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浅析

2013-04-29罗春瑞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3年6期
关键词:历史教学学生

罗春瑞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倡导的课程理念是: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经过尝试,我认为可以突出抓好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教学,以达到有效教学目的。

一、阅读法

人教版历史教材图文并茂,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好材料,所以应把指导学生阅读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但是,并不是每个学生都善于阅读,有的只会死记硬背,有的不能深入理解课本内容,学习后仍然一知半解。因此,教师有必要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为了提高学生阅读的有效性,应该指导学生直接在教材上用各种符号来表示知识所要掌握的程度。把重要的内容,比较重要的内容,特别重要的内容,关键性字、词,重要的段落,用各种符号标出,这样便于记忆。课文中有许多重要的插图,插图的目的是把较难理解的文字叙述内容加以形象化、具体化、条理化,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参照插图,与课文文字内容对应阅读。以帮助学生理解文字内容,增加记忆的深刻性。教材中设置了“导入框”和“自由阅读卡”栏目,这是学生自学的资料,目的是把生动形象的历史故事、诗歌、文物、图画等带入正文,这些资料不仅能提高阅读的兴趣,而且能开拓学生视野,拓展历史知识。当然,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应着重阅读正文,因为这是每课的重点,是精读部分,阅读时要做到“四到”:即心到、眼到、口到、手到。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采用这种方法学习起来,得心应手,并且兴趣盎然,知识的层次清楚,记忆效果很好。

二、演示法

顾名思义,演示法就是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多媒体教学因其具有新颖性、形象性、交互性、灵活性,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在有限的单位时间内获取更多的信息,较彻底地分解知识技能信息的复杂度,减少信息在大脑中从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加工转换过程,充分传达教学意图。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它可以将大量的必需的史料、图片资料等带进课堂教学之中,既轻便又实用,鼠标轻轻一点,史料、图像就展现在同学们的面前,有声音有动作,满足了历史学科中对史料和图片资料的要求。特别是对于图片型材料题,通过课件将图片和文字同时呈现给学生,教师再辅之以点析,这样在无形之中就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授《两汉与匈奴的和战》时,可以用多媒体技术艺术地再现了汉初中原的贫困、北方匈奴的强悍以及白登城之战的情形,然后设置问题:西汉政府无力抵御匈奴,可是匈奴又不断南下进犯,时刻威胁着西汉的安全,怎么解决这一问题?经过一番讨论,同学们对于“和亲政策”的理解就比较顺利也比较深刻了。在讲到抗日战争这一阶段时,可以利用现成的图片、史料、影音材料制作课件,让学生直观的感受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所犯下的种种罪行,激起学生对日本侵略中国的义愤,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讲到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时,可以播放《地雷战》、《地道战》的片段,让学生重温那段历史,更能激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三、讨论法

学习者在教师指导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由全班或小组成员,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各自发表意见,集思广益,以进行互相启发,互相学习的教学方法。讨论法的应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想;可以启发学生学会钻研问题,分析问题,独立思考。从而加深对知识的领会;可以培养学生摆事实,讲道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科学态度和口头表达能力。

开展课堂讨论形式多样,但讨论要统一安排,分组进行。如讨论的时间安排要充分合理;讨论内容选择要恰当等。在组织全班同学讨论时,可以拟定同桌2人、前后4人,也可以按小组划分8人、10人围成一圈等多种形式,讨论时可以不拘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允许学生凭自己的直觉和生活经验结合课文的知识点进行共同讨论、广泛交流,调动学生学会质疑、学会合作,达到有学有感、有思、有行的最终目的。例如,在学完《统一国家的建立》这一单元后,在评价“秦始皇功过”这一课题时,就可采用8人一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因为学生刚学历史不久,对评价课题把握不准,通过组织讨论、交流,学生得出了秦始皇是第一个统一中国的历史人物,又能指出秦的暴政,他破坏中国古代文化,实行焚书坑儒,漠视生命穷奢极欲、奴役人民等功利思想。从而使学生学会运用辩证法的观点来评价历史人物,懂得如何理解与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又如,讲述红军长征、岳飞抗金、文天祥抗元等历史事件要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形成身临其境氛围中,体验活生生的历史过程,自由展开言论,独自地发表见解,通过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启迪,产生新体验、形成新观点,学到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而不是教师给他们的灌输,使参与、探索、开拓的意义落实到实处,使学生的思想、品质、道德等得到净化。

四、比较法

在历史教学中,通过对不同时间、空间条件下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及历史人物进行比较,鉴别异同,找出联系,发现本质,探寻历史发展的共同规律和特殊规律,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鉴赏能力,这就是历史比较法。巧妙地运用比较法,精心设计比较内容,是达到良好地教学效果的捷径。

运用比较法进行教学,对于比较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必须有对应的对比点,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比较项。例如,教学完辛亥革命这一历史事件时,可以与前面的知识“戊戌变法”进行比较。从运动存在的背景、领导的阶级、革命的斗争方式,历史意义及失败原因、经验教训等方面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懂得先后代表近代社会进步潮流的两次资产阶级运动,虽然都在不同程度上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救亡图强和政治革新,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整个社会的进步,但是都未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出路,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造成这种相同结局的原因却是相同的,那就是客观上的敌强我弱,主观上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的软弱性。这样一比较,学生对历史规律的认识和理解明显加深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了,使学生在思想上认识到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不具备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条件,中国人民的唯一选择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使学生更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历史比较是多方位、多层次的,但并不是不择要领,而是要有重点地进行比较。因此在进行比较中要将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与事件、人物所处时代的特征,发展的主张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得出有价值的结论。又如把唐太宗与汉武帝的历史功绩进行比较,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民族关系等方面进行比较,使学生认识不同时代的两位帝王在中国历史上所产生的影响,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当然,教无定法,学无定式。除以上方法外,讲授法、假设法、访问法、列举法等方法常常运用。在历史教学中,运用什么方法,要从教学的实际出发,要以教材提供的材料为基点,要以教学目的为依据,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恰当地使用各种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历史教学学生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赶不走的学生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学生写话
新历史
学生写的话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