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照寺和元玉的“援佛归儒”

2013-04-29王鲁湘

中关村 2013年6期
关键词:师弟佛寺泰安

王鲁湘

在泰安环山路的北坡,有一座建于1500多年前的古刹普照寺。它位于凌汉峰前,峰峦环抱,一涧低流,苍松翠柏掩映。庙宇依山层递而上,是泰山一组完整的佛教寺院建筑群。

普照寺以双重扇门,大雄宝殿及摩松楼为中轴线,组成四进式院落,东西配殿庑、禅房、花园等。

然而,普照寺的精华并不是它的建筑,普照寺的主题甚至也不是佛。真正让人流连忘返,发思古之幽情,兴无尽之禅思的,是两棵古松。

著名的“六朝松”,粗大伟壮,无数长枝盘曲四伸,宛如巨大的华盖。它枝繁叶茂,疏密相间,又似一张撒向空中的密网。阳光和月光透过这张绿网,洒下细碎的金斑、银斑,真令人心醉神飞。松侧有“筛月亭”,取的就是古诗“长松筛月”的意境。亭下有方形石桌,敲击四角和中央,则发出清脆如磬的乐音。

“一品大夫”松本名“师弟松”,是理修上人入庙时所植,理修亲切地称呼它为师弟,而且还写了一首很动感情的诗偈:“僧栽松,松荫僧,你我相度如同生。松也僧,僧也松,依佛门,论弟兄。”这棵当年幼小的“师弟松”后来长得冠大如棚,亭亭玉立,气度不凡,人就叫它“一品大夫”。这种研习秦始皇和汉武帝動辄给树封官许爵的做法,把一段佛门少见的情事倒给弄俗了。

在普照寺东边,有一片石头建筑的废墟,它就是康熙年间普照寺住持僧元玉的石堂。是元玉同他的诗朋酒友诗酒唱和的地方。

研究一下元玉,也许可以了解佛教在泰山的最后演变。作为佛门弟子,在这片儒家文化的发祥地,他所作的就是“援佛归儒”。他开堂说谈忠臣孝子之心就是佛心,就是天性。他注重现实,有意淡薄入世和出世之间的界限。他所作所为,就是要把出世主义的佛教变成具有浓厚儒家色彩的世俗宗教。他在普照寺重修碑的碑文中写道:“儒家仁厚德即释氏慈悲心。”元玉每天起床后必烧三瓣晨香,第一瓣香不是敬佛祖,而是祝皇上万寿无疆。在筛月亭有一幅对联:“引泉种竹开三径,援释归儒近无贤。”露骨地点明了元玉要把佛教归入儒家门庭的企图。他有一段关于泰山的名言,表达了儒家的社会理想:“愿天下人泰,泰山始是安。若是一人不安,便是泰安不安;若是一人不泰,便是泰安不泰。”

保佑“国泰民安”,是中国人民,上至帝王,下至百姓,一致赋予泰山的神圣职责。依附泰山的宗教,要想在泰山立住脚跟,也就必须履行这一职责。

普照寺建在泰山之阳,是泰山佛寺遗址的一个例外,泰山佛寺为避免与道教争锋,选地一般都在岱阴,或者在泰山的西北麓和东南麓。建在泰山之阳的佛寺只有两座,除了普照寺,还有泰山西溪百丈崖之北的竹林寺。竹林寺在清代就已荡然无存,2000年,依照唐代建筑风格重建。仔细考察泰山之阳这两座佛寺的选址,虽在泰山之阳,却是择隐而筑,藏于山怀之中,一概偏离登山主盘道。由此可以看出,尽管泰山佛教在历史上一直非常兴盛,而且也牢牢地在泰山立稳了脚跟,但作为一种外来文化,却始终无法控制住泰山,成为泰山文化的主流。可以说,佛教自始至终都是作为泰山的附丽而存在的。

猜你喜欢

师弟佛寺泰安
全世界我只为你倾倒
全世界我只为你倾倒
手艺人
巴渝古文化·千佛寺摩崖造像
泰安杂记
古交千佛寺戏曲碑刻浅论
意静不随流水转,心闲还笑白云飞——佛寺山水楹联
Transform Yourself into a Butterfly
泰安无性系引种品种的红茶适制性初步研究
简谈泰安铁通计费数据采集机的使用及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