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凉山移动在农村信息化建设中的发展模式探讨

2013-04-29杨璐嘉

商·财会 2013年9期
关键词:运营策略发展模式

杨璐嘉

摘要:本文立足凉山移动在农村信息化市场中的发展现状,综合运用PEST分析法、SWOT分析法、生命周期分析法等对凉山农村信息化市场进行三维分析,提出了凉山移动在发展农村信息化市场的三种模式。分析比较后确定了政府和企业合作开发凉山州农村信息化市场的发展模式为最佳方案。

关键词:凉山移动;农村信息化;运营策略;发展模式

我国农村正向城乡一体化方向发展,这必将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撑。信息化建设在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运营商来说,城市移动通信市场渐趋饱和,农村信息化市场却潜力巨大,并可能成为未来移动运营企业收入的重要来源。

一、凉山农村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1、相关技术人才短缺。凉山州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政府对农村信息化的投入力度较小,农民对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致使凉山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相关人才十分短缺,知识的更新也相对滞后。信息类人才的供给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人才分布也不合理,目前乡镇一级信息化管理、维护人才严重不足。而且农业生产经营者尤其是大部分农民缺乏信息化知识,获取和应用信息的技能差。

2、基础设施薄弱,资源分散。凉山低纬度高海拔,地貌复杂多样,农村地区地域广阔,人口密度低,农民居住分散,致使电话线、网络线覆盖等基础工程投入大,单位用户网络建设成本远高于城市,设备维护、收费也远比城市难度大得多。科技信息资源分散,缺乏共享机制。与农村发展息息相关的农业科技、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存在诸多“信息孤岛”,网络平台、信息资源很分散,信息收集的难度大。

3、农民自身因素制约。农村长期处于封闭状态,产业规模小,居民收入低,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农村居民信息化意识和文化水平不高,农村居民对新鲜事务接受周期较长,农民大多不具备电脑、网络等上网设施或网络相关技术,信息化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且由于农村地域差别大,农民居住分散,生产相对独立,教育培训难以集中,限制了信息技术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广泛应用。

二、凉山移动的宏观环境分析

1、政治环境。随着社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和地方对农村的发展建设越来越重视,新农村建设的力度已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强度。近年来一号文件都强调整合资源,共建平台,健全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凉山州政府贯彻中央精神,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把农村信息化建设同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起规划,同步建设。按照“政府牵头、企业参与、多方配合、共同推进”的模式全力推进。

2、经济环境。2009年凉山经济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27.1亿元,同比增长15.7%,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大幅增长,金融支持明显增强。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完成71.6亿元,比上年增长19.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8.9亿元,增长30.3%;全社会金融机构存款余额585亿元,比年初增长24%。贷款余额258.5亿元,比年初净增80.2亿元,增长45%,比上年提高19.6个百分点。消费市场趋旺,旅游经济明显回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01.4亿元,增长20%,居全省第7位。消费价格基本稳定,工业品价格逐步回升。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0.4%;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呈逐月回升态势。

3、社会环境。凉山州2009年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34764元,同期增长17.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21元,增长12.0%,人均消费支出9504元,增长18.2%。农民人均纯收入3960元,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891元,增长19.7%。其中交通和通讯支出为246元,比上年统计增长22.6%,可见交通通讯支出增幅很高。农村人口城市化加快,农民文化程度逐渐提高,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增强,对的信息需求度也在持续增长,因此农村通信市场发展空间很大。此外凉山州少数民族对中国移动的认知度比较高,这也有利于展开移动的信息化业务。但是,凉山州农村市场的消费总体上仍处于较低水平,农村人口农村消费品零售额仅占凉山州总额的23.5%。

4、技术环境。从技术发展上讲,随着电信技术的日趋发展成熟,通过一个网络平台提供集语音、数据、图像于一体的业务已经可能实现;从网络建设成本上讲,随着光纤价格在竞争中的不断下降,电信企业利用光纤入网的成本甚至会低于铜缆.技术的进步不仅仅为运营商带来好处,同时也给用户带来便利。农民用户更加方便得获取农业信息,增强了主动性和自主性。

三、凉山移动的微观环境分析

中国移动凭借自身资源优势和多年业务积累,成为凉山地区通信市场的领跑者,但在农村信息化推广方面,还处在一个新的阶段。

1、优势

(1)庞大的客户资源、强劲的品牌优势

目前,中国移动业务收入的市场份额占到50%以上,是凉山地区最大的电信运营商,并且近年来新增客户仍保持着较高的增长。客户群的扩大使凉山移动公司的业务品牌的示范作用越来越明显。由于凉山移动公司开放业务早,抢占了市场先机,“全球通”、“神州行”、“动感地带”等业务品牌几乎是家喻户晓,拥有强劲的品牌优势。

(2)丰富的网络资源、雄厚的资金实力

凉山移动的网络信号实现全州100%覆盖,占据多数号段,拥有足够的交换容量,网络资源己基本满足自身业务的需要。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运营成本也逐步降低,收入规模位居全省前列。这些为凉山移动持续快速发展预留了广阔的空间。

(3)遍布全州的营销网络、优秀的员工队伍

在长期的发展中,凉山移动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营销网络和渠道,连接客户与企业之间的神经网络十分发达。优秀的企业文化培育了一批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技术及管理人才。移动人凝聚力强,不畏艰辛、迎难而上的精神为企业的创新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2、劣势

凉山经济的一大特点是县与市、县与县之间的发展存在明显的不平衡,不同地区和群体的电信消费能力的差距很大。凉山移动公司的业务在低端、中端和高端市场的规模都比较大,而其他运营商的客户大部分集中在低端市场,如果遇到整体降价,则会带来巨大的利润损失。此外,移动的网络建设成本都远高于其他网络,加之目前电信市场准入放松,竞争日趋激烈,客户流失量也会增大。这些都将成为凉山移动在农村市场发展的障碍。

3、机会

新农村建设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将直接关系到扩大内需,为促进经济增长,使东西部协调发展,凉山地区的投资条件将变得较宽松,这必将引发大量的资金流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人均收入的增长。这些都必然对导致对凉山地区移动通信需求的增加。此外,电信行业的有力监管必将进一步推进电信市场法制化和规范化的进程,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将更有利于凉山移动公司持续健康的发展。

四、凉山移动的农村客户分析

1、消费需求分析。从近几年凉山地区的电信业务情况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对比中可以看出(图1),信息化的需求明显快于生活水平的提高,说明信息化的发展已不仅仅局限于经济条件的制约,而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所必须的消费需求。

在调查中发现,农民最迫切需要的信息种类如下:(1)务工信息。(2)科技信息。(3)市场供求信息。(4)农村的百科信息。(5)农村教育信息及政策信息。(6)劳动力培训信息。农民最愿意接受的农业信息获取方式是专家亲临指导,其次是愿意采取多媒体的方式。

2、客户生命周期分析。保持客户关系的一般原则是尽量缩短进入阶段和成长阶段,使客户关系尽快进入成熟阶段,并最大限度的延长稳定期的长度。截止至2010年年底,凉山州的固话普及率为9.27部每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为34.04部每百人,宽带用户数为10.8万户,宽带用户渗透率为1.45%。凉山州的固定电话业务已经在缩减,而移动电话和宽带业务呈上升趋势。对凉山移动而言,移动电话普及率依然偏低,宽带用户渗透率更是处于低下水平。与大多数的客户还没有维持经常性业务往来或是产品交易,客户关系尚未真正建立起来。以上特征都明显符合了客户生命周期中的客户进入阶段,该阶段中客户和企业之间存在着大量的信息不对称,此时企业行为的重点应放在加强客户感知度、促使客户建立第一次交易,进一步建立客户关系管理,针对性地选择营销策略组合以提升客户的满意度,尽量缩短客户在这一阶段的逗留时间,将客户送入成长阶段。

五、凉山移动在农村信息化建设中的发展模式

随着凉山州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农村信息化市场的发展空间也变得越来越大,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给农村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以分析农民对农村信息服务的需求以及移动公司的农村市场供给的前提下寻求更有效的发展模式。

鉴于此,对凉山移动公司在农村信息化建设中的发展模式提出以下三种选择。

1、独立发展模式。从目前的市场地位和经济实力开看,移动公司独立开发凉山州的农村信息化市场有其一定的优势。中国移动已经成功在海外上市,在各大运营商当中,消费者对移动的品牌认可度最高。凉山移动可依靠其品牌优势,不仅能巩固现有的消费群体,而且有利于农村市场的开发。另外,中国移动的渠道建设拥有较大优势,与政府、内容提供商、设备制造商关系良好。一旦农场通信市场得以开拓,便使其他运营商瓜分移动在凉山州农村通信市场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2、上下游联合开发模式。农村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多方市场,中国移动在其中充当一个中介桥梁的角色。与此同时,内容提供部门以及设备供应商等都在审视这块市场。中国移动可以在吸引大批用户之后,与农业主管部门联手,通过资源整合,建立需求收集及信息发布机制,利用通过短信、语音、互联网等方式农民提供以农业信息为主的内容服务。同时还可以搭建农民与商家间的交易平台,解决农产品销路问题。另外,将一手的农村市场资料直接反馈给设备供应商,供应商结合实际情况生产出适合农村市场的终端产品。既提高产品进入农村市场的速度,又满足农民的消费需求。

3、政企合作开发模式。农村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浩大的工程,而凉山州的农村地区自然环境相对复杂,这就决定了其建设成本的高昂,凉山移动在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随时都有可能面临资金短缺的困难。在这种情形之下,就要寻求各方支持,通过政府投入与各界支援参与建设,建立健全的资金保障机制。同时,农村信息化建设这个巨大的市场空间,需要巨大的投入以及丰富的资源,因此,仅靠企业自身的力量还远远不够,而光靠政府的举措也达不到长期的持续发展,所以就要整合整个信息化产业链上的资源,才能使凉山州农村信息化的建设最终得以实现。

以上三种发展模式是综合凉山移动现状以及凉山农村信息化市场的现实情况,同时借鉴相关经验而提出的,在综合分析评价之后,从中找出最符合凉山移动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战略模式,即政企合作开发模式。农村信息化的时代可以说是一个信息资源整合的时代,凉山移动要想全面推进农村信息化的建设,就要采取政府牵头、企业实施的运作模式,这样才可充分调动政府、厂商、农民等多方的积极性,发挥各自优势,弥补产业链中的不足,以最大的限度发挥多方资源的整体优势。(作者单位:乐山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涂维亮.我国农村信息化系统工程建设模式探讨[J].湖北农业科学,2009(07).

[2]郑亚琴.中印农村信息化现状及印度模式的启示[J].中国科技论坛,2008(01).

[3]杨诚.四川农村信息化的现状与发展探讨[J].乡镇经济,2009(03).

[4]郑长德.凉山彝族自治州少数民族人口变化研究[J].西北人口,2008(04).

[5]马金平,古秀琴,周涛.宁夏农村信息化发展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J].宁夏农林科技,2009(06).

[6]李广乾.四川省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案例研究[J].电子政务,2008.

猜你喜欢

运营策略发展模式
社区教育平台运营策略研究
独立学院微信公众平台建设的研究
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运营策略与管理方法研究
电子电器产品闭环供应链运营策略研究综述
都市报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策略分析
江西省动漫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中国社区银行发展模式探析
我国微型金融发展中的问题与思路
基于山东生态农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分析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