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与跨境人民币业务关系初探

2013-04-29孙丰山

金融经济 2013年6期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关系国际化

孙丰山

摘要:随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的推进,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的呼声渐强。本文剖析人民币汇率改革与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关系,提出按照渐进、可控的原则,协调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改革及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国际化;关系

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扩大启动以来,市场上对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呼声渐强,认为汇率市场化是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做大、进而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提,甚至有人提出一步到位的汇率市场化改革措施。对此,我们通过研究认为,一国货币国际化并不必然以汇率市场化为前提,但汇率改革进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货币国际化进程,应按照渐进、可控的原则,加快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进程,以推进跨境人民币业务的深入发展,从而实现人民币国际化。

一、人民币汇率水平及形成机制与人民币跨境业务的传导关系及作用机理

(一)汇率水平变化直接影响一国货币跨境使用的效果。影响一国货币跨境流动使用的因素有多种,如一国政治经济发展水平、国际贸易影响规模、可自由兑换程度等,但从根本上讲,其使用范围的大小取决于该国货币币值的稳定性和可测性,而反映一国货币币值的两个关键指标就是利率水平和汇率水平,其中前者反映的是一国货币的本币价格,后者反映的是以本国货币表示的外币价格。在当前国际经济金融全球一体化格局下,二者往往呈现密切的正相关关系,而且对一国货币跨境流动的影响均较灵敏且动态性较强。不过,鉴于一国货币跨境流动至另一国一般要经过汇兑方可流通使用,势必要进行两种货币的对比计价和考量,再者,一国货币币值稳定性如何直接影响市场主体的持有、投资、储藏偏好,其价值反映就是货币的汇率水平,所以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来看,汇率水平的变动对资金跨境流动的影响首当其冲。

(二)汇率变动与人民币资金跨境流动的传导关系。就人民币而言,人民币升值及预期增强,境外投资者积存人民币的意愿上升,持有人民币的积极性提高,在卖方市场主导价格的叠加影响下,人民币跨境流出就会加快;人民币贬值、外汇升值及预期增强,境外机构持有人民币的意愿下降,以人民币支付的动力上升,加上买方市场因素的影响,人民币跨境流入将会呈现加快趋势。反过来,人民币跨境流动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作用人民币汇率的走势。若人民币流出增长,人民币收支逆差,国际外汇市场人民币供过于求,人民币汇率下跌;反之,如果人民币流入增长,人民币收支顺差,若国际市场人民币供不应求,人民币汇率上升。不过,鉴于当前人民币参与国际金融市场交易量小、流动性弱,其流动对人民币汇率的作用程度还十分有限。

(三)汇率形成机制是决定一国货币跨境使用程度的重要因素。汇率形成机制,也就是一国汇率制度的选择问题。根据汇率制度的性质,一国汇率制度可分为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前者特征是汇率基本保持固定不变,即使有所变动,也被约束在一个狭小的限界之内;后者特征是汇率不予固定,可以随着外汇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而自由波动。二者中以市场定价为基础的浮动汇率制度因其开放性、反映灵敏性,使得该机制承载主体-货币的市场导向性和经济杠杆作用更强,有利于市场主体及时形成对该货币价值的测度和判断,对持有者和使用者的吸引力更强,从而使得该货币国际应用的范围也就更广。一国货币国际化的最终目标是成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的货币资产,即国际储备货币,其本质要求是该货币必须是一种完全可兑换货币,而实现资本项目完全可兑换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弹性汇率制度。

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并非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先决条件,但应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相辅相成

美元、英镑、日元等外币国际化过程中,汇率制度都经历了从固定管理、浮动管理、到最终市场化的变革历程,因此,一国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并不是该国货币国际化的必然条件。但是,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汇率水平的变动,又与货币国际化进程推进存在相互促进的密切关系,汇率制度市场化改革进程与货币国际化进程配套同步或超前,则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关系,如果滞后或脱节,则会产生一些问题和障碍,影响货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

目前,我国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进程和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的逐步扩大,基本遵循了这一规律。

一是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启动,提高了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的关注度和接受度,汇率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币的供需关系,为国际贸易采用人民币定价、计价结算提供了参考依据,从而在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之际跨境贸易人民币先行在上海和广东四城市进行试点创造了条件。

二是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先期试点以及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取得了积极成效后,国内外市场对跨境人民币结算的需求进一步增加,为顺应市场需求,2010年6月將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扩大到20个省(市、自治区),并同步重启人民币汇改,使两项改革能够协调一致,顺利推进。

三是一年多来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刺激了境内外市场主体对人民币结算的需求,推动了跨境人民币结算规模的快速增长。而人民币跨境资金的加速流动,也有利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形成,使得汇率水平更好地反映人民币供求关系,这也为2011年8月将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扩大到全国创造了条件。

这种有序协调的政策推进,既借鉴了境外货币国际化的经验,又符合我国国情特点,同时跨境人民币结算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起步阶段,试点以来结算业务规模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这一关系和规律。

三、当前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与跨境人民币业务面临的结构性矛盾和问题

随着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快速增长,交易地域的不断扩散,境内外交易主体的不断增加,以及结算试点向全国推进,两者关系呈现出一些结构性矛盾和问题,汇率市场化进程滞后于跨境人民币结算的市场需求,对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均衡、稳健发展带来一定影响,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一步深化改革的要求也更加迫切。

(一)人民币升值预期不利于跨境人民币业务的稳健发展。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实质是提高汇率水平形成的市场化程度,而不是汇率水平的简单变化。尽管汇改重启以来人民币汇率水平的波幅有所加大,但涨多跌少,单边升值趋势明显,使得市场存在“人民币汇改就是升值”的不当认识,并加重了人民币升值预期。在此情况下,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面临投机者套取汇差和利差的风险增加,对跨境人民币业务的稳健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二)人民币汇率波幅较小且锁定不利于跨境贸易采用人民币定价和计价结算。尽管汇改重启以来人民币汇率波幅加大,按现行规定,银行间外汇市场的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的日浮动幅度为美元交易中间价上下百分之一,但是波幅较小且锁定,制约了市场引导外汇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发挥,目前汇率水平不能充分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因此,境内外跨境贸易主体在贸易合同的洽谈中,如果以人民币进行定价和计价结算,作为主要参考依据和决定基础的汇率水平有失公允或大打折扣,计算结果必然存在着一定的偏差,不利于双方锁定交易成本、较为准确的测算盈利水平,进而对双方采用人民币结算造成障碍。

(三)资本项下未完全放开,使得汇率市场化进程滞后于跨境人民币结算的市场需求。资本项目开放,是汇率市场化改革的必然途径,同时,资本项下人民币结算也是人民币国家化的重要渠道。目前我国资本项下已有75%的项目放开,但资本市场、货币市场以及资本项下可自由兑换等领域尚未放开。资本项目未完全放开,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基础主要是经常项目外汇收支,这样既影响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程度,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民币跨境结算渠道的畅通,因此目前我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滞后于跨境人民币结算的市场化需求,易使得贸易结算中使用人民币的政策试点发生扭曲。

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与跨境人民币政策协调推进的政策建议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与人民币国际化都需要一个长期、复杂和动态的过程,绝不能搞速成法急于求成,采取一步到位的改革措施。基于兩者相互促进的密切关系,尤其是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前瞻性,当前需按照主动性、渐进性、可控性的原则,进一步加大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力度,通过两者的协调配合、统筹推进,促进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快速健康发展,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加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促进跨境人民业务均衡发展。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在管理上注重引导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一是要避免出现单一升值趋势,扭转目前强劲的升值预期,以减少套利资金的流动,提高跨境人民币业务的稳健性;二是培育汇率风险意识,驱动市场各方采用人民币规避汇率风险,尤其是要改变我国部分进口企业采用人民币结算的被动性和风险承担者,引导我国出口企业进一步提高议价能力,有效改变目前我国跨境人民币结算失衡现状。

(二)适度放宽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为跨境人民币结算提供可靠的计价依据。在目前5‰波幅基础上,逐步放宽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使汇率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外汇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使市场交易主体能够比较自由地根据汇率信号做出反应,为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定价和计价结算提供较为准确、及时、可靠的参照依据。

(三)以推进资本项目开放为契机,积极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开放资本项目为资本流动放行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条件,而开放资本项目则需要利率市场化改革和自由浮动汇率制度的支持和配合。尽管在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前是否必须先完成汇率、利率市场化改革并无定论,但从美元、日元国际化经验可以看出,他们在宣布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前后都加快了推进利率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为实施资本项目开放提供缓冲。基于适应国际经济金融发展及人民币国际化需求,近年来我国资本项目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大,应以此为契机,积极推动人民币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进一步增强汇率弹性,不断为人民币走出去积累条件。

(四)进一步完善跨境人民币业务管理政策体系,推动汇率形成机制深化改革。在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过程中,跨境人民币政策要跟进改革,进一步完善政策管理体系,如陆续研究制定个人人民币跨境结算管理办法、人民币境外现金流通管理办法、外商投资人民币结算管理办法(FDI)、境外人民币投资我国债券市场、证券市场等政策,顺应市场需求,疏通人民币跨境流动渠道,使人民币在国际收支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更大程度上反映市场对人民币的供求状况,从而发挥市场对汇率的主导作用,促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进一步深化改革。

猜你喜欢

人民币汇率关系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国国际收支的影响研究
人民币汇率变化对股市产生的影响分析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吉林省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物价影响研究
保加利亚媒体:饭局是中国搞定“关系”场所
新西兰旅游界恶补“关系”开发中国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