感走向,做什么样的事说什么样的话,都由人物的身份与性格决定。站在笔下人物的立场、处境来(当时所在的具体环境)想问题、做事情叫“贴着人物写”。

(2)扁平人物:也称类型人物或漫画人物,一种体现比较固定特性的人物。

(3)圆形人物:性格多义、多变或在文章中有发展变化的人物。圆形人物内涵更丰富,性格中的矛盾会产生足够的张力。

(4)风景:作为背景的自然环境描写。往往对事件起着相应的衬托作用。有正衬和反衬两种。风景也可起过渡和调整节奏、舒缓情绪的作用。

(5)场景:即场面描写。它与单纯的环境描写不同,它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环境描写,一般由人物、事件和环境组成。

4.策略方法(策略性知识)

(1)在时空“场”中写:所有人物的言行都在一个时空“场”中。既要注意这个人与其他人的关系,又要注意这个人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在大环境中准确定位人物情态,把握性格。人物要与生活同步,与时代合拍。

(2)抓人物自身特点写:从同类人物中寻求差异,写出特定人物的特殊性。不能想当然地使唤人物,要对笔下人物有一定的理解,站在人物的立场、处境来想问题、做事情。要“贴着人物写”,尤其是塑造“圆形人物”。在确实需要的时候,抓住人物在事件节骨眼中的表现进行描写。要追求少而有神韵。

(3)“贴着人物写”:①贴着人物的心理写,直接描写人物心理,即直接深入人物内心,在人物的内心活动这个狭小的区域里展开,写出人物的精神世界;还可以借助神态动作、环境描写暗示心理。②贴着人物的言行写,以人物自身的言语和行动来刻画人物,可使文章具有更强的动作感。

(4)描写风(场)景:①在文章开头用一两句话简洁描写风景,为事件提供一个协调的(或反衬的)背景。②在人物很情绪化的时候(高兴、忧伤、失落)写上一两句人物身边的风景,衬托人物心情。

5.等级案例(事实性知识)

C级案例

天黑了,晚上的“自习”活动也结束了。走在回宿舍的路上,我们有说有笑,并没有感觉到什么异常情况。当走到宿舍的转弯处,刘教官并没有像往常一样让我们整队回宿舍。而是我们带到了队列训练的大棚下,让我们坐下。我们纷纷坐下,交头接耳道:“怎么回事?怎么到这里来?”“晚上还要进行队列训练?”“不会吧?”“这么黑怎么训练啊?”“谁知道啊?”刘教官一言不发,直直地望着我们。我们慢慢安静下来,望着刘教官。“可以安静了吧?”黑夜下,刘教官的话比白天更有分量。“你们知道我为什么带你们到这里来吗?”我们摇头。借着月光,我看见刘教官的脸是绷着的。“看来,是有什么事发生了。”“明天就要结营了,可看看你们!”刘教官的话在黑夜中很响亮。

(《这一天,让我铭记》第一稿)

【分析】这篇文章通过学生与教官的对话来表达对教官的敬佩。本段场景与细节描写很不到位,不能刻画出人的心理,难以突出人物性格及当时的心情。语言描写也过于繁杂,中间没过渡,给读者的感觉就是“急”,对主题的表达作用不大。根据本专项发展性评价层级表,此文为C级。

【修改】天早就黑了,周围一片宁静,偶尔会有几声蟋蟀声。黑夜中又传着我们的点点轻笑。到了宿舍的拐弯处,但让我们吃惊的是,刘教官把我们带到了队列训练的大棚下。“坐下!”黑暗中传来一声深沉而短促的命令。我们都看不清刘教官的脸。我们在黑夜中坐了下来。一丝月光洒在了刘教官脸上。这时,我们才发现,他脸是绷着的,眼睛睁得很大。我们都直挺挺地坐着。“怎么了?为什么刘教官这么生气?”“不知道啊!”窃窃私语又有了。不一会儿,月光照在了整个大棚里。刘教官的脸还是绷的很紧,双手放在背后,一言不发。整个大棚很安静,只有蛐蛐在叫。我们互相看了看,又看了看刘教官,最后又想了想今天的事。“难道……”我们慢慢低下了头,等待刘教官发话。刘教官绷紧的脸有些松了。“知道为什么我要带你们到这里来吗?”大棚内鸦雀无声,依稀还是只有蛐蛐声。

【再评】修改过的本段场景描写变多了。月光,蛐蛐重复出现。还有刘教官绷紧的脸,这都对描写刘教官这一形象起了一定的作用。同时也以声衬静,将当时的情境很好地描写出来。用蛐蛐声来烘托当时人物心情。月亮的重复也有这味道。但本片段有点乱,各处描写不能很好地相互映衬去表达主题。所以根据本专项发展性评价层级表,此文为B级。

B级案例

人气果然很高,我前面还有六七位顾客在那等着哪!不过为了解开我心中的疑团,等等就等等吧。

摊主大约四十几岁,皮肤黝黑,脸上已经布满了皱纹,可脸上总带着和蔼的笑容,还不时与买饼的人有说有笑。我可没空听他们闲聊,只是目不转睛地盯着那双已很是苍老的手。打蛋、翻面、涂酱、撒盐、包饼,动作相当娴熟,但这一切都是每个买鸡蛋饼人必备的素质啊,这使我更加纳闷了。

没过多长时间已轮到我了,“一个鸡蛋饼!”我顺手将两个一块钱硬币扔进了她摊位上的一个陈旧但精致的小木盒中。

“盒子里有五毛钱找零,自己拿吧!”

什么,只要一块半?要知道自从物价上涨后,鸡蛋饼的价格也跟着翻了一番,从以前的一块涨到了两块。

“怎么你这便宜五毛啊?人家都卖两块啊!”我好奇地问道。

“一块半够了,就一块半我还有赚头哪!这样你们高兴,我也高兴!”

(姚逸《谢谢您,亲爱的阿姨》)

【分析】作者对这位摊主的相貌,动作、语言进行了描绘,大致塑造出了一个和蔼、勤劳、朴实的鸡蛋饼摊主的形象。肖像描写“皮肤黝黑,脸上已经布满了皱纹,可脸上总带着和蔼的笑容”,外貌特征上掌握的还算到位,基本符合生活事实,但“脸上布满了皱纹”与“苍老的手”连在一起给读者的感觉似乎是这位摊主很老了,与作者前文所说的“摊主大约四十几岁”前后有出入,也有点偏离作者本来所要塑造的勤劳,能吃苦的形象。根据本专项发展性评价层级表,此文为B级。

【修改】人气果然很高,我前面还有六七位顾客在那等着哪,不过为了解开我心中的疑团,等等就等等吧。

摊主大约四十几岁,皮肤黝黑,脸上已经留下了几条岁月的痕迹,可笑容常驻,还不时与买饼的人有说有笑。我可没空听他们闲聊,只是目不转睛地盯着那双布满了老茧还有几道烫伤疤痕的手。打蛋、翻面、涂酱、撒盐、包饼,动作虽然相当娴熟,但这都是每个卖鸡蛋饼人必备的素质啊!这使我更加纳闷了。

没过多长时间,已轮到我了,“一个鸡蛋饼!”我顺手将两个一块钱硬币扔进了她摊位上的一个陈旧但精致的小木盒中。

“盒子里有五毛钱找零,自己拿吧!”

什么,只要一块半?要知道自从物价上涨后,鸡蛋饼的价格也跟着翻了一番,从以前的一块涨到了两块。

“怎么你这便宜五毛啊?人家都卖两块啊!”我好奇地问道。

“一块半够了,就一块半我还有赚头哪!够了够了!”

【再评】在摊主的外貌描写上做了些修改,前稿的“布满了皱纹”太过夸张,更多的是显出摊主年纪的特点,与作者本身想塑造的吃苦耐劳的形象有偏离。且与后一句连用两个“脸上”,读起来太过累赘。对于手的描写更为细致,更贴近生活,贴近摊主职业本身,使读者读起来觉得更有真实性。最后对摊主语言的描写做了一下修改,前稿话语太过繁琐,而且有些失真,与摊主正在忙碌做饼的情境不符,修改后更真实了。根据本专项发展性评价层级表,此文为A级。

A级案例

“下雨了还要去拿作业吗?”妈妈望着窗外,“带上围巾吧,这天下午还好好的,晚上就突然冷起来了呢。”

“一定要去的。我走了,再见。”我围上围巾,穿得暖暖地走进雨帘中。真冷!风掀起短发,直探耳边;雨随之侵入进雨伞的保护范围内,打湿了裤腿。

匆匆地赶车来到学校,在教室里直向手心哈气,冻得通红的手却丝毫没有一点回暖的迹象。也不论手只有一点知觉,抄起作业本就又走进蒙蒙烟雨中。

雨本身并不大,可是阵阵寒风却让雨在天空中随意飘洒,哪怕有伞也阻挡不了它带着寒气直入伞中。繁华道路两旁,路灯朦胧、似乎是风吹进眼中,蒙住了视线。

“这叫什么事,停车在这,给了你看车费,车上竟有了这样一条划痕。”

“对不起,小姐。也许是其他车开过来时擦了一下。”

扬起伞角,看见一位身着艳丽的女人与一位穿着灰暗的老男人在饭店前的停车处正闹得不可开交。

女人一只手撑着红色洋伞,背对着,看不到她的眼色,另一只手插在腰间,双脚微叉开地站着,黑色的高跟靴不时地在地上打着点。

“真的对不起,要不看车费还您,我真的对不起。”老男人不是很高,只能看见他撑着黑伞站在女人对面,身子也被女人遮住了,只能看见一双灰绿的球鞋在灯光下静站在小水坑里。

“算了算了,算我倒霉,饭店怎么会请你这样的人来看车。”女人在车中一个孩子的催促下,进了车,猛地加速,头也不回地开走了。

老男人叹了两声,走到饭店外的角落里,蹲了下去。他两手相互环在袖子里,那把黑伞插在两臂之间扬起伞角,继续凝视着前方——那片停车场。这下看清楚了,男人的脸上没什么特别的东西,只是那双眼睛里透着丝丝哀伤,却依旧睁大着看着前方。身上的衣服看上去很单薄,也许不知天气骤变吧,只在外面加了一件红色的马夹。对了,马夹还是单的,怎么能耐得住寒气?他缩着双腿,尽量地使自己靠紧墙壁,但微微灯光下,还是能看见他在颤抖——伞沿上的雨珠颤抖着落下来,落在他身上,他却似乎毫无知觉。

而他身后,就是开暖气的饭店,可他似乎怎么也不愿到饭店门口去,哪怕只有一点温暖也好。

望着饭店里耀眼的灯光;看着那群在里面边吃边笑的富有人,不知是什么沉入了心底。走近他跟前,脱下围巾,送给了他。笑了笑,走向回家车站。

在我心中,繁华的街道我不喜欢,外表富有的人我不喜欢,只有那个黯淡角落里那个朴实而善良的你留在了我心里。

(芦芸《你在我心里》)

【分析】这是一篇很不错的文章。首先,这篇文章的语言描写简练却很有力度的起到强调烘托和反映人物形象的作用的效果。文章以语言开头,人未见而先闻声,这一点就很新颖。开头与母亲的对话看似无关紧要,但细细推敲便能发现对话强调和烘托天气的寒冷,为下文塑造老男人的形象起到了铺垫作用。男人和女人的语言差异也很大,女人口气蛮横嚣张而男人低声下气,一句一个“对不起”。这源于双方身份的差异,女人开的是高档轿车而男人是个看车的。作者注意到这种差异,通过女人的蛮横表达了对富人的飞扬跋扈的厌恶,通过男人的低声下气表达对朴实与善良的崇尚,直接为文章中心服务。

对于肖像,作者也注意到了这种差异,具体表现在以下三对对比:第一,从总体形象上对比。女人“身着艳丽”,男人却“穿着灰暗”。接下来,从细节是对比。女人撑的是“红色洋布伞”,而男人撑的是“黑伞”。女人穿的是高跟鞋,而男人穿的是“灰绿的球鞋”。这种一贫一富的差异描写的淋漓尽致。最后对男人雨下守车的情景进行描写,用“凝视”“哀伤”“睁大”来体现男人的朴实与善良。一件单薄的马夹,缩着双腿,靠紧墙壁,颤抖……这是多么凄凉啊!作者的以肖像渲染气氛、表现性格的功底可见一斑。根据本专项发展性评价层级表,此文为A级。

A+级案例

我醒来时,轮船又颤动着噗噗地响了。船舱的窗户明晃晃的,像一个太阳。外祖母坐在我身旁梳头,皱着眉头,老是自言自语地咕哝着。她的头发多得出奇,密密地盖着两肩、胸脯、两膝,一直垂到地上,乌黑乌黑的,泛着蓝光。她用一只手从地上把头发兜起来提着,挺费劲地把稀疏的木梳齿儿梳进厚厚的发绺里;她的嘴唇歪扭着,黑眼珠儿闪耀着气愤的光芒,她的脸在大堆的头发里变得又小又可笑。

她今天样子很凶,但当我问起她的头发为什么这样长的时候,她还是用昨天那样温暖而柔和的腔调说:

“看来这是上帝给我的惩罚,上帝说:给你梳这些该死的头发去吧!年轻的时候,我夸耀过这一把马鬃,到老来我可诅咒它了。你睡吧!还早着呢,——太阳睡了一夜刚起来……”

“我不想睡!”

“不想睡就不睡好了,”她马上表示同意,一面编辫子,一面往沙发那边瞧,母亲就在沙发上躺着,脸朝上,身子直得像一根弦。“你昨天怎么把牛奶瓶子打破了?你小点声说!”

外祖母说话好似在用心唱歌,字字句句都像鲜花那样温柔、鲜艳和丰润,一下子就牢牢地打进我的记忆里。她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在笑容里,快活地露出坚固的雪白的牙齿,虽然黑黑的,两颊有许多皱纹,但整个面孔仍然显得年轻,明朗。但这面孔却被松软的鼻子、胀大了的鼻孔和红鼻尖儿给弄坏了。她从一个镶银的黑色鼻烟壶里嗅烟草。她的衣服全是黑的,但通过她的眼睛,从她内心却射出一种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光芒。她腰弯得几乎成为驼背,肥肥胖胖,可举动却像一只大猫似的轻快而敏捷,并且柔软得也像这个可爱的动物。

在她没来以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用一根不断的线把我周围的一切连结起来,织成五光十色的花边,她马上成为我终身的朋友,成为最知心的人,成为我最了解、最珍贵的人,——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丰富了我,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的。

(高尔基《童年的朋友》)

【分析】高尔基在这篇作品里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和方式,又加之作者自己浓厚的感情,使全文的描写极富立体感。运用了肖像描写来正面刻画人物形象,语言描写来推动情节发展,动作描写、心理描写中的一些细节来更好地表达主题和塑造人物,一些风景描写也可以烘托气氛和心情。整篇的描写十分融洽漂亮,塑造出一个可爱慈祥的外祖母形象。

作者开头将明晃晃的窗户比喻成为太阳,这是一种明媚的心情下才会有的比喻,说明了作者与外祖母在一起时的舒心与愉快。肖像描写抓住的重点是头发:密、多、厚,这是一种健康的表现,“乌黑乌黑、泛着蓝光”,这是一种传神的表达方式,十分形象生动。之后两人间的对话也是十分可爱的。“太阳睡了一觉刚起来……”,这样的句子从外祖母口中说出,可以品味出这个老妇人心灵的年轻,这是能和年幼的高尔基成为朋友的很重要的因素,这样可以使文章更加富有逻辑。简单的言语对白,其中包含了很多作者对外祖母的感情,并很好地将它表现出来,写出了叙述者的感觉。作者在集中描写外祖母的面容时,反复提及“光芒”,这里折射出的是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写出了人物的一种神韵。文中有一段“她腰弯得几乎成为驼背,肥肥胖胖,可是举动却像一只大猫似的轻快而敏捷,并且柔软得也像这个可爱的动物。”的描写,真可谓是外祖母是“我”的“朋友”的最好写照。在这段描写中,外祖母的形象一览无余:虽然繁重的劳动和生活的艰辛让“她腰弯得几乎成为驼背”,但她的勤劳又让她的动作轻快而敏捷。把外祖母比做“大猫”,调皮中写出了外祖母的勤劳能干,也进一步表现出了“我”和外祖母的“朋友”关系,使外祖母的形象仿佛立马跃然纸上,将作者对外祖母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根据本专项发展性评价层级表,此文为A+级。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案例”不同于传统写作教学中的“范文”,而是针对不同层级表现标准的“说明书”,这种案例不仅“示例”了等级标准,也增强了标准的清晰度、透明度和适用性。“策略”则是学生表达升级的拐杖、脚手架,在使用了这个策略而达成升级的样例作用下,这个策略便鲜活起来,学生的积极性由此而兴起。这样的“表现标准”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运用这个具体的标准,可以“大大缩短学生表达由‘生变‘熟、从‘拙到‘巧的时间,从而提高了表达教学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外祖母教官层级
外祖母的美味(节选)
军工企业不同层级知识管理研究实践
基于军事力量层级划分的军力对比评估
回忆我的外祖母——坚强独立的女“水客”廖德英
动物入学也军训
教官之吼
尴尬
任务期内多层级不完全修复件的可用度评估
菊香依存
明星外祖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