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2013-04-29周丽霞
周丽霞
创设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每一节课的导入至关重要。导入激趣有多种形式:实物导入、情境导入、故事导入等。如我教刘白羽的《日出》时,用多媒体播放自己从网页上找到的清新、明朗的自然景象,再配上优美的音乐,让学生有亲临其境的感觉。在做了一次又一次的渲染之后,作者终于推出了雄伟无比的高空日出奇景,并对此进行充分的、细致的、油画般的描绘——它的色彩,它的形态,它的气势,会给人思索与遐想,笔墨不多却令读者无法忘怀。
采取灵活形式,提高学生兴趣
教《故乡》时,我根据课文的重点来设计课堂教学及制作相应的课件,引入与课文有关的生活小常识,引出课文重难点,并把自学提纲投影到屏幕上:整体感知课文,作者描写了哪几个故乡?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然后师生共同归纳出概括要点的方法:中心提炼法、归纳综合法、表达分析法等。通过回忆中的“故乡”、现实的“故乡”、理想中的“故乡”的对比,让学生消除了时间、空间的限制,从而使学生一目了然,减少了老师讲、学生听的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和讨论,变被动为主动,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授课时因做到了讲有度、练有序、针对性强,改变了为讲课而讲课的纯粹为传授语文课本知识的枯燥教法,真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改变了“要我学”的被动局面,形成了“我要学”的可喜氛围。
加强学法指导,保持学习兴趣
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现在的中学生写作语言生硬,材料缺乏,究其原因,是缺乏知识的积累,这仅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因此我结合新教材单元重点,利用课堂教学,尽量做到一课一得,让学生学到阅读的方法,然后将这些方法延伸到课外阅读中去,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真正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教师要通过课堂的范文教学向学生介绍有关作品,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课内训练那一项内容,就在课外阅读中丰富知识。
课外阅读要有指导性。(1)要指导学生随时摘录。这就要求阅读书籍必须认真钻研,深刻理解,要记要点,不能囫囵吞枣。把好的片断、精美的语句摘录下来,分类整理,妥善保存。(2)要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阅读一篇文章,不要敷衍了事,走马观花,要把文章中的感受写出来,还可以专记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的词语,也可以搜集名言警句、古言古诗,内容不拘一格,为写作积累材料。(3)要利用纪念活动推动学生课外阅读。比如,在“五一”、“五四”、国庆等纪念日,指导学生阅读一些纪念性的文章,引导学生召开主题班会、诗歌朗诵会、演讲会、读书心得交流会等,为学生创设提高写作能力的环境和气氛。(4)要因材施教。对不同程度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对于语文水平较低的,指导他们多读短篇和兴趣较浓的作品;对于能力较高的学生,指导他们多读些长篇名著;对于有其他爱好的,指导他们多读一些天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识。
改变作文教学方式。(1)提倡多训练作文片段。作文不一定成文,课堂内外的每一句话、每一小段文字都是作文训练。片断作文体现“多样选择”的特点,并通过做好局部,以局部促整体,把大困难化成多个小困难,逐个击破,化解学生怕作文的情绪。训练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良好习惯,使学生在写作时文思敏捷,语言通顺,行文流畅。因为片断练习是由学生自己确定中心,自己选材,费时不多,难度不大,学生容易接受,只要长期训练,就会不断提高写作能力。(2)注重学生互改互评作文。学生写好作文之后,我先阅读,把作文分为优、良、中、差四类。在修改指导课上,根据学生的写作情况对写作思路进行点拨,根据思路点拨选取一篇文章在课堂上做详细修改,集体讨论优缺点,写出评语。然后把四类学生分为一组,每组一篇各类文章组织修改,开展小组评论。最后课堂反馈,让各个小组长评价一篇文章。同学们始终处于主动探究的状态,互评互学,取长补短。在互评活动,学生通过阅读不同同学的周记和作文,增强了思维的发散性,扩大了阅读量,拓展了阅读视野,开阔了思路,既增加了练笔量,又练习了不同文体的作文,一举两得。
责任编辑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