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课堂教学“课堂失语症”应对策略探析

2013-04-29李克东

新课程·上旬 2013年6期
关键词:失语症尊重活动

李克东

摘 要:课堂“失语症”的出现与我们的教学传统有着很密切的关系,根治课堂失语症就需要打破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让学生在一个安全的心理环境和氛围下自由的表达。让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关键词:失语症;尊重;活动

“失语”在医学上是指脑血管病的一个常见症状,主要表现是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丧失。现代汉语对“失语”有两种解释:一是失言;二是说话困难或不能说话。而最近几年,不少人开始用“失语症”来表述当前普遍存在于我们课堂中学生不能正常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或表达能力较差的现象。其主要症状表现为:照本宣科,机械模仿;人云亦云,丧失主见;空话套话连篇;缄口不言或口齿不清,紧张失态。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一、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

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生命,尊重学生,提高学生地位。课堂上,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在课堂上开始扮演重要角色。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心理上有了充分的安全感,教师不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学生。因此,学生自主实践、认知的本性得到了尊重,学生渴望被关注的心情得到了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得到尊重,学生快乐学习的愿望得到了尊重。充分尊重和依循生命的本质,教育才可能是“人的教育”。使人的生命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使人的本性得到自由的发展。在自由而又安全的心理环境下,学生更容易去大胆地表达自己,更容易表达出自己真实的一面,让“课堂失语症”远离我们的课堂。

二、為学生建立施展才能的平台

人的起点非零,人拥有其自身发展的全部凭借,具有与生俱来的语言的、思维的、学习的、创造的本能,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潜能无限,是教育教学中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借助于学生本能力量的调动,形成教育的新的动力方式和动力机制。因此,我们要充分相信学生,相信学生“无限发展”的创造力和潜能。在此基础之上放手让学生去做,去学,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在深刻体会的基础之上大胆地在课堂上提出自己富有建设性的创想,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学习的快乐。

相比之下,传统教育则是在假定学生“无知”或“无能”的情况下进行“填鸭式”的知识灌输。学生任何与教师相悖的质疑都会被当做是“叛逆者”而被教师全盘否定,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可能也不愿意去自主地思考问题,因为这一切都是徒劳而又无益的。

为学生提供一个施展的平台,让学生释放自己创造性的潜能,会锻炼他们自学的能力和表达自我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们都愿意将自己的思考成果展示给大家看,也就杜绝了“课堂失语症”的出现。

三、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我国传统的教育体系下,师生关系被看做仅次于家庭关系的一种伦理纽带。古人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这让我们的教育染上了脉脉的家庭伦理的温情,但同时这又是让师生关系处于僵持或者对立的根本原因。在这种观念之下,教师容易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去教育学生,强硬的家长作风和独断的专制作风让现代社会下的学生无所适从。教师往往以自己的“家长身份”对学生实施人身及言语暴力,以至于学生在若干年后提到老师还心有余悸。因此,“师本教育模式忽视学生自我、自主、主动的权益和能力,就必然强调教师的职能与学生本性的对立,这种认识导致了双方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在新型的师生关系下,学生体验到的是被尊重的精神升华。学生任何有意义的、探索的劳动成果也成为其值得与大家分享的重要学习步骤,教师也成为其在学习中的合作伙伴和引路者,抑或是朋友。他们乐于与这位年长的朋友共同去探索未知的知识领域,共同去享受发现的快乐。强调对学生自我、自主、主动的尊重,对学生精神主动性的肯定,强调教者只能与学生本性二者的统一,这导致了双方在教育过程中相互合作的基本关系。在这种局面下,教师乐于表达,敢于表达,善于表达,“失语”的课堂变得充满生机与活力。

我们的英语教学课堂应该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学生乐在其中,学在其中,享受在其中,享受着自由学习的快乐与探索生活的富足,只有在这种情况下,课堂才能远离“失语症”,提高课堂效率。

(作者单位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岭子镇西山学校)

猜你喜欢

失语症尊重活动
“六小”活动
失语症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现当代文学不承认古体诗词与文化失语症之关系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基于音乐学科的“精教活学”策略
关于深入开展文化养老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寄宿制学校的班级管理更需要“以人为本”的心灵沟通
教若三“点”成线 注定别开“生”面