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什邡钼铜事件”归因分析及政府在群体性事件中的新角色

2013-04-29李旨夜

网友世界 2013年9期
关键词:政府角色什邡群体性事件

【摘 要】近年来,我国进入了群体性事件的高发期。群体性事件不仅破坏了社会和谐、影响经济发展,有时候还引起不必要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2012年7月,发生在四川省什邡市的“钼铜事件”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本文分析了什邡钼铜事件发生的原因,并以该事件为例,对政府在群体性事件中应当扮演的新角色进行了一个初步探索。

【关键词】群体性事件;什邡;政府角色

一、“群体性事件”的界定

中国官方目前对“群体性事件”一词尚没有给予明确的界定。本文所引用的是由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课题组对“群体性突发事件”所做出的界定:“由部分公众参与并形成有一定组织目的的集体上访、聚会、阻塞交通、围堵党政机关、静坐、请愿、聚众闹事等群体行为,并对政府管理和社会造成影响的行为。”①

二、“什邡钼铜事件”背景

什邡,曾经是一个没有多少人知道的川西小城,2012年它却因为“钼铜事件”的爆发成为了全国关注的焦点。

2012年6月29日,什邡宏达钼铜项目的奠基仪式如火如荼的进行着。这一项目预计年销售收入达500亿元,利税超过40亿元,解决当地约3000人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超过400亿元,提供辅助就业机会近1.5万个。是四川省“十二五”发展规划重点项目。然而,这样一个总投资104亿元的项目,直至开工当天,才被许多当地民众所知晓。令什邡市政府和宏达集团没有想到的是,这一宏伟的工程仅仅持续了两天。7月1日晚,因为担心钼铜项目污染环境,什邡市一部分学生和市民聚集在中共什邡市委大楼门口和宏大广场,上访示威,要求停建钼铜多金属资源深加工项目,民众还纷纷在横幅标语上签名。2日上午,市委门前聚集的群众越来越多,示威人群冲破警戒强行进入市委机关,拆掉了市委的招牌,砸毁一楼大厅玻璃、宣传栏等,推翻多辆警车。最终特警与示威群众发生冲突,使用催泪瓦斯和震爆弹驱散人群。在这个过程中,官方称有13民群众受伤被及时送往医院救治。而目击群众则称受伤人数远远超过官方数据甚至可能已经造成了死亡。

三、事件原因

什邡事件的爆发,表面上看是环保人士与工业项目之间的对抗,实际上则是民意与政府决策之间的矛盾。

其实,宏达钼铜项目早在2012年初就已经引起了环保人士的关注。2月21日,“什邡之窗”在网上信访栏目中就群众提出的关于“污染环境”的质疑进行了回复,称该项目是已通过省发改委立项、国家环保部审批的拟建项目。之后几天,环保部网站《关于2012年2月28日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决定的公示》显示钼铜工程总投资67.24亿元,其中环保投资96547万元。如此之大的环保投资,足可见得该项目在环保方面下了很大决心。尽管如此,项目还是开工两天之后就被当地群众叫停了。

因此,我们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在政府和企业看来都百利而无一害的项目,为何引发了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1.互联时代信息公开化间接导致的政府公信力下降

进入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加快,公开程度也大大增加,这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发展。但就中国现在的政治制度而言,却不一定是有利的方面。

近年来,中国群体性事件频发,例如2008年的“瓮安事件”;2011年的乌坎事件等。这些事件通过互联网这一全民参与性的途径迅速传播开来,过程中各种评论和解析纷至沓来。大多数观点来自民间,其中部分与官方信息矛盾。另外,通过媒体曝光的地沟油、毒胶囊等事件,不仅让人们担忧食品、药品安全问题,更让政府部门的监督机制产生了质疑。由于信息公开化,一些政府行为失误,遭舆论曝光后,政府的公信力受损。然而,信息公开化只是公信力受损的表面原因,本质原因来自我国长期中央集权制度造成的执政方式过于专断,以及新时期以来重视经济发展却忽视了“群众路线”的建设,这使得政府与群众的距离越来越远,沟通原来越难,误解越来越深,矛盾越来越多。

2.人民参政意识提高与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的矛盾突显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经济实力不断提高,同时受到西方全民选举模式的影响,中国人民参政议政的热情越来越高涨。人民渴望真正的“当家做主”,但是政府却没有完全做好让人民参政议政的准备。不能否认,党和国家在政治协商方面一直保持着开明的态度,也在不断努力向民主政治的方向改革。但是,在当下的环境中,公民想要参与政治决策,仍然有很大的难度。此次什邡钼铜事件正是人民参政意识提高与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矛盾突显的一个典型范例。事件爆发前,当地政府对于群众的质疑和意见,只是在网站上发布了文件,并没有与群众正面商议。此举之后,疑虑不仅没有消除,反而让群众产生了更多不满。项目开工建设前并没有召开通气会议。群众没有机会表达诉求。直到8月29日项目开工,关注此事的人才知道他们的提出的质疑没有起到作用,而更多的市民这才刚刚发现在什邡有这样一个投资甚巨,但存在环境安全隐患的项目。在这种情况下,市民的怒火被点燃了。

与事发最初政府与群众之间沟通乏力及官方媒体的失声相反,此事件在网上已经传遍了大江南北,各种图像、视频夹杂着真相和谣言散播开去,将事件推向了风口浪尖。最后,为了驱散激动的人群政府向示威人群投放催泪弹。这一举动立即引起了轩然大波,民间舆论突然全面倒向示威群众一边,尽管此时已经有大型媒体介入报道事件真相,但是人心所向已经非常明确。

3.地方政府权力过于集中,决策过程缺乏民意支持

在我国的基层组织里,权力相对集中化。钼铜项目对于什邡市政府和领导们来说是招商引资的重大成果。在决策层的想象中,市民不可能不欢欣鼓舞地接受这一项目。他们忽略了民心所向,忘记了高层的决策离不开民意的支持,民才是国之根本,才是经济发展的最终动力。权利过度集中,忽略对民意基本尊重,是导致群体性事件爆发的根本原因之一。

4.群体性事件应对机制不完善

一般来说群体性事件要经历潜伏期、紧急状态、相持期、解决善后等阶段。如果对这几个阶段没有清晰的认识,不能很好地处理矛盾,往往容易使群体性事件进一步恶化,上升为政府危机。从此次什邡钼铜事件的处理过程来看,当地地方政府应对突发群体性事件的机制并不完善。

首先,在事件潜伏期,也就是事件爆发之前,当地政府并没有充分考虑到钼铜项目可能诱发的不良后果,整个筹备阶段几乎只考虑了项目所带来的经济利益。项目开工当天,民间的非议在网络上传播开来,但是当地政府并没有采取措施解决问题、疏导情绪,而是任其发展,这便纵容了事件爆发。

7月1日,什邡一些群众已经开始集会示威,但是政府并没有意识到事件的严重性。直到7月2日,冲突大规模爆发,依然没有任何官方形式的解决措施出台。7月2日,群众与政府的相持阶段开始,愤怒的群众又四面八方汇集而来。此时,政府已经不能控制事态的发展,只好用催泪瓦斯将人群驱散。但是这种处理方式带给群众的伤害可能比忽略民意所向来得更加直接和剧烈。

四、从什邡事件看政府在群体性事件中应当承担的新角色

从以上的对于什邡钼铜群体性事件的原因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政府以公共领导者和管理者自居的传统行政理念已经不再适合当今中国的社会状况。为尽量避免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以及发生以后得到更好地解决,笔者认为,政府在面对群体性事件时,应当摆脱陈旧思维的束缚、放平心态、摆正位置充当好以下几个角色:

1.公平正义的守护者

群体性事件之所以发生,追其根本是因为群体之中的一方认为利益分配有失公平正义。作为政府,应当而且必须守住这条道德底线。决策以公平公正为出发点、行为以公平正义为准则,才能经得住人民和历史的考验。当群体性事件爆发是,政府的一举一动都应该有清醒的认识与部署,充分了解事情的真相、考虑事件的后果,用最合理的方式处理问题,给冲突各方一个明确的答案,用公平正义之光代替强权镇压。

2.人民利益的保护伞

“国”是人民的国,人民才是国家的真正主人。政府不能将管理国家的任务当成统治的权力,不能利用人民赋予的力量镇压人民。政党机关在执行政策和做出决定的时候,应当首先考虑到人民群众的利益,把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业界一直在争论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无论公平与效率谁先谁后、谁轻谁重都应该建立在为人民服务的基础之上,让人民群众从中切实受益。

3.真实信息的传递者

在以报纸和广播电视等单信息源媒体为主的时代,政府可以比较轻松地控制信息的发布和传播。但是,网络时代发布信息的门槛大大降低,任何人都可以在网上发表信息。此次什邡事件,在正规媒体还没有介入,政府也没有召开新闻发布会的情况下,信息已经通过网络传播开了。因此,政府应该改变自己的信息管理方式,不仅要做信息的发布者,更要参与到信息的传播过程中来。在群体性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就应该及时发布信息,让群众知道真相;在事件不断发展中,应当不断更新信息,让远离事件现场人了解事件的进展情况;事件平息后,也应该立马向全国人民陈述事件结果、分析事件原因。政府有及时承担责任并采取补救措施,降低负面影响。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信息传播不畅,政府应该调动媒体力量增强信源、疏通信道、减少干扰。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不允许民间声音存在。

4.社会矛盾的调解人

以什邡事件为例,问题的矛盾是双重的,第一来自公众和政府、第二来自公众和宏达公司。在这类型的群体性事件中,政府还应当积极充当公众和企业之间的调节人。

常见的做法是成立应急响应小组,这是一个很好的应对机制。但是这些“小组”往往行动迟缓,逃避责任,难以起到真正应急的作用。在群体性事件爆发时,政府应派出专人了解公众的诉求和企业的态度,并且迅速汇总处理信息,尽量满足公众的合理要求、解决企业的难处,在矛盾双方之间寻求最佳平衡点以尽快平息事态,将损失减少到最低点。

注释:

①李松敏,王周瑜.我国群体性突发事件及政府的应对措施[J].科学世界,2011(7):91-92.

参考文献:

[1]姜宏大,林建华.有效应对城市开发中的群体性事件[J].行政与法,2010,9.

[2]李松敏,王周瑜.有我国群体性突发事件及政府的应对措施[J].科学发展,2011(7).

[3]徐娟.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频发原因及对策分析[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4]海云志,刘徽翰.论地方政府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长效机制建设[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

[5]肖文涛.治理群体性事件与加强基层政府应对能力建设[J].中国行政管理,2009(6).

[6]何慧.避免“什邡事件”需重塑政府公信力字号[N].上海金融报,2012-7-6.

作者简介:李旨夜,贵州大学经济学院社会保障学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政府角色什邡群体性事件
什邡农商银行首发20个“红色信贷”项目
四川绵竹红岩什邡式磷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城市文化惠民工程实施中的政府角色研究
涉警网络舆情危机与群体性事件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政府角色转换探析
高校学生常见突发事件情况分析
浅析征地拆迁群体性事件的成因、特点及管控
张家口蔬菜滞销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群体性事件应急管理路径优化研究
农村征地拆迁中的政府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