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与改革对策探讨
2013-04-29于洪霞
于洪霞
【摘要】高中信息技术是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提高信息意识、促进全面发展为目标。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课程也逐渐成为了一门相对独立、具有知识性和技能性的基础学科。但由于信息技术不属于高考范畴,地位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削弱,学生、学校重视程度较低。因此,本文就如何适应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和改革,归纳总结了几点心得体会。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 教学 现状 改革对策
一、新课程改革对信息技术教学的影响
新课程标准下,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发生了一定的转变,教师是合作者、参与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在当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学生能够轻易地从外界获取信息知识,而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确立适当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鼓励学生思考,以发现和探索的形式开展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无限潜能。
二、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成效较弱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出台后,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提出了更加具体和明确的目标,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指明了方向,但是取得的改革成效较弱。
1.信息技术课程及教师地位未受到足够重视。传统的学校信息技术教师常常集“多功能”于一身,在高考的影响下,学校及教学主管部门对信息技术并不重视。因此,教师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价值实现很低。
2.高中阶段与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教学脱节。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只是明确了信息技术在高中的目标,而小学与初中并没有明确的目标,这使得小学、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开设与教材使用存在极大的差异,导致教师无法对信息技术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把控,增加了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难度。
3.教师对新课程教学研究不够深入。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忽视了课程目标、教学方法、师生互动间的内在联系,教师不能很好地将信息课程标准贯彻到课堂教学中,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一些教师不能很好地适应新课标教学要求。信息技术新课改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一方面要担任起教学工作的引导者角色,另一方面要建设学习的信息化,既要帮助维护和建设校园网,又要帮助其他教师实现学科教学的信息化。但目前,大部分计算机教育专业教师缺乏教学经验,不能很好地适应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要求。
三、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对策探讨
1.信息技术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来充实自己,不断强化自身能力。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教师更应当抓住时机,不断改进教学,培养严谨、科学的教学态度。要增强对教材的驾驭能力,在教学期间根据新课程,对教材进行研究,进而突破、升华。要尽量让每次教学做到小而精,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使用信息素材,充实课堂。
2.转变和创新教学模式与策略。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和模式多样,教学模式和策略是桥梁与纽带,教师作为教学主体,应改变传统教学方法,打破常规,并应用于教学课堂。教师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智力,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不断摸索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教学模式与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教学课堂更加生动、充满活力。
3.信息技术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与信息素养相结合。在新课程教育的背景下,教师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工作: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观念与方法。只有教师处理好多方面的关系,改变教学做法,让学生真正掌握信息的获取、管理与交流的方法,根据需要解决日常生活与学习中的问题,从而形成和信息化社会相符合的价值观,有力地促进信息技术改革目标的实现。这也是对教师提出的更新、更高、更严格的要求。
4.学校应增强对信息技术课程重视的观念。一直以来,不管在哪个学校,高中信息技术课程都不被重视,许多教师更是质疑,信息技术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在哪儿?但实际上许多人忽略了一个大的问题,就是在社会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大部分人的信息素养较低,而信息课作为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主要渠道,在国家和社会层面,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与作用。
四、结语
总而言之,面对新课改的要求,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受到了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既有学生的因素、老师的因素,也有社会的因素。但我们应当认识到,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学生尽早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一定会给社会发展带来更多的益处。因而,作为教师更应不断地学习,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大胆地探索、积极地思考、勇敢地创新,总结得失、迎难而上,为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周怀盛.对信息技术课改的认识与思考[J].甘肃教育. 2008(05).
[2]吕潮浪.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反思[J].成才之路.2009(12).
[3]张明升.关于信息技术教学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