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重组教材 构建高效数学课堂教学

2013-04-29郑国忠

中学理科园地 2013年6期
关键词:高效课堂教学

郑国忠

摘 要:教材作为教学的重要资源之一,在现实教学中,有的教师视教材为神圣,照本宣科;有的教师则抛弃教材,专用教辅,这些不良现象,影响着教学效果。因此,本文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思想开发智慧;促进思维创新;做到有的放矢等四个方面来阐述如何重组教材,构建高效数学课堂教学。

关键词:重组教材;高效课堂;教学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课堂的效率也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的驾驭能力也越来越高。教师对教材的处理能力高低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教学效率。同样的教材也因为施教者的不同其教学效果也大相径庭,一些年轻教师视教材为神圣,照本宣科不敢越雷池一步;一些老教师对教材能倒背如流,每年用同一陈腐教案,教了一遍又一遍,用了一年又一年,“涛声依旧”,将教材远远地抛在一边。教师对教材的组织与处理能力成了左右其课堂教学是否高效的关键因素。

教材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凭据,然而教材是静态的,如何将其灵活地运用到实际教学情境中,需要教师对教材的合理的加工与处理,重新重组教材,重新创作,变“死”教材为“活”知识,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从而达到构建高效课堂教学的目的。

一、重组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乌斯基说过:“没有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所以提高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课堂教学的最基本的也是最高效的教学环节,特别是在一节课的引入方面,其效果如何,直接影响整节课的效率。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的导入如何至关重要。

例如人教版七下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教学中,教材的思路是:实际问题→导出不等式组概念→探究解集→例题演示→课堂巩固。按这个思路进行教学,整节课可能比较沉闷。因此,对本节课作了大刀阔斧的重组,引入方面,直接例题出发,设置问题情景。

解下列不等式:①2x-1>x+1;②x+8<4x-1;③2x+3≥x+11;④■-1<2-x。

学生活动:(1)全班同学分成甲、乙两组,甲组同学解答①②题,乙组同学解答③④题,看哪一组又准又快?

(2)甲、乙两组各选派1人报演,并点评对方作答情况。

通过这样改组,引入竞争机制使全班同学一下子炸了窝,学习的兴奋点大大提高了,求知的欲望,求胜的心理蠢蠢欲动,兴趣很快被调动起来了,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很快就呈现出来了。

二、重组教法与学法,启迪思想开发智慧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的本领,当学生离开学校时,从事的是与数学无直接关联的专业工作时,在数学学习以及解题中获取的能力仍能让他时常收益。教师的教学目的——教是为不教,教师教学如果仅仅是“授人以鱼”,仅供一餐之用,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终身受用。以这个意义而言,教师不再是一般知识的传播者,而应成为学生学习方面的专家,鼓励学生敢问、敢思、敢想。挖掘自己的思维,开发智慧,从而使课堂成为高效率的课堂。

在《一元一组不等式组》课堂引入后,设计如下问题:类似方程组的概念请甲、乙两组同学分别把本组解答的不等式组合起来,组成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2x-1>x+1x+8<4x-1和 2x+3≥x+11■-1<2-x

各组能否找到它们的解集吗?看哪组先找到?

由于有了引入作铺垫,各组很容易找到每一个不等式的解集,但在取解集时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结论:如①x>3>2;②x>3;③x>2;④3

三、重组例题,促进思维创新

教材中的例题是教材专家们精心选择和设计出来的,其典型性、权威性毋庸置疑,但我们不能因此“照本宣科”,因为这些例题只是为我们进行科学合理地解题教学提供相应的范例,有必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地加工和设计(改编、变化、拓展、深化等),常常可以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功效。前苏联数学教育家奥加涅相指出:“必须重视很多例题在进一步扩展其数学功能,发展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可能性……。”因此重组例题可以进行有效地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发散性。将教学过程真正变成为学生思维过程,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本性,领悟数学方法,生成智慧,构建高效课堂教学。

例如 在探究不等式解集求法后,提出如下问题:甲组和乙组同学从各组中任选一个不等式组成的新的不等式组,你能求出它的解集吗?此时,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学习的热情再度高涨起来,有的同学得到1个或2个不等式组、有的同学得到3个或4个不等式组。此时学生的创新思想得到很大的激发,有的同学提出把其中3个不等式或4个不等式合在一起组成不等式组,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由此可见,充分挖掘教材例题功能,对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具有积极的意义。

四、重组作业题,做到有的放矢

清代教育家颜元说过:“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己”。可见有效作业在中学教学过程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中学教学的教材不仅是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的教材,同时还包括有效作业的教材,对教材中的作业题重新重组,可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泰戈尔也说过:“不能把河水限制在一些规定好的河道里。”由于学生情况不同,教材不一定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要设计有一定层次感的,以便给学有余力的学生留下一定的发挥空间,给有困难的学生多一些鼓励和信心。使所有的学生都能独立完成有效作业的愿望。做到有的放矢,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比如学习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后,设置了如下3个层次的有效作业。

A、解不等式组2x-1>0x+1≥3

B、不等式组2x-1>0x+1≥k的解集为x≥2,求k的取值范围。

C、写出一个解集为x≥2的不等式组。

有效作业的设计层层递进,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除了完成A层外,还可以自选B层或C层作业,当然在评价时也分层评价。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

总之,只要认真理解,吃透教材,研究学生,对数学教材进行优化、重组设计和合理拓展,就会促进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1]杜兆义.合理开发重组教材,提高数学课堂实效[J].新课堂数学版,2012(12).

[2]刘元梅.创造性使用教材教学尝试[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1(4).

[3]史宁中.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高效课堂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如何让高中生物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