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育人的帆兜满文化的风

2013-04-29刘慧囡

中国德育 2013年6期
关键词:龙舞德育幼儿

刘慧囡

滨海学校:让海蓝浸润生命

金州新区滨海学校坐落在大连市大孤山半岛上,学校三面环海,丰富的海洋资源和美丽的海洋环境滋养着滨海学校的师生。海洋已经成为孩子生命中的一部分,如何让海文化真正成为渔家孩子成长的宝藏,我们在办学中进行了深入思考……

像大海一样蔚蓝

“像大海一样蔚蓝”是我们的校风。

首先,它传递的是我们的教育态度—平和、宁静、从容。我们的老师要远离浮躁、远离功利、远离庸俗,要用自身的态度感染、影响孩子。其次,它展现的是我们的教育情怀,同时也是学校教育实践的训诫和风尚,是师生共守的操行、坐标。我们的管理、我们的教学……都应该具有像大海一样深邃、包容、博大、开放的气质。最后,它更表达出我们的教育理想和追求—蔚蓝色的未来。它象征着人性的宽阔、纯净、向真、向善、向美,那是我们教育追求的最高境界。

走进校园,如置身海洋世界,滨海学校呈现给你的是一本厚厚的“海洋百科全书”。学校正厅专辟版面展示《滨海学校海蓝文化总体构想的航海图》;我们建成“观海苑”“听涛廊”“踏浪坊”“拾贝阁”等海洋科普长廊。此外,我们还创设“滨海扬帆,创造无限”主题墙,展示学生们亲手制作的近百艘船模作品、海洋生物手工作品、贝艺作品;我们通过“滨海之声”广播、《海韵》校报、“海之子”学校网站展示“海娃”风采;学生自己设计班级个性标志,用海岛名为班级命名,选海燕、海星、海豚等海洋生物形象作为班级吉祥物;我们还把对学生所有的爱,都汇聚在师生共同创作的校歌—《大海的呼唤》之中:“滨海是我童年的摇篮,荡漾着知识的航船,滨海的少年有大海般的情怀,滨海的少年有七彩般的梦幻……”我们坚信,在这样的文化熏陶感染下,我们一定会拥有浸润海蓝后的生命绽放。

海风轻轻吹拂

“海风轻轻吹拂”是我们的教风。

我们提倡对孩子的教育要入情、入心。这要求我们的老师不能是简单的教书匠,要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方法、技巧和艺术,对孩子要有尊重、有爱心、有包容、有期待、有海洋般的情怀。用人性的本真—爱、宽容、坦荡和纯净,幻作自然、轻柔的海风,在我们的校园中轻轻吹拂,以此来与每一个孩子和谐共鸣,慢慢地唤醒蛰伏在孩子灵魂深处的真情知、真本性,进而引导他们向善、向美。

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尝试给教师多个抓手,来关注孩子的生命成长。如学校建立的以“积点式”德育评价为主体,以“拾七彩贝壳,做阳光少年”活动为载体,教师、孩子、家长全员参与的评价体系。我们根据色彩对儿童心理的暗示作用,设计出七种“贝壳精灵卡”,赋予每种卡片不同的颜色、形状、含义,分别涵盖德育、智育、体育、艺术、实践等方面。每一天,我们的孩子在所有老师的悉心关注下,由于表现突出而获得不同领域的“贝壳精灵卡”。不同的孩子得到了不同的关注和鼓励,所有的孩子都可以清晰地触摸到自己的成长。对有着不同潜质的孩子,最终还可以获得举办个人艺术展、音乐会,与对应领域名人面对面交流、访谈的机会等。老师不仅关注孩子知识、技能的获得,更重要的是敏锐地捕捉孩子的精神成长,就像海风一样轻轻吹拂孩子生命成长中的每一个细节。

踏浪 逐日 放歌

“踏浪、逐日、放歌”是我们的学风。

我们希望学校教育能够影响甚至是引导孩子终身,我们将更渴望,也会更欣喜地看到我们的孩子乐观向上、活力张扬,执著地追求理想、追求光明、追求未来,在他们生命的海洋中,幸福欢快地踏浪、逐日、放歌!

“让海蓝浸润生命”是学校的核心办学理念,以“海蓝文化”为主线,“面向全体,自主选择”的校本课程体系有力支撑着这一理念。我们请来了热心海洋教育的专家、学者、社会名人、企业家,凝聚成丰厚的人文资源。我们还在大连海洋局、大连舰艇学院、大连圣亚海洋世界等建立了实践活动基地,为孩子们构筑了一个强大的海洋教育网络。我们还为孩子们提供了海洋科普、学科拓展、综合实践、社团活动四大领域的课程体系。“我爱大海”主题阅读、“亲近大海”主题实践、“海洋之心”爱心义卖,孩子们自己成立的“海浪花文学社”“紫贝壳手工坊”“星海湾摄影团”等社团,如朵朵浪花绽放于滨海校园。每一年“让我们到海的对岸去”滨海学校海洋节,更是孩子们浸润在海蓝文化中尽情放歌的最美妙的时刻。

站在海岸,身后有厚朴宽广的家园,海的对岸有争相开放的鲜花,那里的风光让我们魂牵梦绕。起航吧,让蓝色的海风鼓满长帆,让幸福和美好做高高的桅杆拉响风弦。

红梅小学:国际视野 本土行动

红梅小学置身于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金州新区,是大连市首批外国人定点就读学校。这就意味着,红梅小学的师生率先融入到多元文化当中。随着世界一体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多元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必将呈现出从未有过的纷繁与复杂,学生对世界多元文化的理解与把握,将直接决定他们未来以一种什么样的姿态进入全球化社会中。基于办学基础和形势要求,红梅小学确定了“中国灵魂,世界公民”的课程育人目标。沟通中西文明,融合本土和世界文化,培养学生成为有中国灵魂的世界公民。

围绕“中国灵魂,世界公民”的育人目标,我们对学校课程进行了整体设计,努力构建一种既关注共性,保证基础教育质量;又关注个性,保证学生可以在各自不同领域里充分学习、充分发展的灵活多样富于弹性的课程体系。在此课程体系中,多元文化课程、国际理解课程、领袖潜质课程、社会联动课程“四位一体”的课程架构(见图1)互相支撑,相互融合,在兼容互动中达成育人目标。

多元文化课程:关注传统、侧重多元的课程造就视野宽广的学生

学校的校本课程关注“传统”和“多元”,建设语言、人文、科学、艺术、体育、社会六大课程体系的“课程超市”,共计48门课程,让学生有充分的课程选择权。目前学校已开设了国画、陶艺、古琴、围棋、茶道、国学经典诵读、中国民俗文化等一系列的传统文化类校本课程,同时也开设了跆拳道、国际象棋、国际跳棋、棒球等异域文化类课程。多元文化校本课程的成果在每年的“多元文化艺术节”上进行集中展示,学生可以通过学校提供的活动菜单,自主选择、自由组合、共同参与。

国际理解课程:促进师生在交流中建构并完善中西融合的多元文化观念

我们主要从四个方面实施国际理解课程:一是强化英语教学,实施分层教学,差异推进。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实行英语教学“跑班制”;二是开设日语、韩语两门语言的第二外语教学;三是通过“国际文化月”活动,规范学生的国际礼仪、培养学生的全球观念;四是加强国际文化与交流,目前学校与日本、美国、新加坡等多个国家的学校合作办学,通过友好互访、师生交流等多种形式,开展国际教育合作。

领袖潜质课程:培养学生坚守自信、乐观向上、善于合作、勇于担当的领袖潜质

举办学生讲坛。这一活动分班级和学校两个层面展开,都由学生担任主讲。班级讲坛每天一次,由学生轮流登台,学校讲坛则由班级推选产生。

成立学生社团。社团由学生牵头组织,招募社团成员,通过项目管理的方式自行组织活动,定期进行汇报展示。目前学校成立了围棋俱乐部、科技俱乐部、轮滑俱乐部、韩端足球俱乐部等十余个学生社团,社团人数已达到三百多人。

建设班级义工站。学校的工作,比如开展活动(读书会、专题展等)、接待参观团,包括清扫分担区,都由义工站的学生负责。学生自由申报某一项工作,然后参与竞标(竞标要说明自己的目标和实施措施、创新点、预期达到成果等),一旦承担,就要负责到底,学校要进行考核。学校通过这种方式鼓励学生自主管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责任意识。

社会联动课程:构建社会、家庭、学校一体化教育格局

红梅小学的社会联动课程体现“四个结合”: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指导学生选择社会、文化等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与家庭资源相结合,成立“家长志愿者”队伍,开展“家长大讲堂”活动;与地方资源相结合,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形成地方课程的文化特色,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怀;与社会资源相结合,开展“社会大课堂”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区域资源优势,为大教育、大课程、大资源理念提供资源平台。社会联动课程全力构建多元、开放、优质的学习环境,形成校内外融通、整体育人的格局,进而真正让学生受益、学校受益、社会受益。学校还提出“一班一基地”的社会体验活动思路,已有40%的班级建立了自己的校外基地。

“国际视野,本土行动”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的教育研究与教育发展的基本准则。红梅小学正是在这一基本准则的指导下,走出了一条国际与本土联盟的特色发展之路。

红旗小学:坚守教育情怀 彰显红旗魅力

大连市金州区红旗小学有65年的建校史,底蕴深厚。多年来,我们放平心态,坚守教育情怀,关注教师的幸福工作,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塑造师德高尚、能力精湛的“德艺双馨”教师,培养“德智双全、学创俱能、身心两健、个性丰富”的全面发展学生。我们力求“用明天的眼光办今天的教育,为每一位学生的美好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在德育创新研究实践方面有所体现,从而不断彰显红旗魅力。

感动来自多元体验

有一种教育情怀叫感动。要想感动别人,必须先感动自己—心中有爱和温暖。学校创造各种体验机会,让孩子的心灵受到震撼,激发其内在热情,通过自己的行为向周边传递正能量。如引导学生“把珍爱献给自己、把友爱献给他人、把敬爱献给长辈、把关爱献给自然、把热爱献给祖国”,为困难伙伴捐衣捐物,与留守儿童“一对一”结盟,到养老院慰问演出,与四川省北川县地震遗孤“手拉手”等。由师生和家长组成的校园“义工队”和亲子“义工队”随手捡拾垃圾,参加校园劳动,到社区服务,宣传科普、法制、环保知识……这些活动让孩子们深深懂得:建立“义工队”,不仅是去劳动、奉献和服务,更是自我学习、锻炼和提高的过程。

坚守缘于经典诵读

有一种教育情怀叫坚守。学校始终以“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为主题,把孩子引入文化的长河,持之以恒地倡导师生和家长读经典书籍。

学校编写符合师生实际的国学教材,利用校本课和语文课让学生学习、感悟,在反复聆听中受到熏陶。让学生们体会国学精粹,需要教师从生活中予以教导,变“假、大、空、泛、虚”为“真、小、灵、活、实”,将课堂融入实践中,将国学渗透在生活里。学校鼓励学生成立红领巾读书小社团,召开《弟子规》教育班会,定期开展“读书月”“国学节”、好书推荐等活动,让学生从中获得滋养和提升。学校还倡导“小手拉大手,同读一本书”活动,开展亲子创编图书和“我家的读书故事”等征文活动,评选“优秀亲子读书家庭”和“阅读之星”,激发家长读书热情,用实际行动帮助孩子成长。

信任铸就家校合作

有一种教育情怀叫信任。因为共同关注、彼此信任和相互尊重,学校凝聚自身与家庭、社会的力量,努力开拓资源为我所用,让孩子们有更多成长空间,让学校的外延更加伸展,让教育的内涵更加丰富。

以校讯通和学校网站、教师和班级博客、家长QQ群等为媒介,我们还开辟更加通畅便捷的网络互动平台,拓展家校交流空间,满足对学生实施个性化教育的要求。“您的孩子会关心别人吗”“如何让孩子的心灵洒满阳光”等话题吸引家长深入探讨孩子的成长问题。学校搭建各种平台,引领家长参与学校活动和管理工作。

平和着眼张扬个性

有一种教育情怀叫平和。教育有时需要轰轰烈烈,更多时候需要细水长流、慢慢浸染和渗透。这就需要我们有平和淡定的心态,有对理想信念的呵护守望,更要有对孩子心灵成长的关注,对其个性特长培养的支持。

学校坚持常规活动普及化、主题活动系列化、特色活动深入化,为学生张扬个性、展示风采搭建平台。“舞林大会”“小百灵”歌手赛、棋艺大比拼等活动定期开展;“红色记忆,童心向党”诵诗会、“红旗之星”校园吉尼斯、“我的讲坛我做主”系列活动让学生更加自信、阳光;参观关向应纪念馆、走进现代农业园、“我炫我风采”学生个展、“小鬼辩论赛”等,让孩子们逐渐懂爱明责、诚信感恩,行进在从“普秀”通往“卓越”的道路上……

情感可以传染,情怀可以影响,能量可以传递。当我们心中承载着更多对事业、对孩子满满的、深深的爱意时,那么因为爱、为了爱和缘于爱,我们就会萌生更多对事业、对孩子的责任感、使命感。我们也就有充分的理由坚信:孩子们会懂得和传承爱、责任与奉献,孩子们会因为拥有一种共同的生命情怀,而追求成长的幸福,感受成长的快乐!

东山小学:让童心自在飞扬

童心总是清澈而富有张力的。孩子或稚嫩、或天真、或任性,但他们期待被信任,期盼成长。为了给学生撑起一片成长的天空,让其自主参与、适性发展、自觉成长,东山小学大力开展以爱为核心意趣的“微笑教育”—以尊重和信任为教育原则,通过创设自主开放的教育内容、弘扬民主科学的教育艺术、营造温馨和谐的育人环境,从而呵护学生的天真心灵,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塑造学生的优秀品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紧紧围绕“微笑教育”实践体系开展“微笑德育”—以信任为根基,凸显榜样、内省和节日文化的力量。以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为“微笑德育”的内容、以丰富的体验式活动为媒介,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形成受益终生的良好习惯。

创新德育途径,彰显信任的力量

学校建设了诚信屋、图书漂流站、责任区,以此为载体开展德育活动。我们以“信任学生”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诚信:诚信屋里展示的是学生在校本课上制作的陶泥作品,每个作品标上价格,学生根据标价自行购买;图书漂流站以一种开放式的借阅模式面向全体学生;学校每个楼层“读书广场”的书学生可以自由借阅,随时拿取,随时归还,整个过程无人监管……渐渐地,书架上的书再也不会破损、丢失,诚信屋的东西也不会不翼而飞。诚信在学生的心里慢慢扎根,为我校德育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丰富德育方法,凸显榜样的力量

“一班一品质、一班一偶像、一班一特色”是我校“偶像班级”文化建设的宗旨,各班通过讨论确定班级品质;通过了解名人,确定班级偶像。学校开展读偶像书籍、讲偶像故事、学偶像一天、做校园偶像、给偶像写信等活动,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加深偶像的榜样影响力,并在活动基础之上开展“校园小偶像”评选活动,让榜样的力量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逐渐生根发芽,从而形成“枝繁叶茂”的巨大影响力。各班以“美德天使记录本”为媒介,学生记录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美德事迹并在晨会上交流。学生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记录着身边的美,传递着身边的美……这些名人和身边的榜样转化为学生内心的动力,让学生在内省中不断自我成长。此外,每个班都有自己的班规、班训、班徽及班级文化,每个班都形成了自己的班级特色。

拓宽德育平台,焕发节日文化活动的力量

要给予孩子展示的舞台,即使这个舞台再小,在孩子的内心深处那也是值得骄傲的绽放之地。为了让“成长的舞台”更加精彩纷呈,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学生感受节日文化的力量。

以“每个孩子都是我心中最美的花”为宗旨的开学典礼,向每个跨入校园的孩子传递关怀的讯息。每年的9月1日,老师们都会为新入学的孩子们戴上亲手做的花儿,让家长和孩子们感受到教师会像呵护花儿一样呵护他们幼小的心灵。孩子还会在父母的陪伴下将自己美好的心愿投入许愿瓶中放飞自己的梦想,将自己的小手印印在记忆森林里见证成长的足迹。以“感恩成长中的每一个人”为宗旨的毕业典礼,让每个即将跨出学校的孩子,在回忆成长的点滴中感恩父母、学校、老师和同学。以“你是孩子成长的引路人”为宗旨的入队仪式,让每一位家长亲手为孩子佩戴鲜艳的红领巾,时刻提醒家长—你是孩子成长中的引路人。每年6月“让每一个孩子收获一份书中的智慧、传达一次书中的情感”读书朗诵会,让孩子们与经典为友,用朗诵传情。每年11月“让每个孩子带着自信与鼓励回家”艺术节,所有孩子都可以借这个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艺。学校为每个孩子颁发奖状,让每个孩子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学会欣赏他人。

挖掘德育资源,铸就习惯的力量

学校着重培养学生七种道德品质:爱心、礼仪、孝顺、责任、勤俭、诚信、坚韧,即“七知”;着重培养学生三种学习品质:善问、善思、善学,即“三善”。学校以“七知”“三善”为评价内容,以“快乐山娃”为评价手段建立了“品质学生、良好习惯”评价体系。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为原则,分低、中、高三个年级段建立“七知”和“三善”评价标准。大队部每月以“品质培养”为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形成品质。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根据活动中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并在“品质学生、良好习惯”评价手册上盖章。每学期末,学校评选出“爱心”“礼仪”“孝顺”“责任”“勤俭”“诚信”“坚韧”七颗星。在评价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评价寻找不足,在鼓励中不断成长,进而让好品质成为一种内生动力,成为良好习惯的源泉。

让每个孩子在参与中得以浸润,在成长中得以提升,这是学校德育工作的起点;让每个孩子都拥有一生的好品质,这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终极目标。育有心、爱无痕,给孩子成长中最需要的因子,做最好的教育。

董家沟小学:“微教育”保有教育的温度

一条微博,可以记录生活的点滴;一段微信,可以带去真诚的关爱。“微思想”为学校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在董家沟小学(以下简称董小),“微教育”已拉开序幕:从教育的细微处入手,一人一事,一点一滴……慢慢地来,“尝试大美育,润育温暖的人文校园”。

美在环境,微改变

温暖、美好的教育场所,一定是师生亲自创造、可触摸、能互动的空间,更应该是一个个曾经或者正在发生的“美好故事”的收藏所。为此,董小校园的环境改造全由师生来完成,打造一个大家能懂、适用的“故事”校园。

教学楼一层大厅是我们的“幸福大厅”。大厅两边摆放着小黑板,上面写满了老师、学生自己编写的校园短语:“董小好,是因为你好”“尊重是自己赢得的”“相信美好,相信爱”……写出的是字,表达的却是美好。每个孩子、家长、老师的心中,都有对幸福的渴望和追求。学校让大家将它们写在一盏盏红灯笼上,并高高地挂在大厅里。一盏盏红灯笼,装点的是风景,照亮的是人心。步入校园,绘制在围墙上、装饰在墙壁上的,是一个个绘本故事:《带来幸福的酢浆草》《妈妈心妈妈树》《小狐狸买手套》……都是孩子们喜欢的。

美在活动,微体验

“学校教育,不能只追求成功,而忘记了成长。”好习惯为孩子的成长奠定基石。习惯养成教育中,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知道做什么、怎么做”,少讲大道理,多提细要求。为此,我们的文明习惯坚持用十六个字概括:物放有序、面带微笑、排队行走、彬彬有礼。简洁明了,便于学生牢记在心,时刻践行并逐渐养成习惯。

触及心灵的仪式将影响孩子的一生,我们充分挖掘仪式的力量。在董小,每天班级晨读、每次班级家长会议之前,教室里都会响起《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这首歌,屏幕中会出现老师课堂教学之外的种种奉献:学生午餐时老师悉心呵护,放学时老师护送孩子出校园……我们要让学生感悟到:除了课堂外,老师还有这样的身影。我们要让家长感悟到:除了上课,老师还有这些工作要做。每天的夕会上、每次班级家长会议之后,教室也会响起《跪羊图》这首乐曲。屏幕中会出现孩子父母、爷爷、奶奶在田间耕作、准备晚饭、整理家务……一帧帧、一幅幅平凡而伟大的画面。我们要让学生感悟亲人对自己的无私付出,要让家长感悟到他们的辛苦,孩子没有忘记,学校也没有忘记,并努力将它播撒在孩子的心间。

美在课程,微影响

“教育的价值还在于远视未来,六年的时间里,学校将给孩子留下怎样的烙印,并在他离开校园之后,仍能得以显现?”带着这样的思考,我们开发了“温暖董小”系列校本课程。

“鸿雁飞、莫相望”毕业课程的题目来源于塞北歌曲《鸿雁》和卡洛尔的《莫失莫忘》。毕业仪式进入高潮阶段,大厅中响起“鸿雁飞翔”的旋律,校长给孩子一个一个赠送毕业礼物—写好孩子姓名和学校地址的五个信封,并轻轻地告诉他(她):孩子,当你初中毕业的时候,寄回第一个信封,告诉老师,你要去哪里;当你高中毕业,或参加工作、或继续读书的时候,请你寄回第二个信封,告诉母校你在哪里、要去哪里;当你成家立业、结婚生子的时候,如果还能看到余下的信封,请你继续告诉母校,你在哪里、将要去哪里……那时,曾经的老师可能已白发苍苍,离开了校园;昔日的同学也都奔向了五湖四海,为梦想打拼。而母校和母校的记忆却可以深深地印记于心、莫失莫忘,因为这里是彼此牵挂的家!

美在关系,微幸福

幸福,从微笑开始。“人性总是美好的,温暖可以互相传递。”微笑,无疑是对这句话的最好诠释。学校推崇“微笑文化”,让身处校园的每个人,相逢时自然一笑。慢慢地,个人微笑出了自己的教养、学校微笑出了自己的风度。如今,身处校园的每一个人,用心、用美所展现的“微笑文化”,已经成为用“美好心态”做教育、“人性之美与人际友善”完美结合的董小案例。

激励,释放正能量。“评价是发现美的过程。”董小的评价体系里有“三无”:没有值周生、不给班级评等级;没有量化考核、不给教师排名次;没有有偿家教、不给孩子增负担。这里没有处罚、只有奖励。

感召,唤醒心底的美好。每位老师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都有着坚定的信念和炽热的情怀。为了让这种信念和情怀植根于每个人心里,让人和人之间的交往更有温度,我们提出了“每个人都很重要,每个人都很优秀”的校园流行语。农家的孩子因为没有录音机而无法完成老师布置的听力作业;很多孩子因为家境贫寒而无法登上开往“发现王国”的大客车;父母在外打工的孩子,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给生病的奶奶做饭,用麦秸点燃灶火,那天真的笑容却绽放在蓬头垢面之中……我们感召大家在有限的空间里,将我们有能力做到的,做好!用心底的“敬畏、悲悯与包容”去播撒爱的种子。

敬畏生命,尊重人性,用“美”做教育,让身处校园的每一个人都拥有丰富而有价值的生命,让每一颗心灵都拥有充满爱和温暖的情感世界,这是董小人最执著的教育追求。

第一幼儿园:龙舞舞出龙精神

金州是辽南著名古城,大连市发源地,5000年的历史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古城金州,各种传统节日都是以民间艺术形式来展现的,龙舞更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金州龙舞距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让优秀的民族文化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上深深扎根,金州区第一幼儿园进行大胆实践与探索,尝试教幼儿学习金州龙舞。

感知金州龙舞,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第一幼儿园地处金州这个特殊地理位置,孩子们时刻受到龙舞文化的熏陶。幼儿园搜集有关金州龙舞的各种资料,以图文版报的形式向孩子及家长做宣传。此外幼儿园老师还带领孩子们寻访民间舞龙艺人,听民间舞龙艺人讲述关于金州龙舞的各种传说。在幼儿充分感知金州龙舞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创设了富有龙特色的教育环境。我们自制了龙风筝、龙灯、十二生肖挂饰悬挂在幼儿园走廊、墙壁上;窗户上贴着龙图腾样式的窗花;制成具有民间特点的龙花灯、龙年画;用废旧材料制成了小金龙样式的音乐打击乐器……让幼儿在看看、做做、说说的过程中,发现和感受龙舞的艺术魅力,萌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舞起金州龙舞,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

幼儿园将学习龙舞融入到全园活动中。音乐欣赏活动让幼儿感受音乐的曲式特点,调动幼儿学习龙舞的兴趣;创编歌曲、学说歌谣活动帮助幼儿理解龙舞动作,在音乐律动中自由表现龙的各种造型和动作;音乐游戏方法增强龙舞的趣味性、尝试利用各种乐器(包括自制乐器)为龙舞伴奏……我们避免让幼儿简单机械地练习基本动作,而是尽可能用多种方法调动幼儿学习舞蹈动作的积极性。龙舞不是一个人独自完成的,一条龙舞起来需要九个小朋友合作完成,于是我们创编琅琅上口的歌曲、歌谣帮助孩子们理解舞蹈动作,利用废旧材料制成龙道具让幼儿进行练习。我们将盘龙、行龙、龙出海、大波浪、龙抬头、龙摆尾、串串等基本龙舞动作贯穿在音乐活动中进行。在此基础上,教师和幼儿根据音乐进行创造性想象编排龙舞动作,采用个人、小组和集体多种学习方式。用幼儿熟悉的简易图谱来记录编排的舞蹈动作。幼儿将富有生活情趣的游戏也带入到舞蹈中来,如在舞蹈《梦龙》的创编中,我们就采用了大班幼儿设计的小龙和荷花嬉戏的情节,舞蹈中因为增加了这一情节而变得更富有童真、童趣,幼儿也在创作舞蹈的过程中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从中收获了快乐和自信。

结合幼儿年龄特点,我们淡化对幼儿龙舞技能的训练,更多体现的是游戏化的情境表现,孩子们越来越喜欢舞龙了。走进幼儿园经常会看到孩子们在做龙、画龙、制龙、舞龙……龙的形象已深深地植入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幼儿通过学习龙舞进一步加深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含义的理解。舞龙锻炼了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满足了幼儿创新表现的欲望,促进了幼儿全面发展。

“小荷才露尖尖角”,金州区第一幼儿园幼儿龙舞队参加了大连市“非遗”展演、大连市团拜会,并代表大连赴北京参加喜迎“十八大”演出,受到广泛好评。让我们不断探索、传承、创新金州龙舞,让龙舞成为我们与孩子们沟通的桥梁,让我们的孩子通过龙舞舞出龙精神!

新桥艺术幼儿园:寓德于心 成德于行 以美辅德

幼儿阶段的德育工作,应在一个充满关怀、寓于生活、强化体验的情境中实施。新桥艺术幼儿园(以下简称新幼)以“寓德于心,成德于行,以美辅德”为德育思路,全面提高幼儿道德素养,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寓德于心:在温馨和谐的心理环境下促进德育

为幼儿营造温馨和谐的心理环境,会在无形之中促使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唤起幼儿积极乐观的情绪。

教师以身作则,创设有温度的生活环境。教师只有自身具有良好的素质,向幼儿展示出自己健康的品格操守和良好的行为习惯,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才能起到良好的榜样示范作用。如不小心撞到了孩子,会蹲下去真诚地向孩子道声“对不起”;在打扰孩子的时候,会悄声地说“对不起,打扰一下”;在需要帮助的时候,就会对孩子说:“你可以帮我一下吗?”

为幼儿营造奉献与关爱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同伴关系是幼儿健康心理的必要前提,幼儿与同伴在一起生活、学习、游戏,其中涉及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行为准则和人际关系。因而,在教育活动中,我们要善于挖掘资源,对幼儿进行道德品质教育,让孩子的心灵之窗更加明亮。

成德于行:构建“全面德育,家园一体”的德育体系

“人人德育、事事德育、处处德育、时时德育。”德育工作的开展不能仅靠教师,也不能只靠家长,需要幼儿园和家庭通力协作形成合力。

充分挖掘幼儿日常生活的德育契机。幼儿优良品质的形成,不是一节课、一次活动就能见效的,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把德育自然灵活地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随时随地进行教育。如晨间活动时,教会幼儿简单的礼貌用语,增强文明意识;午睡时,教育幼儿自己脱下衣服叠放整齐,独立上床入睡;离园活动时,要求幼儿不追逐、不吵闹。

开展专题德育活动激发道德情感。幼儿的道德认知、情感及行为,会通过每一次活动的积累而逐渐得到发展。新幼的专门性德育活动强调体验,包括讨论、主题教学、社会实践、节日庆祝等。如参观种植园,幼儿亲眼看到农民辛勤劳动,就会更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国庆节里学唱儿歌《国旗、国旗真美丽》,创作“我爱北京天安门”大型画作,激发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为受灾、贫困地区筹资捐款,用善举去温暖他人,让幼儿“感悟爱、奉献爱”。

重视德育的延展性,密切家园联系。德育工作是长期的,无论在家还是在幼儿园,都应持之以恒。为此,新幼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家长会、家教咨询等方式,向家长宣传关于家庭对幼儿品德形成的重要性,介绍幼儿园的作息制度和生活常规,把幼儿在园的表现及时向家长反馈,促使孩子把老师、父母的要求变为自觉的行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以美辅德:发挥艺术教育的德育功能

美育主要是培养幼儿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审美感受和审美能力,激发幼儿热爱自然、热爱社会、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它对德育起着推动作用。艺术教育是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作为一所艺术特色幼儿园,新幼在十余年的办园历程中,艺术教育成果颇丰,并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发挥和拓展德育功能,开创了特色德育新模式。如在教学实践中,新幼将不同门类的艺术学科进行有机整合,这种综合性的艺术教育能使幼儿的艺术思维在活动中得到迁移和整合,它更关注幼儿整体人格的发展,强调幼儿艺术学习的兴趣、艺术的感知体验、表现创作、交流合作等基本能力和人文素养(即尊重、关怀、友善、分享、合作等)的整合发展,从而实现艺术教育的多元目标。

德育工作没有止境,德育方法多式多样,用慈爱呵护纯真,用平等孕育成长,幼儿园德育之树定能结出丰硕的果实。

素质教育活动中心:实践中育人 实践中成长

金州新区素质教育活动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一直把建设全区中小学德育基地作为中心的首要任务之一,将德育置于实践活动的核心地位,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从细微处做起,引导学生愉悦实践,促进学生在实践中身心同步健康成长。

“实践—生活—情境”德育

实践德育。我们紧紧抓住实践活动这个载体,精心选择富含德育因素的实践课程和活动,在活动中进行德育。

如登山远足活动,学生步行25公里,穿乡野、爬大山、过沟壑、趟野草、钻防空洞,流了汗水或泪水,走得腿发软、脚打泡,但孩子们都咬牙走了回来……这磨砺的过程,给孩子们留下的印象,终身不会磨灭;在农业实践活动中,学生参观自建的老式农具展览馆,教师因势利导,引导孩子了解工具的演变及其作用、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理解每一次工具的革新都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启发他们创新的欲望;走进农场,孩子们第一次参加劳动,手上出了汗、沾了土,但他们亲近自然,懂得了热爱土地、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

生活德育。我们围绕学生第一次独立生活大做德育文章。离开父母的呵护,吃大食堂、住集体宿舍、睡硬板床,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照顾自己,学生这种独立生活的经历非常难得。我们引导学生晨起“五念”(天好、地好、人好、事好、物好)、睡前“五问”(今天我:微笑了吗、诚信了吗、助人了吗、抱怨了吗、虚度了吗)、餐前诵读“感恩词”(我以至诚的心来感恩:感恩父母,生养哺育;感恩老师,谆谆教诲;感恩上天,阳光雨露;感恩大地,生养万物;感恩农民,辛勤劳作;感恩食物,使我果腹,感恩所有为我付出的人)。

情境德育。道德不是被教导的,因为这样苍白;道德是被感染的,因为这样生动。因此,创设情境特别重要,尤其在实践活动中更是如此。

创设诚信情境:中心内设置无人售货亭,明码标价,学生自己取货,自己付钱,无人监督,让学生体验诚信给自己带来的快乐与满足。创设红色教育情境:巧妙利用校园空间,设计“重走长征路”专题体验区,传播长征精神。创设自律情境:远足路线设计中,我们特意让学生经过农民果园,累累果实,触手可及,但没有一个学生伸手去摘。创设互助情境:远足中我们故意留下黑暗山洞中的浅坑,让前面的经过者为后来者做安全提醒。创设温暖情境:组织全体教职员工列队欢迎、欢送学生……

“全程—全景—全员”德育

将德育贯穿于活动始终,体现在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中,活动中的每一个人身上。中心的环境卫生不留死角,环境美化不留死角,文化建设不留死角,活动安排不留死角,德育渠道不留死角,教育途径不留死角。中心的每一项活动,主任负责,中层分责,教师担责,后勤有责。我们坚持师德建设先行,以领导良好德行感染带动教师,对教师进行师德教育与行为规范要求,用教师的榜样作用来带动、影响学生,创造和谐宽松的德育氛围。每学期初,主任进行德育讲座;每周选择一篇美文印给教师阅读;每期调查学生满意度;每年评选师德高尚教师;强调“认真、热情、负责、服务”八字方针;要求教师随手捡拾校园垃圾,回答学生每一个问候……

“家庭—学校—社会”德育

重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作用。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课堂,为充分发挥家庭的教育作用,中心给家长写信,介绍办学理念及教学内容;每期给家长推荐学习文章,指导教育方法;对家长进行学生行为跟踪问卷调查,了解教育效果;组织每个学生给家长写信,汇报收获,表达感恩之情……

社会拥有丰富的德育资源,中心与区交警大队联手建设交通安全培训基地,与区消防大队联手建设消防科普基地,与驻地政府、企业、社区联合办学……这些举措让德育更加深入人心。

“感染—感动—感触”德育

无声的感染、温情的感动、细节的感触是中心力求通过环境美化、活动设计、生活点滴传递给学生的。

中心内有核心理念雕塑,有师生用废品自制的吊桶花篮,有爬满藤蔓的长廊,有学生作品、活动照片展示。水房里有写着教人做好小事的提示语,宿舍里有启发人做好自己的警语条幅。满头银发的老师走在远足的队伍中,将学生拉到树荫下,自己站在太阳底下讲课。为过生日的孩子送上一个小小的蛋糕,点亮蜡烛;为生病的孩子端来一杯热水;为摔倒的孩子掸去身上的泥土;为成功的孩子送去一个赞许的目光……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温暖人心。

多年来,我们持之以恒抓育人,将素质教育活动中心建设成了让学生欢心、让家长称心、让社会放心的地方。

猜你喜欢

龙舞德育幼儿
灯会迎春,一夜鱼龙舞
铜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龙舞”的传承与开展现状分析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断龙舞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