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课堂活动意识 构建学生主体课堂

2013-04-29李永程

中学理科园地 2013年6期
关键词:科学素养情感教育思维能力

李永程

摘 要:教师要高度重视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活动的设计,通过精心设计、巧妙构思,把高中物理课堂打造成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科学素养的平台及实现学生情感教育的平台。

关键词:课堂学生主体活动;思维能力;科学素养;情感教育

课堂教学中,知识传授早就不是唯一教学的目标了,教育专家、物理特级教师黄恕伯老师指出:新课程最核心的理念用最简洁、最通俗的文字来表述,就是“重过程”、“重情感”、“重生活”。过程与方法需要在课堂中开展学生活动让学生自己来经历,情感需要在课堂中开展学生活动让学生自己来感受。但是现实中很多的课堂学生活动漫无目的、只是为体现活动的形式而开展。另外还有很多教师在为开展“课堂学生主体活动”与教学进度的矛盾而苦恼。我总结自己在课堂上开展“学生活动”的经验,认为可以从思维、科学素养、情感三个角度来开展高中物理课堂“学生活动”。

一、量体裁衣,选择好适合开发学生思维的平台来开展课堂活动,打造学生主体课堂,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快速提升

我们在备课时要花大力气来构思课堂学生活动:首先规划好思维能力的培养目标,进而设计好物理情景、安排好学生主体活动内容,然后要分配好课堂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最终实现激发学生思考、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目标。

1. 以“科学猜想”为平台,在物理课堂中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有效开展学生主体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高中物理(鲁科版)必修1《牛顿第二定律》的教学中,我专门用1课时进行“探究加速度a与合外力F、质量m的关系”,而该课时中“决定加速度相关因素”的科学猜想就是一个很好的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载体。本人设计的课堂学生主体活动流程是这样的:

教师主导:(播放视频)教师本人骑摩托车与另一位教师骑自行车比赛:起步快慢不同。→教师引导:(设问)加速度的相关因素?→教师主导:(教师提供事例、材料)(1)两组本班同学自行车起步比赛。(2)一组宝马汽车的参数。(3)歼击机在战斗前抛掉副油箱→学生主体活动:(猜想、生生探讨)加速度的相关因素(本设计关键在于:教师选择的素材能有效的激发学生思考)。

2. 以“母题”为载体,用教师的“母题变形”来拓展学生的思辨能力,用学生的“母题改造”来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最终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我在高三物理“牛顿定律解决动力学”问题的复习中,专门设计1节课进行“传送带”的“动力学问题”一题多变,具体的课堂流程如下:

教师主导:水平传送带问题→师生探讨:斜面传送带问题→教师主导:水平面传送带与斜面传送带相结合问题→学生主体活动:学生围绕“水平面传送带与斜面传送带相结合问题”进行一题多变(命题、解题)的思维创造活动(生生、师生探讨)。

本设计的主题思想是:以“水平传送带”为载体,带动学生掌握传送带问题的基本类型,学会传送带问题的基本解题方法,巩固学生解决动力学问题的基本能力;教师将水平传送带变形为斜面传送带,引导学生思考,为学生主体活动做好准备;通过教师将斜面传送带变形为“水平传送带结合斜面传送带”,让学生初步领会试题的变形的实质:解题是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多个简单问题,命题是多个简单问题合并为一个复杂问题。最后,学生围绕“水平面传送带与斜面传送带相结合问题”进行一题多变。学生命题、解题的思维创造活动是本节课堂的中心。有了前期的准备工作,学生明确了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学生主体活动就能顺利开展;有了生生、师生进行一题多变探讨活动,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就能得到有效的提升,同时又为学生指明了解决复杂问题的方向。

当然,高中物理课堂还有很多可以有效开展学生主体活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载体,只要我们教师选题恰当、设问合理就能取得良好效果,但是对于流于形式又无效果的学生活动应该彻底舍弃。

二、看菜吃饭,选择适合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平台来开展课堂活动,打造学生主体课堂,最终实现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是高中教学的主要目标,而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是高中物理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

1. 以“科学实验”为平台,让学生动耳听教师的引导、动脑设计自己的实验方案、动手做实验、动口汇报成果,最终实现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高中物理课程中有众多的科学实验,充分利用科学实验为载体,通过学生探究方案的制定、分析处理实验数据、进行实验操作,可以很好的培养、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在高中物理(鲁科版)必修1《牛顿第二定律》的教学中,我巧妙构思科学实验《探究加速度a与F合、m的关系》的教学方案,让学生充分的动耳、动口、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课堂科学实验活动流程如下。

教师主导(布置任务)→学生主体活动:进行讨论、制定实验方案(培养合作学习精神、统筹规划能力,同时巩固学生对科学方法“控制变量法”的应用能力)→学生主体活动:小组为单位汇报“探究加速度a与合外力F、质量m的关系”实验方案(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教师指导:精要的点评→学生主体:学生展示主要实验操作,教师进行适当的点评(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2. 以“课堂练习”为载体,教师精心选择试题,引导学生“形成知识网络,构建方法体系”,从而让学生学会学习,把我们的课堂打造为提高学生学习素养训练场。在高考临考前的物理复习中,对“电场、磁场”基础知识的“系统化”,我设计了如下方案:

教师主导:给出明确的学习任务→学生主体:自己归纳、梳理(巩固知识的记忆,形成知识网络)→教师主导:点评自学情况,布置典型例题→学生主导:自己解答(消化知识、方法,学以致用)→教师主导:点评知识、方法的难点(抓住知识、方法的难点进行突破,不追求容量,重点是要关注学生的感悟、提升,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

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活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要不拘于形式,根据科学素养培养目标设计好相应的课堂活动载体,并最终在课堂活动实现自己课前规划的科学素养培养目标。

三、因势利导,抓住课堂中可延伸的“情感”资源,用好教材中可拓展的“情感”素材,以学生活动为载体,最终在课堂中实现“情感”目标

情感目标是高中新课程目标之一,也是很多教师感到课堂中不好实现的的一个目标,因此让很多老师非常苦恼。其实,教师可以抓住物理课本中的可拓展、引申信息来实现情感目标;教师可以抓住物理学史中的可拓展、引申信息来实现情感目标;教师可以抓住物理方法、物理思想中的可拓展、引申信息来实现情感目标;教师可以抓住各类试题中的可拓展、引申信息来实现情感目标。

1. 用心选择课堂教学素材让学生感受物理的趣味、物理的价值,巧妙构思课堂学生活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成绩的进步、能力的提高、素养的提升。我在物理必修1《探究:a与F, a 与m关系》教学中我特意寻找了一些与本节课堂主干知识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生活中的实例来作为课堂结尾:

教师主导:(教师播放视频)汽车跑过飞机→学生主体:请同学应用刚学的牛顿第二定律知识进行分析→教师主导:点评。(通学生主体活动,引导学生懂得学以致用,感受到物理知识不是干巴巴的公式,而是可以服务于生活。)

2. 以“课堂学生活动”为载体,精心安排教学内容,设置让学生讨论、合作的课堂环节,最终实现学生们的相互促进、共同进步。我们知道,植物中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现象称为“共生效应”,人类群体同样存在“共生效应”。在物理必修1《探究:a与F, a 与m关系》课堂结尾我设计些小组合作、讨论活动,让学生“共生共长”,一起进步:

教师主导:(教师设问)能否让自行车启动和摩托车一样快?→学生主体: 请同学应用刚学的牛顿第二定律知识进行分组讨论(相互讨论,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学生主体: 学生汇报→教师主导:点评(理论:减小M,增加F可以实现,并介绍新材料自行车只有5.6kg,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身边, “知识就是力量”。) 情感教育要求教师构思要巧妙、设计要精心,尽可能让学生体验自然流露的情感,感受趣味的物理学习。

综上所述,在高中物理课堂进行学生主体活动要符合师生实际能力,要切合学校实际情况、讲究实效,教师在每节课的教学设计中都要规划适当的课堂学生主体活动,最终通过高中三年的课堂活动让学生的综合素养能有较好提升。

参考文献:

[1]周成平.我们需要怎样的课堂[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

[2]物理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走进新课程丛书)[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3]丁家永.现代教育学原理[M]. 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科学素养情感教育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践行美好教育 培养科学素养
培养思维能力
如何在日记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培养思维能力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