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学好古诗

2013-04-29周廷慧

新课程·上旬 2013年6期
关键词:诗境韵律古诗

周廷慧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更新了对古诗教学的要求,不强调文言知识的掌握,明确诗歌教学的目标是通过诵读诗歌,感受古诗意境以及古诗语言的形象生动,于是作为教师就有必要对传统的古诗教学过程进行反思

关键词:古诗;语言;想象;韵律;诗境;阅读

古诗在语文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古诗是我国灿烂传统文化一盏不灭的明灯,其语言优美精炼,想象丰富新奇,韵律朗朗上口,给今天的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难怪孔子有云:“不学诗,无以言。”诵读古诗不但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诗学素养。那在古诗教学中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诗学素养呢?

一、抓住字眼,多做推敲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泊船瓜洲》诗中的“绿”字用得巧妙,自古以来广为称道。据南宋洪迈(《容斋随笔》续笔卷八)记载,王安石先后用了“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字,最后才选定这个“绿”字。那么,这个“绿”字究竟好在哪呢?原来这个“绿”字是一个表颜色的形容词,用在诗中变成了使动用法的动词,有色彩感和动态感,给人以视觉上的形象美。

从修辞上讲这是一种移觉手法,也叫通感。风一般只能以听觉和感觉辨别,但春天却是惠风和畅,吹面不寒,过耳无声的。现在用“绿”去描写它,化不十分容易传达的听觉、感觉而为视觉,即见春风的到来,又表现出春风到后江南水乡的变化,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给人以强烈的美的感受。教师引导学生赏析、品味的过程,也同时是向诗人学习习作的过程,这些隐性学习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品评、鉴赏能力,将使他们今后的语文学习受益匪浅。

二、身临其境,感受诗境

在古诗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创设情境,让学生入“境”引学生临“境”。具体安排有很多:其一是开始时将作者的生活背景与当时社会的特定环境、特定时代做个具体介绍,再让学生体会作者写诗时的特殊心情感受想象。其二是联系现实生活,把现实生活中学生所熟悉的事物引入诗文中拉近距离,搭起入境桥梁。其三是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实物观赏,让学生真正的身临其境。其四是在教学古诗时指导学生想象诗中的情节与场面。如,“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诗人由柳枝的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绿的丝带,在这里运用了巧妙的比喻,让一直象征离愁情结的柳枝摇身一变成了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形象。

诗中有画,画中有情,诗是古代文人墨客的艺术结晶,追求的是一种妙不可言的意境之美,让学生身临其境可以起到回味无穷、余音绕梁的艺术享受。

三、读诗百遍,其义自见

在古诗的学习中,教师不必急于告诉学生作者,理解学习诗意,而是先让学生多读,诗熟读了,不用解说,其义自晓。要理解古诗的意思,是不可以就它的字面的意思,诗表顺序去直译应当创造一个充分自学的机会,让学生在主动、互动中,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学习讨论的全过程。理解诗意可以用“拆”“释”“理”“补”“连”的方法。如:王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这里的“空”指导学生理解处于空寂、幽静的感觉,诗人所觉得的“空”是因为“不见人”。而这里的不见人并不是没看见人,而是由于山林深、密,看不见人影只能听到人说话声……“但闻”是只能听到的意思,表明除了“人语声”难深、密的空山增添了生气,同时也更加反衬了空山的幽静。自主地感悟诗意,使学生更主动地进入诗境,感受詩情。

四、阅读拓展,底蕴沉积

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开发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古诗在语言文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毕竟古诗词距离学生所处的年代过于久远,有很多诗词都有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这就需要学生在学习诗前要阅读、收集大量与所学诗有关的资料,才能让自己更好、更深地理解。只有一次次的积累与沉淀学生的语文素养,领悟理解才能一点点的积少成多,渐渐地学生的积累才厚重起来。其次,在每次的古诗教学中,还可以以一带多的进行相关学习链接。如:学完杨万里的《小池》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夏季的诗,学完孟郊的《游子吟》,你还知道哪些是表达思念之情的。如此,有了一定数量的积累之后,学生的品味一步步地提高,才能激起他们强烈的学习欲望,学生从背诗到赏诗经历了一种不一样的学习快乐。

古人有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只有多读古诗,在古诗中入情入境才能更好地学好古诗,才能感受古诗的精髓所在。

(作者单位 江西省广丰县五都小学)

猜你喜欢

诗境韵律古诗
营造闲静的诗境
佘景峰
诗境
“拟古诗”之我见
春天的韵律
基于阅读韵律的高中英语默读朗读教学实践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韵律之美——小黄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