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及对策探究

2013-04-29张吉野

搏击·体育论坛 2013年9期
关键词:体育教育问题分析就业

张吉野

摘要: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就业问题是近年来体育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推理法等科研方法对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目前就业环境方面的问题以及就业难的原因问题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相应对策方面的探究,旨在为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就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体育教育 就业 问题分析 对策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童编号:1004-5643(2013)09-0021-03

2007年5月7日颁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工作的机制,充分保证学校体育课和学生体育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性青少年体育活动和竞赛,加强体育卫生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全面完善学校、社区、家庭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网络,培养青少年良好的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青少年热爱体育、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和全社会珍视健康、重视体育的浓厚氛围。

1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难原因问题分析

1.1 社会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与体育教育专业相对口的工作有中小体育教师、社区体育指导员、体育俱乐部工作人员等。

一方面,现今大城市的很多中小学体育教师已经饱和,而部分需要体育教师的乡镇的中小学由于只看中高考上线率,而对体育的重视不够。在这些学校,体育课形同虚设,对体育教师的数量及质量更是重视不足,即使非常缺体育人才,为了节省教育经费,这些学校也不愿招收体育教师。

另一方面,我国全民健身运动开展还不普及,在城市的各个社区经常锻炼的人群较少,愿意花钱请人指导的人更少,很多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虽然考了社区指导员证书,仍无用武之地。而一些体育俱乐部、健身房虽然解决了一部分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但由于我国的体育产业在当前还处于起步阶段,所需的人才毕竟是有限的。

1.2 社会对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歧视现象普遍存在

为了促进高校毕业生以及其他劳动力就业,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都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和措施,对原有的就业体制进行适当的调整,但用人单位仍然存在许多不合理的政策。

为了寻找更合适的人才,很多用人单位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对应聘者设置不合理的门槛,例如,不聘非名牌大学毕业生,不聘非本地毕业生,不聘无经验毕业生等等。而且随着近年来体育专业硕士生、博士生的不断增多,很多单位在招聘时只要高学历的硕士生、博士生,甚至一些城市的中小学也打出了招收硕士生、博士生的牌子,在用人单位的高要求下,既无经验、高学历,又非名牌大学毕业的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连面试的机会都得不到。有些用人单位甚至依然存在对体育大学生“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歧视,认为体育专业大学生“只会跑跑跳跳,文化素质低下,无任何能力胜任工作”。所以在录取时,同等条件下他们不愿要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而更愿意选择其它专业的毕业生。他们没有看到体育大学生肯吃苦、敢创新、有激情等优点,而武断地将其排除在外,对他们而言不能不说是一种损失。

1.3 体育教育专业培育机制与市场需求脱轨

大多高校作为非盈利性的单位,不参与市场竞争,生源充足,又没有中学的升学压力,所以在自身的建设中难免懈怠,不注重教学质量,不因时制宜的调整本校的培养计划,不及时的更新教学内容,从而造成学生所学知识无法与中小学改革以后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接轨。很多高校在专业设置上重复现象严重,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训练专业及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培养模式及就业方向相差不大,造成其它专业与体育教育专业抢饭碗的现象。加之大部分高校的体育教育专业都是从大三才开始进入专项的学习,到了大四又要实习和找工作,真正专项学习的时间仅仅一年左右,这样学生的专项技术技能就不会太突出。与同一级别的二级学科运动训练专业及民族体育专业的学生相比,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所学知识全而不专,没有优势可言。因为专业技术技能不突出,很多用人单位更愿意要运动训练专业及民族体育专业的毕业生,而将对口专业的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拒之门外。

1.4 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的系统性不强

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难始终是客观存在的问题,对就业问题而言,不应仅仅在学生毕业前才开始,应把职业指导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的始终,帮助体育专大学生进行切合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从而让学生能有准备的面对就业。

然而,很多学校对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工作重视不够,部分学校虽有涉及但是还没有真正在学生中广泛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和重要性没有在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中得到有效的普及。有些学校只是简单的安排几次职业生涯规划课,因而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发展与成长的需求。

职业生涯规划需要指导教师和学生身体力行地去实践,只有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而且,高校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形式也比较单一,内容也较为笼统。大多采用在毕业生年级中开展讲座、政策咨询、谈话等形式,内容仅限于面试技巧、就业政策等,对结合体育教育专业实际及提高实践能力的指导较少。

1.5 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过高

目前很多毕业生在就业的时候只盯着高等院校、大中城市以及富裕地区,不考虑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有关专家通过调查得出社会对体育教师资源的需求为,从农村一城镇一城市需求值逐级减小;且从小学一中学一大学需求值也呈同一趋势。需求值分别为0.81、0.51、0.16,从中反映出城市学校以及大学对体育教师的需求已近饱和,城镇中学也日趋饱和,而农村及偏远地区中学尚处“空缺”或“待补”状态。目前的这种状态正是由毕业生的就业期望过高,就业观念没有转变造成的。

1.6 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不高

部分学生在校期间不认真学习,专业能力不强,综合素质不高,从而导致在应聘过程中表现平平失去工作机会。毕业生的自身综合素质高低逐渐成为影响就业的关键因素,用人单位的选材标准在不断的提高,他们希望毕业生的知识结构能够多样化和综合化。

2 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就业对策

2.1 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事实上,农村体育教育师资力量不是很好,但由于条件艰苦,许多毕业生不愿去农村就业,这也是毕业生就业不理想的一个重要原因。政府机构如能从宏观上进行调控,则可以大大改善就业难的现状。政府也可根据实际需求适度控制招生人数,取缔不合格学校的招生资格。

2.2 鼓励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到西部、到农村、到基层工作

在体育学科门类的毕业生中,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形势最严峻。研究表明:体育教育四分之一专业的学生存在就业危机(就业率低于30%),仅有10%的学生就业供需平衡,而这方面的专业的人才又恰恰是西部地区、农村地区最急需的。

因此,采取多种优惠政策,如提高工资、提前晋职(定级)、给予较高额度的住房补贴和安家费、提供深造及发展机会、工作期满自由流动等,吸引大学生到西部、农村等最需要的地方工作,是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2.3 用人单位应知人善用,公平对待每一个人

我们都知道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大多数都面临着转行的问题,他们并不会从头至尾都从事着与自己专业有关的工作,而也正是由于专业的问题限制了他们的发展空间。因此用人单位在招聘员工时可以根据求职者自身的特点和优势给其安排工作,尤其是一些专业技术不强的企业更应做到知人善用,为求职者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身上有着一种能吃苦,不服输的精神,相信只要用人单位公平地对待每一个人,他们定将迸发出不一样的光彩。

2.4 限制办学规模,减少就业压力

教育部相关部门应根据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加大审查力度,对各高校设置的体育教育专业进行合格评估,采取优胜劣汰机制,对不具备办学条件或在办学中存在严重问题的学校,应取消其办学资格;控制和停办一些地区设置重复、毕业生就业率连年偏低的学校的体育教育专业;不再审批新的学校设置体育教育专业。通过这些强有力的措施限制办学规模,缓解供需矛盾,减轻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2.5 加大信息沟通力度,加强就业指导

各高校应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广泛联系,主动出击,努力开拓体育教育专业就业市场,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不断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和沟通,及时了解相关单位的就业信息,推荐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到用人单位去实践和面试,为毕业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2.6 相关体育院系要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必须适应市场需求,调整专业发展思路,有针对性地加快专业设置和专业结构的调整,以优质课程和精品课程为核心,整合教学资源,增加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和与就业密切相关的课程,实现体育教育专业跨学科、跨专业的人才培养机制,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学生的需要,努力提高教育和教学质量,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发挥各自的优势,强化具有本校特色的专业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不但掌握过硬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而且精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向“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重创新、广适应”的复合型人才转变,有利于提高择业和就业的竞争力,拓宽就业渠道。

2.7 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要挖掘自身的就业空间,拓宽就业渠道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向前发展和进步,体育事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体育产业和体育服务行业等发展较快,产生了许多相关的就业岗位,可供毕业生选择的就业岗位越来越多。

因此,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要努力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身能力,将自己塑造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在适应社会需求的前提下,明确今后的就业方向,在专业与岗位之间寻找更多的结合点,做到既能就业,又能实现专业理想。

2.8 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应正确对待就业难问题,树立就业自信心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在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型时期,招生规模急剧加大,每届毕业生人数不断创出新高,人才资源已由“买方市场”过渡到“卖方市场”,我国大中城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已趋向饱和状态,面对毕业生就业供求不平衡的严峻形势,在校学生已表现出茫然、无奈和不知所措,因而他们在校的学习热情衰减,对未来缺乏信心。随着国家、省市和地方有关就业法规、制度的不断完善,总的趋势是放宽政策,取消限制,有利于毕业生顺利就业。进入21世纪后,我国综合国力增强,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体育社会化成为必然趋势,体育人才需求会逐渐加大,这都将为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提供广阔天地。

2.9 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应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打破专业局限

传统的就业观念是现在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的一大障碍,转变观念主要表现在:

(1)从“精英学子”到“普通员工”的转变;

(2)从被动就业到主动就业、创业的转变:

(3)从一次就业定终生到先就业后择业的转变;

(4)非体育教师岗位不去的转变。

首先,现今社会飞速发展和进步,体育有了更大的应用空间,也产生了许多交叉学科和工作岗位,体育经济的发展促生了体育产业、体育服务行业等新的体育应用领域。

其次,由于人们越来越关注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所以除了传统的体育岗位和相对集中的竞技体育工作之外,在全民健身领域,体育也有着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专业对口,学以致用是多数毕业生的工作理想。但社会需求的现实和僧多粥少的局面,又要求毕业生不能再抱着专业不放,硬着头皮抢饭吃。

最后,要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及时转变择业方向,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思想。学校里的学习和锻炼毕竟是有限的,要有踏入社会重新学习的意识,要增强继续接受教育、终生学习的观念。努力向社会学习、向实践学习。只要认真学习思考、细心观察、努力工作,体育专业知识和技能会在各行各业都会找到适用的空间。

猜你喜欢

体育教育问题分析就业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教学现状及改革设想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进展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中学体育教育现状的若干思考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