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关怀让思想品德课堂更精彩
2013-04-29梁健鹏
梁健鹏
面对传统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缺乏人文关爱的现状,新课标的人文性特征强烈要求思品课堂教学要实施人文关怀,通过人本化教学,传承优秀文化,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导向作用,促进思想品德课高效课堂的生成。人文关怀的贯彻实施,既转变了教学方式,突出了学生主体作用,活跃了课堂氛围,提高了课堂实效性,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又有效地实现了“三维”教学目标。人文关怀让思品课堂更精彩。
一、人本化促和谐课堂生成
落实人文性,实施人文关怀,最基本的做法是实施人本化教学,即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营造适应“发展”的育人环境。
1. 尊重学生的人格。美国教育家爱默生曾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尊重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在思品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关爱每个学生,信任每个学生,放下教师架子,用平易近人的语调与学生沟通,让学生感到教师的亲近,从而形成和谐的教与学氛围。同时,教师还有时刻注意课堂上每位学生的变化,关注每位学生。记得有一次,我在讲解重难点知识时注意到一名女生状态不佳,还悄悄抹起了眼泪。于是我在布置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后,走到女生身边委婉地询问她身体状况,得知她是由于经期到肚子疼,但又害羞怕同学笑话她,就急得流泪。我立即安排了她的一个好朋友陪着她去洗手间。后来,这名女生特意在周记里向班主任表述:“我很感谢政治老师的关爱,他保护了我的隐私,让我感受到了亲人一般的温暖。”这就是尊重的力量,这就是最大的人文关怀。在尊重的基础上,我们一定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
2. 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新课标从科学发展的角度出发,提出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这就要求思品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特点和认知水平,让学生做他力所能及的事。为此,我们积极实施导学案教学,倡导课前预习,堂上合作探究。在编写导学案以及设计课堂练习、作业时,刻意设计学习思路、细化知识结构、分层次设计练习及作业等,用教师的人文关怀来唤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理念的导学案,充满了教师的人文关怀,尊重了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赢得了学生的欢迎。思品教师不仅要尊重学生,还要学会激励学生。面对学生的创新想法,教师要不耻下问:“你真棒!这么新奇的想法你是怎么想出来的?”面对学生的暂时失败,教师应热情引导:“不要气馁,换个角度想想,说不定会柳暗花明呢。”这样,学生始终处于被激励的气氛中,能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学生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可见,尊重滋润了学生的心田,人本化拉近了师生距离,促进了和谐课堂的生成,营造出适应“发展”的育人环境。
二、文化传承燃点学生激情
落实人文性,实施人文关怀,还要做的重要一点是关注优秀文化的传承与交融,即体现青少年文化特点,以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文明成果为载体,陶冶学生心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为此,思品教师要深入了解和掌握青少年文化特点,通过整合教材人文资源,找出符合初中生认知水平且感兴趣的优秀文化传统。比如,重点整合生命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生态教育、环境教育等人文资源。同时,思品教师还要懂得巧用人文资源,以其丰富的图文资料、佚事典故、名言警句等体现优秀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文明成果的文化素材为载体创设人文情景,使学生置身其中,燃点学生激情,陶冶学生心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例如,在讲授《立志报效祖国》一课时,我通过运用历史资源,将古今名人立志报国的事迹用动漫形式展播出来,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然后以“岳飞精忠报国”和“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两个历史素材为载体创设情景,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围绕“为何要立志报国”“怎样立志报国”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整堂课都充满人文关怀和爱国主义情怀。这样的人文情景,通过古今名人立志报国事迹的演绎成功地实施爱国主义教育,达成了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传承,陶冶了学生心灵,唤起了学生的爱国情感,燃点了学生的激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为思想品德高效课堂的生成创造了重要的条件。
三、导向作用有助目标达成
落实人文性,实施人文关怀,关键的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导向作用。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关怀学生精神成长需要,用初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实施教学,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思想品德课是德育课程,课程性质要求我们要坚持用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和导向思品课堂教学。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思品教师要从关怀学生精神成长需要出发,通过观看视频、观摩图片展示、小组合作探究等初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实施人文教学。通过启发学生思考、讨论、行为模拟、实践活动等方式,在知行统一中引导学生体会积极情感,理解道德规范,掌握价值判断与评价的标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比如,在讲授《精神文明建设》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体会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我根据《2011年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典礼》选辑了《感受道德模范魅力》的视频,向学生展示了郭明义、李文祥等“全国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迹,引起了同学们的共鸣。然后在合作探究环节,我又组织学生思考、讨论“道德模范为何感动我?”“你准备如何向道德模范学习?”,当各小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时,本节课达到了高潮。在综合点评时,我及时阐述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指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导向作用下,在充满思品教师人文关怀理念、体现学生精神成长需要而又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课堂教学方式下,通过认真的学习、领会、感悟,逐渐提升社会责任感,实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的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
责任编辑 黄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